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莫晓凤

  阳江市华龙小学529500

摘要:学生成长和发展关键期在小学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但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学生成长中缺乏关心和鼓励,成长过程中伴随一定程度心理问题,这样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学校教师要不断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就留守儿童现状和如何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了学生的基本生活,很多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留守儿童在农村小学成为庞大的特殊群体,学生家长长期不在身边,学生难以感受到家人陪伴,感受不到来自家长们的关心与呵护,这样就容易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

多数农村父母在学生年龄较小时就外出务工,家长多是托付家中长辈或邻居照看学生,邻居在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对学生教育会有颇多顾虑,无意识间与学生拉开距离,学生许多烦恼和想法无处倾诉,事情憋在心里,导致学生沉默寡言,加之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缺少引导和关心,学生感受不到家长的关爱,长此以往,学生养成自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1]

农村爷爷奶奶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思想意识较为老旧,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生教育中没有达到一个积极正向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导致学生不重视、不喜欢读书,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爷爷奶奶与学生沟通存在一定代沟,缺乏对学生教育,父母外出务工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情绪更是鞭长莫及。上述情况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屡见不鲜,加之学生负面情绪影响,学生逐渐讨厌学习,这样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逆反心理

学生生活中渴望得到关心,学生不断尝试吸引长辈和父母的注意,由于家长不在其身边,学生无法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留守儿童比较容易养成逆反心理,逐渐适应不被人关注和鼓励的环境,习惯无人关心和管教的生活,不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果学生受到教师或监护人的指导时,潜意识会表现出逆反心理,抵触教师和监护人的管理,部分学生为消除这种负面情绪,通常会表现得不在乎或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有一些学生会通过逃学、吸烟等社会不良习惯,消解心理的不良情绪。甚至因为缺乏家庭温暖,被社会违法犯罪人员勾引,走上一条不归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过早的了解家长外出务工不易,主观上给自己施加压力,引起学生心理焦虑,精神压力过大,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促使学生依赖网络平台逃避现实生活,但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发展不成熟,网络上的信息难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容易受到网络上的不良影响,造成学生认知错误问题,对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和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二、农村小学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和教师深入了解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乡村小学校园较为常见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较为庞大,身心发展的环境相对较差,比较容易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与教师要梳理学校留守儿童数量,数量应具体到以班级为单位,学校和相关部门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和学生个性,针对性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给每个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个人相关档案,根据学生生活习惯、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方面作出详细记录,并进行专业的分类管理,落实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针对性[2]。教师方面要及时与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取得联系,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经历、个性、交际背景等信息。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打好基础,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帮助教师对留守儿童实施个性化教学分层管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精确出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学生。

教师要积极与留守儿童交流,以关心和鼓励为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能够对老师敞开心扉,向教师表达真正想法,通过与学生沟通寻找和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为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铺垫良好基础。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营造良好友善的生活环境

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对留守儿童具有潜移默化影响,当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即使学生缺乏父母关心和引导,但学生身处良好环境中,对学生有一定正向影响,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如果学生处充满阴暗的环境中,即使家长能在学生身边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学校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侧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舒适积极的校园文化,将德育渗透到校园公示栏和各个学科中,开展运动会、歌手比赛等实践活动,给学生放松和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留守儿童正向心理和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幸福感和归属感,最终达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结合,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学科知识,针对一些先进人物与学生一起搜集生平事迹和良好品格,将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负面情绪融入进去,学习先进人物的乐观、努力、坚持等优异品格。增强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运用学习的相关心理知识进行疏解,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问题,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雷锋叔叔》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叔叔乐于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与学生一起深刻剖析作者希望国家每个角落都有活雷锋,奉献自己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树立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道德意识,留守儿童缺乏关心和鼓励时,能够得到关爱和温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开展辩论会,就网络热门问题进行分析,如老人摔倒要不要扶,抽烟喝酒打架等问题进行分析辩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家校结合,改善学生生活环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该和学生的家长多加交流沟通,共同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不仅有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同样重要,教师要把留守儿童的校园环境与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二者相互帮助相辅相成,创造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生活引导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休息日,到学生家里开展家访活动,与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或爷爷奶奶进行深度交流,传递新时代教育理念和学生管理经验,促进家校结合,为留守儿童创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仍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及时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关爱,为留守儿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帮助,创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庭.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J].新课程,2022(18):150.

[2]宋小琴.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天津教育,2021(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