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解决现阶段仁怀市生态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对仁怀市生态渔业发展特点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满足当地生态渔业的健康发展需求,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仁怀市;生态渔业;资金投入;产业结构
引言:
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渔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促进仁怀市生态渔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市领导领衔推动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相关要求,针对仁怀市的生态渔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积极听取广大养殖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最近几年来仁怀市渔业发展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1仁怀市生态渔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9年底,仁怀市池塘养殖面积3750亩,山塘水库养鱼2758亩,稻田养殖4900亩,冷流水及特色水产养殖390亩,水产品产量2500吨。全市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企业)38家,其中效益比较明显的10家,主要以养鲤鱼、草鱼、花(白)鲢、鲟鱼、鲈鱼、大鲵、泥鳅、小龙虾、蛙等水产品为主。当前阶段,仁怀市的生态渔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渔业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多年来,仁怀水产养殖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到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渔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规模较小,防范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目前为止,全市有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公司)38家,能正常发挥效益仅10家,面上池塘养殖均为农户在记前屋后开挖鱼塘发展养殖,普遍存在池塘标准化程度不高,规模小实力弱,覆盖面不大,带动效应不强。据统计局数据,渔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1%。
1.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渔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例小,财政投入和扶持渔业发展的资金极少,多年来,本级财政投入用于渔业发展的资金几乎为零,目前全市的池塘养殖大多为个体或企业自投资金建设的鱼塘,由于投入资金有限,鱼塘建设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功能不齐全,浪费了资源,投入和产出还不成正比。至2016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后,以扶贫项目安排用于水产养殖资金共2770万元,但存在部分项目缺乏市场意识,不考虑自身养殖条件和本地气候条件,盲目上马,盲目引进新品种,导致养殖效益不明显[1]。
1.3有关政策因素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和其他产业相比较来讲,在用地层面,渔业产业的实际用地要求比较高,除满足交通和电力设施正常运行需求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水源条件和适宜气候环境,当前时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渔业的用地成为目前的主要难题,生态环保政策;饮用水源保护区、涵养区的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等是局限渔业发展的红线[72]。
1.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全市各乡镇几乎没有水产专业的技术人才,严重制约当地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渔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导致不能及时正确的指导养殖户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造成养殖户盲目引种,一旦失败便会降低养殖积极性,影响了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开展。
2解决对策
2.1明确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原则
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为要求。坚持以因地制宜,立足优势,优化布局、特色发展、提质增效为原则,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合理开发山溪河滩、山塘水库发展生态渔业。以市场作为重要的导向,实现渔业增效、农(渔)民增收的目标,保证水产品实现良好供给,加大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全方面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产品优质、农民增收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2.2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发展冷水鱼健康养殖
利用山溪优势,充分利用冷水资源,积极发展以长岗、喜头、学孔、坛厂、后山为主线的冷水鱼、大鲵等特色水产养殖,打造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提供优质名特水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渔业发展在我市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在生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周转金方面,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扶持生态渔业发展[3]。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指的是采取人工措施,对物种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模拟,为水产品建立一个更加优质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而更好的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在淡水水产养殖过程之中,通过合理运用此项技术,能够明显减少淡水水产病害的发生,使得淡水水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自然的水产品。
针对水产品来讲,其自身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技术,会对最终的经济效益影响比较大,结合淡水养殖现状可以得知,通常会选取池塘水作为水产品实际养殖用水,通过对水质进行调节,可以提升水产品养殖质量,针对淡水养殖人员来讲,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水质调节工作的重要性,在水质调节过程当中,可采取和生物工程有关的技术,更好的提升水质调节效果。在实际工作当中,通过在水域内部投放适量的生物制剂,例如沸石粉或者活性酵母等等,对水质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同时可以培植有机质,使得水质的治理效果得到良好提升,确保水体细菌实现合理控制,为各类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若养殖池塘内部的淡水水产种类超出50%,水产患病率会明显提高,因此,养殖人员需要科学运用混养法,在养殖池的内部,混养多种鱼类,将草鱼、鲫鱼和鲤鱼等淡水水产混养到同一个养殖池内部,由于这些鱼类生态阶级存在差异,能够明显提升养殖池内部的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物链。比如,鲫鱼与草鱼活动范围主要为池塘底部,对池塘底部病原体滋生环境起到破坏作用。如果养殖池内部的鱼类患病,其自身的行动速度会明显下降,成为肉食性淡水鱼食物,所以,为了防止病原体在养殖池内部快速传播,种植人员需要加强病害防治力度[4]。
针对投资比较少、资金周转速度比较快的鱼类品种,更加适合经济基础比较差、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养殖户。养殖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养殖经验,选取大众化的养殖品种,同时也要为转向名特优新养殖品种而积累丰富经验。鱼类疾病预防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淡水鱼疾病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稳步发展影响特别大,在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鱼类感染爆发性疾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类疾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蔓延,无法彻底根治,仅有很少的鱼类具备抵抗力,伴随时间的不断延长,鱼类的抗病与抗药性也会不断提高,此时若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合理,会带来更大危害,所以,为了推动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全面发展,若鱼类出现爆发性疾病,需要引起养殖人员足够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政府部门通过积极落实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结合我镇渔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标准,规范“三项记录”,从源头上控制和提高水产品质量。如果水草种植存在超密度、大面积种植现象,会降低池塘内部的含氧量,对水产品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虽然此种病害防治方式具有缺陷,但是,由于各类植物的生长发育,能够将水域内部的致病因子快速吸收,并通过光合作用,使得水环境内部的氧气含量不断增加,因此,淡水鱼类自身的抗病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5]。
2.3完善相关政策,发展稻田生态渔业
落实养殖证制度,全方面落实养殖证制度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进一步完善我市渔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安全,促进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政府依法管理,实施宏观调控,切实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以中低海拔地区的14个乡镇,重点以稻+鱼(虾、蟹)模式,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打造稻花鱼和绿色大米品牌,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实现一水两用,稳粮促渔,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利用现有闲置山塘、水库,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以及地方土著鱼类,稳定供应绿色、优质的生态鱼产品,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推广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一是积极发展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着力打造休闲观光渔业,利用五马河、九仓河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集垂钓、餐饮、旅游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此外,渔政和公安,以及环保等部门之间需要保持密切的配合,加强日常协调力度,针对违规违法案件,需要及时处理。对于导致渔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破坏生态渔业建设行为,需要加大查处力度,促进当地生态渔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6]。
2.4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加强渔业水域管理。严厉打击电、炸、毒鱼和偷捕、抢夺他人水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加强渔业水域管理,防止渔业污染,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严把水养殖投入品质准入关,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通过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并做好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在各个乡镇与街道内部,成立专业的鱼产业专班,对接县城产业专班,积极组织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扩大人民群众的培训范围,让其掌握大量的稻田种养产业知识,不断提升当地鱼产业的整体效益。针对当地生态渔业稻渔综合养殖产业人才队伍进行有效完善,并加大对当地渔业扶贫产业的指导力度,认真按照规定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审批和验收等一系列工作,有效审核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渔业生态种养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有效完善,有效提升当地渔业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另外,有效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渔业的产业承载能力,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力度,同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能够全方面提升当地渔业产业的实际承载能力,例如,在仁怀市生态渔业发展期间,以现代化渔业示范区作为重点内容,大力规划标准化水产养殖区域与休闲渔业旅游区域等。通过加大养殖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安装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备等等,能够推动仁怀市生态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仁怀市生态渔业发展期间,存在部分养殖池塘老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殖产量与效率,需要进行全面改造,经过粗略估算可以得知,通过对池塘加深1m,能够有效增加普通养殖品种产量,从而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加强池塘改造力度,可以显著减少池塘底部有机质,减少生态污染现象的出现,在提升水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环境和效益的双赢。
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拓宽渠道引进淡水养殖专业技术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对乡镇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养殖场、户的培训力度。健全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生态渔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全面落实渔业管理机制,严格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更好保护当地渔业资源,针对水产养殖投入品加大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行为,保证水产品质量更加安全。针对渔业资源增殖加大保护力度,并做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工作。针对水生野生动物,加大保护力度,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步伐,推动当地渔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通过有效落实渔业管理方案,可以显著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不断提升当地渔业的保护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仁怀市生态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例如明确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原则、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发展冷水鱼健康养殖、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稻田生态渔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等等,能够推动当地生态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故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子飞,李飞,夏佳佳.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生态经济,2022,38(03):142-148.
[2]艾其猛.独山县农村产业革命生态渔业发展成效、问题及建议[J].农技服务,2021,38(01):144-145.
[3]胡旭,罗昌妃,杨长林.黔东南州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J].农技服务,2020,37(12):144-146.
[4]苏云和.大庆地区大中型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措施[J].黑龙江水产,2020,39(06):5-7.
[5]薛洋,翟旭亮,李利冬,等.重庆市大水面生态渔业生态模式及发展建议[J].中国水产,2020,(11):59-61.
[6]覃汉振.河池市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问题与措施探讨[J].江西水产科技,2020,(04):43-44.
作者简介:李云(1966.03-),男,贵州仁怀人,大专学历,高级水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渔业资源保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