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肩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电针疗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肩痛的影响

崔恬悦 ,朱美宇 ,刘雪(指导教师)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通过对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化纤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治疗的调查分析,得出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影响,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70例符合实验条件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跟踪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侧肩关节疼痛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采用UCLA肩评分标准比较,简化Fugl-Meyer(FMA)上肢功能评定,力求全面真实的反应研究结果。结果:通过两个月的治疗对比变化得出通过采用常规治疗配合电针治疗的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只采用常规康复手法治疗的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够更好的帮助偏瘫患者治疗肩痛,为偏瘫患者更好的康复增加信心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本研究可以为临床上治疗偏瘫患者的肩痛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肩痛患者  电针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

1前言

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肩痛,根据文献报道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率为5%~84%[1],临床表现为肩部的一种疼痛、麻木感或着是难以忍受的一种感觉,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肩痛使得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活动的一个减少,阻碍上肢运动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并且持续疼痛使患者产生情绪,进一步干扰康复治疗,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早期预防、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2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某三甲医院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伴肩痛患者70例,平均分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各35名患者,两组患者的年纪、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力求全面真实的反应研究结果。

3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康复疗法治疗肩痛,实验组在传统康复手法治疗之上加上电针疗法,两组患者传统康复手法治疗时间均为20分钟/次,1次/天,5天/周,共治疗8周,实验组每天加一个电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对比,8周之后将传统康复手法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法治疗配合以电针治疗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包括:(1)良肢位的摆放;(2)关节活动度维持;(3)肩关节活动。

电针治疗具体如下:取穴肩髎、肩髃、肩贞、臂臑、曲池、外关、手三里。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体位不要动[13],先给取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由远及近根据穴位位置依次进行针刺,以0.23mm×40mm的毫针刺入穴位,可以采取提拉、飞针等手法来达到得气的效果,用电针仪器连接曲池、手三里和肩贞与天宗等穴位,根据患者每日的耐受来调整刺激强度,切记不要超过3mA,频率100Hz,选择疏密波。每日1次,每次30min,留针30分钟,治疗结束后快速拔针,然后用干的酒精棉球按压一下。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

4研究结果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以下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4.1 UCLA肩关节评分比较

UCLA对肩关节进行评分,满分35分,主观评价包含有疼痛、功能活动各10 分。满意度5分,由我们测量的是前屈活动度和前屈肌力各5分。两组治疗前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UCLA评分均升高(均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后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

4.2 VAS疼痛评分量表比较

VAS疼痛评分量表,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有痛感但是还在忍受范围以内,4-6分显示影响睡眠,但依旧能忍受的疼痛,7-10分表示有剧烈疼痛,而且影响作息饮食规律,不能忍受。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均下降(均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组均能缓解肩关节疼痛,其中以实验组疗效最好,对照组次之。

4.3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FIM评定内容包括6个方面,共18项,分别有13项运动性ADL和5项认知性ADL,评分采用7分制,满分126分。治疗前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后再一次进行评分,各组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0.05)。

5研究结论

偏瘫肩痛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如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周围肌张力异常,软组织损伤及肩手综合征等。中医理论认为偏瘫肩痛的病机在于风寒之邪袭留肌肤,经络气血为之凝滞致脉络瘀阻,不通则痛,肩痛日久,营血壅遏致肌肉失荣而致枯萎,经筋挛缩而软短,最终成失用手。电针治疗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变化,避免出现刺激参数过大过小或长期一个参数,导致未能达到预期的一个治疗效果;还能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只需将毫针刺入腧穴,接上线,就可以电流刺激来代替手法运针,不同强度的电流还能产生不同治疗效果,从而达到以科技代替人力,实现更好的治疗针刺的镇痛作用已经得到临床和实验的证实。电针上述穴位,促进了气血运行,通络止痛,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肩关节进行主被动活动,能保持足够的肩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改善患肢的异常肌张力和痉挛模式,

[18]改善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使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肩部肌萎缩等症,状得到改善,采用电针治疗仪治疗仪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传人身体,选择性激发传人感觉粗纤维神经,兴奋脊髓胶质细胞从而抑制传递细胞的突触前部,使“闸门”关闭,阻断疼痛传人,并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从而有效缓解肩痛。

参考文献

[1] 冯珍.偏瘫肩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 ,21(5) : 470-472.

[2]张宾.针灸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5):83-83.

[3]SnelsIA,BeckermanH,TwiskJW,etc.EffectOfTriamci-noloneAcetonideInjectionsOnHem iplegicShoulderPain:ARandomizedClinicalTrial[J].Stroke.2000,31(10):2396-2401.

作者简介:

崔恬悦(2002.12-),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临床研究

朱美宇(2001.12.21-),女,汉族,山东省东营市人,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临床研究

刘雪(1992.10-),指导教师,女,汉族,山东省新泰市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教育研究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