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云南 安宁 650304)
摘 要:主题墙作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幼儿园一日活动主题目标,传达了重要教育价值,对幼儿的认知习惯、行为模式、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良好的主题墙环境创设可以为大班幼儿探索行为打造适宜活动环境,让幼儿感到愉快、舒适。因此,本研究以安宁市J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针对主题墙的主题、主题墙的内容、主题墙的材料、主题墙的呈现形式、幼儿的参与状况五个方面对安宁市J幼儿园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发现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完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
一、研究缘起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不是单独因素的变化,而是在环境条件中的多元刺激下成长起来的。”他认为“有准备的环境”的标准和要求:在自由的环境下,将学习的潜能发挥到极点,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可以让幼儿有规律的生活,真实又自然的环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和操作兴趣,实现幼儿智力的发展,营造美的环境、温馨的环境。,幼儿园环境作为首要的教学资源、内容,对幼儿来说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幼儿的身体和精神是在外围事物刺激的协助下成长起来的,是个体对周围环境自愿的行动,很多的教育方法都是由环境决定的,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行为规范的形成。
二、研究路径
本研究以安宁市J幼儿园大班主题墙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收集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现状的相关材料,并进行梳理、分析相关的信息,为了解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的现状打下基础,并在该幼儿园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现状的基础上,对主题墙创作过程中的缺失和问题进行深入分解剖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三、研究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幼儿园内的主题墙创设具体情况,得出了该园的创设还是有真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不足,这一部分笔者主要分析的是幼儿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幼儿园主题墙更换没有计划性,教师更换主题墙随意且不及时
主题墙的内容紧紧跟随教育目标、主题活动进程的脚步,可以更好的发挥主题墙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幼儿园的主题墙更新时间比较长,更换非常的不及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对幼儿园的老师进行了访谈,其中一位老师说到:“我们幼儿园没有强制规定我们老师什么时候去更换主题墙,好一点的老师会辛苦一点,会随着季节、节日等的变化去更换主题墙,有的老师因为时间不充足,一般都是一个学期才会换一次,除非主题墙被破坏了、不能用了,才会提前把主题墙换了”。
由此可以看出,造成幼儿园教师更换主题墙随意、不及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幼儿园没有制定相关的主题墙更新计划,引导教师定期进行主题墙更新。幼儿园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幼儿园要督促教师进行主题墙更新。二是教师方面,主要表在幼儿教师没有正确的主题墙创设理念,老师们想什么时候更换就什么时候更换,更新比较随意。主题墙创设整体就是一种配置和点缀,大多都是的开学时花费大力气和时间,精心布置环境,完成后至少保持一个学期,而且整个学期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二)主题墙创设内容与主题活动脱节
主题墙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它紧紧的跟随着主题活动的进程,是辅助教学目标、活动开展的一种载体,是老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沟通、交流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教育价值。
笔者经过观察研究对象幼儿园内大班的主题墙和教育大纲的匹配程度,得出其主题墙创设与教育内容不匹配、教师个人认识水平和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内容与主题活动脱节,使得环境创设成为一种装饰,从而忽视了环境教育的作用。这反映了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忽视,对主题墙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的现状。其创设主题墙只是为了完成日常工作要求和美化环境的任务。
由此可以看出,造成主题墙创设内容和主题活动脱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幼儿园没有明确规定主题墙的创设要与主题活动的内容、活动进程相结合,没有要培训教师进行主题墙创设的理念,导致教师创设主题墙随意,使主题墙内容和主题活动脱节。二是教师方面,由于没有接受主题墙创设理念的培训,教师在创设主题墙时缺少了相关的理念、知识,导致了主题墙的内容与主题活动脱节。
(三)主题墙内容选取重视科学领域,忽视健康和语言领域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1]。”
“您在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比较注重科学领域,重视的原因是什么?”(访谈者)
“幼儿园只是让我们创设主题墙,没有规定我们创设什么内容的主题墙。教师在指导时也是以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发现为主,这样幼儿的探索的愿望也可以得到满足,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教师A)
“科学领域的内容可以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从中培养科学技能和方法,掌握科学的知识”(教师H)
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认为科学领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造成该幼儿园老师注重科学领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对主题墙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入,还保留在表面,所以在制定主题墙制度时没有明确的提出要将五大领域相互融合到主题墙中,导致教师教师创设主题墙时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创设。二是教师方面,教师对五大领域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师创设主题墙时只是选择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领域。
(四)幼儿园主题墙创设材料提供不充足,教师创设主题墙单一
阳彦溪(2018)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新视角》中指出:“幼儿的成长必须在足够良好丰富的环境下进行,这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出有利于自身的思维和心理[2]。”
“您在主题墙创设时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不充足的现象?”
“幼儿园给准备的材料有卡纸、纸箱等常见的材料。如果我们每个班的老师都用幼儿园里提供的材料进行主题墙环境创设,那创设出来的主题墙就会差不多,材料的选用就没有新颖性,更不用提创意了”(教师A)
“我们幼儿园对主题墙创设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购买主题墙创设的材料时材料的选择就比较少,我们老师进行创设的时候可以选用的材料就比较少”(教师F)
造成教师主题墙创设时材料不充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儿园没有给老师提供充足的材料,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老师在创设主题墙环境时要把多种多样的材料进行融合,导致教师创设主题墙时材料不充足,主题墙创设形式单一。
(五)教师的主题墙创设理念不科学,主题墙的展现缺乏立体创设
立体创设的主题墙有一定的层次感,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会给人一种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上去比较接近真实事物,同时也能激发幼儿与主题墙产生互动,积极主动的探索去探索主题墙的内容。由于幼儿园缺少培养教师主题墙方面的知识,主题墙的展现形式比较单一。在乡镇幼儿园中最常见的就是平面主题墙,会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平面感受,缺乏立体的感受。
由此可以看出,造成主题墙的展现缺少立体创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幼儿园方面,幼儿园没有培训教师进行主题墙创设理念的意识,导致了主题墙缺少立体创设。二是教师方面,教师对主题墙创设理念的认识不够,导致了主题墙创设形式单一,缺少立体创设。
(六)主题墙的高度偏高,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环境相关硬件设施的尺寸应该参照幼儿的身高体重。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主题墙高度应该在幼儿最舒适的范围内去打造,那些过高的主题墙会大大降低其与幼儿之间产生的互动频率。离开了互动,主题墙教育更是无从可谈。
表1.3-6岁幼儿身高记录表
年龄 | 身高 | |
男 | 女 | |
3-4岁 | 94.9-111.7厘米 | 94.1-111.3厘米 |
4-5岁 | 100.7-119.2厘米 | 99.9-118.9厘米 |
5-6岁 | 106.1-125.8厘米 | 104.9-125.4厘米 |
安宁市J幼儿园部分大班主题墙高度偏高,主题墙的高度不适合大班幼儿的身高、年龄特点,这也是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幼儿园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主题墙的高度,教室面积不够大,导致了教师创设主题墙的位置随意。二是教师方面,教师对主题墙创设的了解不足,在创设主题墙时会用成人的视角来决定主题墙的高度,使主题墙成为了只能被幼儿欣赏和观看的墙面。
(七)主题墙创设中幼儿的参与度低
《指南》中指出:“幼儿时期的人类多是依靠自我学习来完成成长过程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自我学习和摸索的环境。”[3]杨莉蓉(2018)在《乡镇中心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现状研究》中指出:“环境对幼儿的作用,她认为主题墙创设中的艺术性和欣赏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但不可本末倒置,怎样才算美应该由幼儿本身去实践得出,老师应该要提供给幼儿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4]
在观赏性的主题墙创设中幼儿的参与程度是21.5%,在操作性的主题墙创设中幼儿的参与程度是78.5%。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没有组织过关于主题墙创设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教师对主题墙的认知水平低。二是教师方面,由于教师的知识水平不够高、主题墙创设理念不够、专业性不够强,大多数老师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学习,该幼儿园的教师也比较少,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也比较有限,导致很多教师对于主题墙的认知水平较低,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更新新的知识,忽视了主题墙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所以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四、完善幼儿园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对策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环境的培养作用,在中国,环境和环境创设也受到了国家的关心。笔者结合上文对安宁市J幼儿园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幼儿园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主题墙更新计划,引导教师合理并及时更新主题墙
结合前文可以看出,造成主题墙更新时间比较长,更换不及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制度不完善,二是教师主题墙创设理念不足。根据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幼儿园方面,幼儿园要针对主题活动的进程、主题活动的内容完善主题墙制度,环境和教育目标要有一致性,才能体现出环境的教育性。制定幼儿园创设计划,让教师及时的进行主题墙更换。
教师方面,老师要培养主题墙创设的理念。根据主题活动的进程、主题活动的内容实时更新主题墙,及时的更新幼儿关于主题活动的知识经验。教师要把每一个主题活动贯穿在主题墙中,才能更好的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张林(2014)在《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设计研究》中指出“通过观察主题墙的创设情况即可大致得出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5]。”主题墙环境创设更新的速度只有跟上主题活动的进程、主题活动的内容、教学目标,及时的更新主题墙,才能促进幼儿学习到更多关于主题的内容,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主题墙环境创设更新的速度跟不上主题活动的进程、内容、教学目标,主题墙内容就会停滞,导致主题墙环境的实质、进程停留在其他主题活动中,没有发挥主题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
(二)增强主题墙与主题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内容选择的能力
幼儿园要针对教学目标、主题墙内容和主题活动完善主题墙创设制度,对老师创设出的主题墙进行检查和监督。幼儿园要组织培训教师创设主题墙的理念,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树立正确的主题墙创设理念,帮助教师更新主题墙创设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当中要把教学目标、主题墙内容和主题活动相互融合在一起,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关于主题墙创设的培训,提高主题墙创设理念、内容选择的能力,为幼儿创设出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主题墙。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主题墙内容选取的科学性
幼儿园要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主题墙内容选取的能力,特别是提升内容选取的科学性。幼儿园应该要制定将五大领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的制度,让教师在创设主题墙时将五大领域融汇在一起。加强教师主题墙创设理念和认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学环创观,提升教师环境创设能力,对老师创设的主题墙进行检查和监督。
教师要提高主题墙创设理念和认识,主题墙创设时要把大班幼儿特点、教学目标、主题内容、主题活动和五大领域融汇在一起,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充关于主题活动的相关知识等。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主题墙创设材料,丰富主题墙创设形式
结合前文可以看出造成教师主题墙创设时材料不充足的原因是幼儿园没有给老师提供充足的材料,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老师在创设主题墙环境时要把多种多样的材料进行融合。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幼儿园有给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数量充足的材料,并制定出教师创设主题墙应该要把多种材料相互结合的相关制度。有位学者说过“丰富多变的刺激非常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例如,树叶、树枝、纸箱、塑料瓶、卡纸、不织布、吸管、废旧衣服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园为老师提供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材料才能让教师创设主题墙时不会因为数量的问题而无法创设主题墙。
(五)树立科学的环创观,用多种形式展现主题墙
幼儿园要组织和培训教师主题墙创设的相关理念和意识,提高教师进行主题墙创设的意理念,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幼儿园的主题墙,通过对比学习来取长补短。将本园没有想到的创设的优点融入到本幼儿园的主题墙当中,创设出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主题墙创设理念,为幼儿提供有层次感的主题墙,能提高幼儿欣赏美技能力,给人一种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幼儿与主题墙产生互动,积极主动的探索去探索主题墙的内容。
(六)改善主题墙高度,促进幼儿探索
幼儿园应该要制定一条关于主题墙高度的制度,对教师创设的主题墙高度进行监督和检查。幼儿园还应该要根据幼儿的身高特点来规定主题墙的位置,促进幼儿身体发育,保护幼儿视力。合适的主题墙高度还可以使幼儿全面、细致、真切的观察主题墙,使主题墙达到最佳效果。
(七)主题墙创设体现参与性原则,师幼共同创设主题墙环境
幼儿园每隔一段时间应该要组织教师进行主题墙创设的培训和研习,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其他幼儿园的主题墙创设理念。帮助教师学习和更新关于主题墙创设的知识,重视主题墙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提高自己创主题墙创设的理念、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26.
[2]阳彦溪.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新视角[J].明日,2018(04):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0-32.
[4]杨莉蓉.乡镇中心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现状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35-49.
[5]张 林.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18-41.
作者简介:
余瑞(1997.06-)女,傈僳族,云南保山人,本科,学士,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丁晓琼(1987.07-)女,云南禄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教师,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