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益养德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400
摘要:胶东花饽饽是胶东民间的一件艺术珍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历久弥新。在胶东民俗活动中,它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是胶东人民的精神情感与文化意蕴的承载,同时又强化了其所处的环境与现象,渗透到民间节庆、祭祀等日常生活习俗之中。基于此,本文根据胶东地区的背景,对胶东花饽饽在不同民俗活动中的运用形态进行了探索,并对当代胶东花饽饽地域风格的差异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胶东花饽饽;民俗;风格
引言:
胶东花饽饽是胶东民俗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既是胶东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胶东人的精神情感和文化意蕴。胶东地区四季如春,气温较低,由于海风的吹拂,胶东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内地,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气温变化不大,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区。这不仅为胶东花饽饽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而且对胶东地区花饽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胶东花饽饽与民俗
(一)婚俗中的花饽饽
胶东花饽饽在婚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婚俗是一种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胶东最漂亮的花饽饽,呈现出非常喜庆的婚礼。在烟台,结婚时要用两只铜盆做的花饽饽。其中用一个盆作为基座,在上面制作花饽饽。盆中"龙凤呈祥",下方画着一龙一凤。另外,铜盆的花饽饽还有鸳鸯、葫芦、石榴、四季花等点缀。婚礼当天,新娘将其带来婆婆家中,象征着新婚夫妇天造地设、多子多福、生活幸福。在胶东传统婚俗中,花饽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年俗中的花饽饽
胶东人在春节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风俗,那就是每家每户都要蒸枣糕。糕点的外表是十字形的"鼻",里面嵌入红枣。在莱州、龙口等地,过年的时候都要做枣饽饽、茧饽饽。枣糕是供奉祖先、财神的,供奉的中间是先人,右边是财神,左边是菩萨,意思是多财多子。此外,在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米,把“圣虫”(茧饽饽)放在一只碗中,敬了饭,就把虫子装进谷仓,一直到二月二,给孩子们吃。圣虫的"圣"、意味着剩余,丰收。福山、牟平把"圣虫"制成了公母刺猬,嘴里叼着红枣,放在米、面、柜里,祈求更多的财富[1]。
(三)祭祀中的花饽饽
胶东沿岸的渔村渔民,大都有祭祀大海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三号,都是祭祀龙王和海神的日子,桌子后摆着十多个人头鱼身、蟹身、虾身的糕点,因为这些糕点都是摆在祭坛上的,也是供人观赏的,因此在制作的时候,格外用心。渔夫以为,海产是与海神有关的,祭祀祈求渔人满载而归,中间放置一条大面鱼,寓意富足;旁边还摆着五个枣饽饽。
二、胶东花饽饽的地域风格
(一)莱州花饽饽
莱州花饽饽是烟台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花饽饽。根据记载,莱州的花饽饽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四大贡品之一。莱州的花饽饽整体上较为精致,色彩简单、内涵丰富,主要以大木签为主。说起莱州的花饽饽,就不得不说一说莱州的代表人物孙雪堂。孙雪堂从小就很聪明,从小就受到母亲的影响,对雕刻很感兴趣。在村子里,有盖房子、结婚、生孩子的,都会被请去人家帮忙制作花饽饽,大家都称赞她的手艺。之后,她将传统的发面、面塑、捏塑相结合,使其造型多样,色彩鲜艳、质朴、逼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大的器物威严而高大,而较小的器物则小巧而精美。花草鸟虫,戏剧人物,各种吉祥之物,无不栩栩如生[2]。
(二)龙口、蓬莱花饽饽
龙口和蓬莱由于地域相近,在许多方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比较接近。也体现在花饽饽的风俗习惯和花饽饽的制作上。这里有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传承者,她的名字叫做曲丽荣。曲丽荣的妈妈制作的民间面像,十分逼真,是当地有名的。因为曲丽荣有一定的艺术基础,所以她在做花饽饽方面的天赋很高。她的花饽饽最大的特色是颜色鲜艳,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娇艳欲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曲丽荣在本地的影响力,附近的村子都会慕名而来,所以她的弟子很多,龙口和蓬莱的花饽饽也受到了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曲丽荣的创作方式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在创作上有了突破传统的创新[3]。
(三)栖霞花饽饽
烟台地处烟台中部,是一个没有海域的地方。因此,与其他地方相比,栖霞这里的花饽饽缺少海洋文化。栖霞的花饽饽,外形质朴、素净。栖霞一带最具影响力的是姜进美,她自幼跟着妈妈学习制作铜盆花饽饽和各种面塑,在学习的过程中,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她对传统的技艺进行了创新,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和鲜明的色彩。作品曾多次参与各种民间手工艺比赛,获得各种奖项。姜进美做花饽饽有40多年的经验,她自己有30多个徒弟,其中大部分都来自烟台,所以制作花饽饽,姜进美是烟台最有影响的人。姜进美在花饽饽制作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的花饽饽制作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她的蛋糕作品与众不同,风格突出。这也是栖霞一带流行的一种花饽饽样式[4]。
(四)牟平花饽饽
牟平的花饽饽在市内比较罕见,分布在牟平王格庄镇、姜格庄镇、龙泉镇等地。牟平有"鸡追蛙,小儿九十九","奶奶送鸡,姥姥还鸭,孩子九十八"的谚语,可见牟平的花饽饽在民间也是有渊源的。牟平花饽饽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纯红的,一种是彩色的。牟平的花饽饽造型简单,色彩艳丽,其装饰多以染色为主,与龙口、蓬莱的花饽饽截然不同,其制作方法比较传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演变,胶东花饽饽与前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有了多样化的发展。烟台地区的花饽饽在区域发展上存在着不同的风格性,同时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许多地方的花饽饽习俗和花饽饽制作工艺面临着消缺的危险。但这丝毫不能改变胶东花饽饽所蕴涵的胶东人民的勤劳、淳朴的个性和热情的待客之道。我们要珍惜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让我们的精神血脉一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梁朋文/图.梁朋 从胶东花饽饽习俗说开去[J].新美域,2020(1):4.
[2]于丽娜.民俗文化背景下胶东饽饽艺术形式及内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2.
[3]杜娟.从系列纪录片看胶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及心理——以胶东花饽饽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7(11):2.
[4]张艳宁.浅谈胶东花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J].环球人文地理,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