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小学生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研究

许璐圆

湖北省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433100

摘要:写作是小学语文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起始阶段,是小学生实现从简单的组词造句,逐渐向成段落、成体系的文章写作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对之前所学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已经掌握一定的词汇,在写作中也开始掌握了一定方法,但要将这些词汇组合成一个优美的段落,甚至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还缺少一定的素材的累积,需老师有效的引导培养。基于此,本文将从观念联系创新、内容联系生活、形式联系教材三个方面,对小学生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提出一些意见,以期能够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起始阶段;习作教学

引言:习作是由文字素材制作的成果,是具有特定内容、讲求合理框架且具备特定篇幅的书面材料。正因如此,小学时期的初始习作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好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而在小学生刚刚接触习作时,常常会产生一些畏惧的心理,这也需要教师进行重视与关注,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兴趣,来促使更多的小学生都能够爱上习作,如此就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

1.观念联系创新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从小学语文课老师开始在写作教育的进程中,教师要实现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善于写作的好习惯,通过留心周围的事情,让学生慢慢的喜爱上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等等,所以做为小学语文课老师,就要先从学生对写作兴趣的培养开始,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地开展习作教育。小学起步习作教育学生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而小学时期的习作兴趣的培育与开发。就是培养他们习作综合素质的基石。作为老师,要抛弃传统的模式化的习作方式和授课手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课时标准的有关教学内容,并做好对学生习作兴趣的指导。而在起步写作教育的课程中,老师应该通过兴趣导入的形式,将他们关心的主题引入写作课堂,改变传统的模式化的写作方式,使他们深入的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所在。兴趣导入的方法使写作课堂教学更加妙趣横生,使孩子更好的理解到了学校语文写作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所在[1]

2.内容联系生活

首先,对于一些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内容。如:陪伴学生成长的爸爸妈妈、与他们一起学习知识的老师与同学,亦或是家里的小猫、小狗等动物朋友,都能够成为触动小学生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使其变成学生专属的作文材料。其次,针对小学生某个时期内出现的大事,也可以将其作为习作的内容[2]。如: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的运动会,或是班级里进行的一次激烈的演讲比赛等,从开始到结束,其间会出现的什么或悲或喜,都会对小学生的感官产生冲击;在第一场大雪,学生们的惊喜、寒冷、嬉戏等,这将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切身感受,当学生将其详细的记录下来,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现象,就会成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最后,提前预设内容,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事物是需要经过长期观测后,才得以发觉和体会的。如果学生不能够将整个漫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素材积累,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这时,教师就要根据情况,及时地引导孩子们填写好观察日记,例如,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学生都发几颗蚕豆,让学生自由选择水培、土培两种方式,让学生进行三天一次的观察日记写作,观察自己所培育的蚕豆的生长变化过程,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又能够使小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无穷力量,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写作学习中,能够有更加浓厚的写作兴趣。

3.形式联系教材

首先,写人作文。在小学阶段接触的课文内容,最大的特点便是大量写人的文章。写人作品的形式,通常分为一事写人、多事写人二类[3]。其中,一事写人,指的是通过一件事情的描写,来表达文章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格等,例如:课文《曹冲称象》就是典型的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案例,文章通过描写小曹冲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机智的思维称出大象的重量,很好的反应了曹冲聪明、善良的特大。而所谓的多事写人,则是指通过对一件以上事情的描写,来综合体现文章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所以,描写人的写作,应当通过对事物的具体描写和对人的形象、神情、动态、语言内心等细节的描绘,来塑造人的精神品格。其次,记事写作。记事作文,往往要借助具体说明的事物,阐述事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而记事的写作,往往要交待清楚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过程、后果,并着重说明事件的具体经过,同时重视对故事的细部刻画,并从中阐述发人深省的哲理。最后,绘景写作。所谓绘景写作,正是借助对天然景物、历史工艺等特殊景观的描写,表现教师对这一场景的深刻感悟。描绘自然景色,一定要有条理,也就是按照特定的时间次序加以分析,有条理的描绘。而文章形式则通常是采取分总式、总分形式等。例如:在教材中《黄山奇石》、《日月潭》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基本情况、景色的总体特征等进行交代,然后按照一定的次序,把景物的特征加以具体地、详细地、有条理的刻画,注意动静结合,最后,才能点明主题,表现热爱和歌颂之意。此外,《葡萄沟》一篇课文中,不但做到了以上的细节,而且适当地加以合理联想,表现了作者对景物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够能够做到情、景交融。

结论:总而言之,习作是学生们一点一滴累积的过程,要靠老师的辛勤努力和细心引导。想要在小学生的写作学习初始阶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就需要教师付诸更多的耐心,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开展科学有效的习作教学,使每一环节都能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积极帮助学生解决了习作中的各种问题,并成功地完成了习作,为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琳.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8):58-60.

[2]刘立华.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实践与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0):28-32.

[3]蒯秀丽.核心素养下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