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顾我们党的历史,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在经济建设领域,采矿青年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专业从无到有,技术从弱到强,设备从进口到国产,理念从传统到革新。2021年7月,西安科技大学赴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国情观察实践团开始实践调研。本文立足陕北矿区,根据实践中的调研和思考,展开对新时期中国青年的 “矿业梦”的论述。
关键词:“矿业梦”“百年初心”“采矿青年”
一、大漠上开拓的雄关漫道
建设时期的矿业梦,就是采矿青年的“图强”梦。采矿青年在国家高速发展的时期,发扬了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1978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为经济建设基石的煤炭行业也同样需要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优势。在此契机之下,1984年10月14日,新华社刊登了一篇名为《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的快报[3],报道了陕北有亿吨级的煤炭储量。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领导和号召下,1987年6月,由韩城矿务局选派的第一批72名技术骨干北上志愿神府煤田的开发。先后共有200余名技术人员奔赴陕北煤田开发的第一线。
作为支援主战场的大柳塔煤矿,在建矿初期,面领着自然条件恶劣,人员短缺的艰苦局面。“没有电钻工,矿长去做;没有炊事员,副矿长兼任”党员干部在黄沙漫漫的陕北大地上,扛起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旗帜,年轻的工程师们让“大庆精神”在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在37年后今天,当年的热血青年也早已双鬓斑白,可在他们奋斗的37年中,却打造出了一座年产3000万吨的世界最大井工煤矿—大柳塔煤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开拓者们在全面投身矿井建设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环境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开拓者们躬身实践,大力在矿区内植树造林。在37年中,大柳塔矿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14年,以大柳塔煤矿地下水资源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二、双碳目标下的踔厉奋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重大战略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完成对子孙后代和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
西湾露天煤矿,秉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绿色矿山治理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并于2021年入选自然资源部全国绿色矿山名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生态文明发展,事关人民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长远利益,是时代发展必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随着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明显提速,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搞好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自觉行动和时代必然选择,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从时代特征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作为露天矿山企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第一要务,只有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子,企业才具有生命力、持久力、影响力、凝聚力,继而做大做强。神延煤炭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为根基,以统筹规划、科学发展为方向,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分析、评估,合理编制规划,明确煤矿开采各阶段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治理。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以生态效益为基础,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从而达到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三、新时期建设的智谋远弈
新时期我国青年的矿业梦,应当是“科技梦”,在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知识同采矿知识相结合,做到“智慧赋能、创新发展”的新目标,共同推举我国智能开采领域迈向更高水平。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强调,要建设“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矿山新体系。这一目标对于煤炭资源消费高达65%的我国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采矿青年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人生发展机遇,也同样是艰苦卓绝的变革挑战。以下将以国家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矿井——延长石油集团巴拉素煤矿为例,展开论述:
延长石油巴拉素煤矿,地处于毛乌素沙漠腹地,一座正建的千万吨级智能矿井,物联网、5G技术、机器人、BIM管控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先进技术已经引入巴拉素煤矿,并确立了由院士带队积极攻关的12项涵盖当前最前沿的智能矿山课题。
智慧化矿井是巴拉素项目建设蓝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项目建设瞄准智慧化矿山目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监测监控等网络技术,建成对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健康和后勤保障等进行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快速处理的智慧化系统。按照“管理一张网、技术一张图”模式,大力引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先进设备,通过矿井生产监、管、控一体化运行,建立统计、分析、预测手段,挖掘大数据价值,逐步达到对矿山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最终将实现矿井少人(无人)值守开采。
在可可盖斜井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区域出现了:水文地质复杂,矿井断面面积大等复杂施工情况。面对棘手的技术难关,施工人员在仔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院士团队的建议,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本领,使用我国尖端的13米盾构技术(TBM技术)成功化解了难题,还让整个工程具备了工期短,支护成本低,安全性强等优点。这不仅是盾构技术首次在矿井建设中被成功应用,还意味着我国矿井建设领域迈进了盾构时代。
在可可盖风井项目建设过程中,更是遇到了流沙层的不良施工条件,年轻的工程师们根据自己对先进施工方法的探索,在项目中使用了世界顶尖的钻井法+泥浆护壁法施工,该项目500米的施工深度,突破了继三沙50米井深的技术难关。
从2011年12月至今的近10年时间中,巴拉素煤矿在一片荒漠中扎根,汲取力量,到建设成为绿树环绕的准千万吨级的矿井。建设期间,一批又一批采矿人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应用了世界顶尖的装备体系和超前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了一口采矿“涌泉”,将不断推动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矿业青年在党成长的一百年中,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以正心、学以致用、学以创新。历经革命、发展、改革、富强的各个时期,矿业青年均做出了卓越贡献。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我们要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杨玉东,可景儒.论采煤业先驱高冠杰对陕西煤矿发展的贡献[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3):358-365.
[2]校天奇. 铜川煤城红色历程[N]. 中国煤炭报,2011-07-01(014).
[3]榆林煤炭网:从“小煤矿”到“巨无霸”大柳塔煤矿逆袭成世界“最大井矿”[w]:20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