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300350
摘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资助工作从精准帮扶、暖心育人两方面下功夫,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年在线,培养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感恩社会、传递爱心的良好品质。每位资助育人工作者要把“博学、仁爱、善思、笃行”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人为本,乐于奉献,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创造出富有成效的资助育人工作新方法。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帮扶体系、重难点一对一、动态跟踪管理来全面精准的资助帮扶,解决困难学生经济问题。通过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开展感恩教育、培养责任担当,宽仁慈爱、循循善诱的润物无声的暖心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责任重大,需要全体思政工作者都能热心工作,深情帮扶,用扎实认真的态度成就这份爱心事业。资助管理工作要一丝不苟地落实好每项资助政策,真正做到精准帮扶、暖心育人,为困难学生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关键词:资助管理;精准帮扶;暖心育人;动态管理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资助工作从精准帮扶、暖心育人两方面下功夫,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年在线,培养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感恩社会、传递爱心的良好品质。
一、通过全面精准的资助帮扶,解决困难学生经济问题
根据学生基数大,层次多的特点,针对中职、高职、三二分段、本科、联合培养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困难生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将资助最大限度的覆盖到每位困难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将资助落在实处。
为了在各项资助工作中,能实现零纰漏零投诉的目标。始终坚持规范操作程序,做好痕迹管理。坚守通知全覆盖、评选公平公正、审核多重细致、公示合理、汇总准确、上报及时几大原则。为保质保量高效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健全管理制度
结合国家下发文件制定了《困难生认定工作办法》、《助学金名额分配办法》等具有学校特色的资助管理制度,使得各项资助工作有章可循,繁而不乱,大幅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第二,完善帮扶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资助精准度,消除帮扶死角,专门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学生中设立资助年级负责人和资助班级负责人。建立了“书记-辅导员-班主任-资助负责人”四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学院书记重点关注孤儿、突发意外、特困以及需要心理辅导的困难生;辅导员掌握各自所带年级困难生整体情况;班主任详细了解班级困难生的具体情况并定期与辅导员沟通;学生资助负责人从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本班困难生提供帮助,并定期将其最新情况向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报备。最大限度的帮助每位困难同学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全方面发展。
第三,重难点一对一
建立详细的困难生数据库,分析农村占比、中西部占比情况,根据不同的贫困类型,结合地域特点、学生表现等对孤儿、残疾、建档立卡、低保、突发事件、新疆少数民族等群体进行分类关注,重难点学生实行一对一跟踪帮扶。
第四,动态跟踪管理
对学校困难生建立详实的资助档案,全程跟踪、逐年调整,实现全方位动态管理。
通过困难生家访慰问活动,以“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困难学生真实家庭状况,利用寒暑假实地走访,通过电话或视频形式线上访问达到50%以上。
二、通过润物无声的暖心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扶贫先扶志、输血先造血”,逐步完成从“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的转变。以大学生科技立项为契机,搭建困难生自强成长服务平台,践行发展性资助,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为目标,搭建润心坊、勤工坊、励志坊,从心理、能力、精神三个层面帮助困难生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快乐成长、健康成人、励志成才”。
在润心坊(心理帮扶)中:以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谈心谈话的形式,了解困难生具体家庭情况,思想及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有效的进行疏导;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讲座,重视困难生心理健康干预,使他们不但从物质上脱贫,更能从心理上自强。
在勤工坊(能力帮扶)中:成立资助发展服务部,该部门由困难生组成,旨在帮助困难生提高个人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为同学们提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以及正规兼职信息。另外,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充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消除校园贷款、传销诈骗等潜在危险。
在励志坊(精神帮扶)中:通过组织励志奖学金经验分享会、创新创业励志讲座等形式,从精神层面给予学生支持和鼓舞,实现从自卑到自强的转变,目前我院学生干部中困难学生占比超过50%。
第二,开展感恩教育,培养责任担当
为消除部分困难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树立其饮水思源、感恩社会的意识,多次开展感恩责任教育。
依托团总支办公室志愿者部成立以困难生为主体的
“青年志愿者协会”,旨在充分调动全体受助同学的积极性,通过定期安排义务打扫教室、实训室、卫生区、参与大赛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受助同学用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养成责任意识。
第三,怀揣仁爱之心,宽仁慈爱,循循善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每一位资助工作者,需要通过“雨润无声,立德树人”的方式诠释对学生的爱。
有仁爱之心,这是从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职业所需,以仁爱之心为基础,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体现了和谐育人的导向。只有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找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仔细探索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资助育人工作者。对学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有了仁爱之心,才会产生育人的动力,否则,只能每天深陷在繁琐的日常事务中疲惫不堪。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得到学生的尊重;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同时也赢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真心实意地去关爱学生,同时也感受到学生的爱与信任。
精准帮扶结合暖心育人,可以使远离家乡的维吾尔族女孩,从迷茫无助成长为热情开朗的文艺积极分子;可以使建档立卡的甘肃平凉男孩,从自卑内敛成长为就业后返校献爱心的优秀学生骨干;可以使早年失孤的甘肃庆阳男孩,从身陷传销成长为义务帮扶的安全宣讲员。一次次放下戒备毫无保留的谈心、一张张走出困境后的笑脸、一条条第一时间与你分享成功喜悦的信息、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祝福和感谢,点点滴滴都汇聚成了我们心底的甜。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责任重大,需要全体思政工作者都能热心工作,深情帮扶,用扎实认真的态度成就这份爱心事业。资助管理工作要一丝不苟地落实好每项资助政策,真正做到精准帮扶、暖心育人,为困难学生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作者简介:侯琬姣,1990年06月,女,河北省任丘市,汉族,硕士研究生,助理政工师,资助育人管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