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进入新境界。论文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创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共同发展全局出发,在继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凸现了当今人类思想上的最大同心圆,彰显了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智慧与担当,是当代中国延续与创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伟大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社会有机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系统的总称,它包含一切社会要素并实现彼此的有机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共同体是也只能是“社会”共同体,而不是“自然”的即不包含人在内的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因而同样是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
马克思认为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在人们的长期交互活动中,诞生了社会这一产物,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具体形态。共同体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形式,是社会发展至某一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活动产生作用前,便存有自然发生的“天然共同体”,这是最初的社会形态,是完全自然发生的。在该阶段个体单独的力量不足以维系自身生存,只能结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依赖群体的力量来对抗外界的压力。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间产生矛盾冲突,以现实的人所属阶级为主体作用的“虚幻共同体”由此产生。当生产力逐渐发达,生产关系随之发生改变,“真正共同体”逐渐形成。在“真正共同体”框架下人们自由开展个人活动,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经济制度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基于血缘关系建立“天然共同体”阶段、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虚幻共同体”阶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共同体”阶段,第一阶段个体“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总是依附于共同体而存在。第二阶段摆脱了共同体的束缚,建立起以独立自由的商品交换为基础,依赖于物的共同体。而第三阶段才能实现人类自身自由发展的目标,使得生产力得到高度的发展,人类自觉地以独立的身份结成共同体,也只有在“真正共同体”中,个人方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正式开始人类真正的历史。
二、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
2010年5月,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方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2013年3 月,刚刚就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首次出访俄罗斯,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并阐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其后,习近平在国际国内数十个场合深刻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使之不断细化、深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一样,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也是不断发展的。它立足于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世界愿景和国际秩序的主张,理论内涵不断丰富拓展,并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从经典到新境界的跨越。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是对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既有概念的进一步综合与升华,并衍生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 自 然 生 命 共 同 体”等新概念。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从单一理想模式到多元现实模式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非单纯提出的一个理想主义的蓝图,而是立足当今世界之变局,提出的多元且现实的实践方案。从涉及领域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涉及多个领域。平等互信的政治共同体、合作互利的经济共同体、对话协商的安全共同体、交流互鉴的文明共同体、绿色低碳的生态共同体,构成了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从覆盖层面看,中国在双边、地 区、全球层 面都致力 构 建人类命 运 共 同 体。从涵盖内容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利益、责任、价值、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统一。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到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层层推进,确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落实。
(二)从批判对立到共生共赢的思维模式转变
“批判对立”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正是运用这一思维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虚假的本质,进而提出“真正共同体”的奋斗目标和美好理想。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既倡导不同国家间 的 合 作 共 赢,又 倡 议 不 同 制 度 间 的 合 作 发展,其思维方式显然是共生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世界各国奉行“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打造和而不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不同国家在责任共担中共生共赢。二是不同制度在矛盾缓和中共生共赢。
(三)从暴力革命到合作共建的实践路径转化
在马克思看来,暴力革命是推翻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从而实现“真正共同体”不可避免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倡议世界各国同心协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中国以“一带一路”为主要实践平台,积极促进沿线各国间的国际合作。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克时艰,携手推进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共存的时空场域,合作共建方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这既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契合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的期盼。
(四)从 自 由 人 联 合 体 到 命 运 共同体的价值目标重塑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正是未来“新世界”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从马克思共同体的思想主张构建“自由人联合体”理想目标,转为构建“五位一体”美好世界的价值目标,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对“自由人联合体”终极目标的时代诠释。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新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形态和最新形态,其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并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从经典到新境界的跨越。
参考文献
[1]胡振英.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5):92-94.
[2]王心雨,武卉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成路径及当代发展[J].知与行,2022(04):23-29+95.
[3]王存刚.从经典到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04):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