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
摘要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要抓好幼小衔接,积极探索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做准备,还需要小学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互动。本文主要研究“幼小双向衔接”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教师;小学教育;教师多样化培训
一、正文
1.“幼小双向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效果不明显
国家教委早在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安排合理的符合幼儿发展需要、进行适合的幼儿发展的幼小衔接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但有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认字写字和算术。家长们普遍认为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这样就会减轻他们未来在小学的压力。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民办的幼儿园不堪家长的压力,为了让幼儿园能够正常的运转,便私下盲目的教授小学的知识,但这样不仅是对幼儿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幼儿人生发展的不负责任。更有甚者一些公办园大班几乎没有孩子,因为孩子都被家长带入到了学前班——处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一种机构,专门教授小学的教学知识。虽然教育部门很早就提出要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2)幼儿园单方进行幼小衔接
虽然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的活动,但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家长甚至老师认为,“幼小衔接”只仅仅是幼儿园所需要做的事情,而忽视了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在进行“幼小衔接”活动时,教师只是带领大班幼儿参观一次小学,幼儿只能通过幼师口述知道小学的课程设置及作息等等,对小学生活还是充满未知并感到恐惧的。
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完全是事不关己的想法,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孩子到了上小学时,用自己的讲课方式就可以了,孩子会慢慢适应的。小学老师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很可能在幼儿园非常优秀的孩子,在没有接触小学知识的前提下升入小学,并且小学老师讲的课程听不懂,成绩逐渐下滑,最后导致小学老师认为他学习能力较差,变成了老师所谓的“差生”。
(3)教师教育观念不同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小衔接中,只有幼儿园进行单方衔接,而小学教师完全不知道幼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只是按照小学的思路来进行教学。
幼师主要进行五大领域的活动,通过活动能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状况,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及能力。在知识教学方面主要运用直观事物进行教学。而小学注重纪律的培养,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学习能力。在进行学习时主要进行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学,难度较大、内容较深奥。
幼师通过直观事物使幼儿感知数字间的加减关系,幼儿在活动时可以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小学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直接使用抽象的运算方式进行计算,并严格要求课上的纪律。所以会导致幼儿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小学生活。
(4)缺乏交流与合作平台
仅仅在教学方式上,幼师通过直观法进行教学,小学教师通过抽象的运算逻辑进行教学。因为幼师和小学老师之间互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及能力。所以幼儿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很大的跨越,会感到吃力,长此以往幼儿会越来越没有信心,产生焦虑,并出现厌学的想法。
即使有的老师意识到需要进行交流,可是缺乏彼此交流的平台,不能高效率进行交流,缺少全面快速了解学生状态的有效途径。所以,幼师和小学教师缺乏交流会严重影响“幼小衔接”的发展。
2.“幼小双向衔接”实施的策略
(1)教育部门加强管理制度,对幼儿园“小学化”进行有效干预
教育部印发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贯彻“双减”政策的途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阻碍,但明确的政策指引是落实的“灯塔”,只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一直保持正确的方向。教育部门要做好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教育部门也要严查民办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禁止进行小学课程的讲授。教育部门也可以让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家长半日活动等,通过案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知识,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幼儿园可以为家长详细讲述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内容,以及主要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使幼儿不仅仅在知识上进行衔接,在社会性交往、规则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培养幼儿。
(2)注重教师能力培养
教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幼师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还要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等,为以后升入小学打好坚实基础。幼师也要多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学习,积极总结反思,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小学老师需要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发展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做充足的准备。
(3)幼儿园与小学共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对幼儿完全了解才能更好的为孩子们设置更适合他们的课程。所以幼师和小学老师不能仅仅只上好自己的课程,还要了解孩子们之前的状态和需要改正的错误,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做好连接。
幼儿教师需要学习深入了解小学一年级需要的课程目标、一年级老师的授课方式、一年级学生需要具备的生活和社会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深入小学课堂或者通过幼小共同教研来确定“幼小衔接”课程目标,进而设置适合幼儿的课程,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知识。小学老师也要学习《指南》,通过深入幼儿园进行体验,知道大班幼儿更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教师的授课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上课形式,对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之后逐渐改变回小学的讲课方式。
(4)共同开展多样化的衔接活动
“双向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的任务,而是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进行的衔接活动。幼儿园大班在进行“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时,通常是幼师讲述小学生活,有能力的幼儿园还能举行小学“一日参观活动”,但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参观小学的活动。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走访的方式,收集幼儿园和小学的需求和建议,尽快整理并出台有关“双向衔接”的指导建议,并使自己所在的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使小学“一对多”的交流合作。只要教育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幼儿园和小学才能更有目的性的衔接,并能顺利进行衔接活动。小学可以在暑假举行主题活动,由要升一年级的孩子和一年级的学生参加,幼师和小学教师共同陪伴。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不仅可以提前熟悉自己新的老师,还可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一年级教师还可以通过此次活动熟悉每位幼儿,并能对一年级课程进行相应的改动。
3.结语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重要的部分,需要幼儿园和小学间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循序渐进,不能断层。所以幼儿园和小学必须做到相互了解,共同制定方案。为了幼儿能得到全面发展而共同努力。
二、参考文献
[1]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4(01):150-154.
[2]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1-63.
[3]符太胜,严仲连.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合作[J].教育科学,2015,31(0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