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性完善教学课程,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内容,围绕课程特点进行全方位育人,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制造工艺学是职业院校机械制造重点专业课程,长期以专业教学为主轻政治思想教育的现象,导致学生缺失了专业学习的激情,弱化了学生担当责任意识、探索、创新精神,最终成为“教师难教,学生畏学”的“硬课”,没有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今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思政理念,随后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行因材施教、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创新教学三个方面分析了机械制造工艺中思政改革的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改革;教学策略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GDP总值全球第二,机械制造技术和能力已进入先进行列,对机械制造专业的从业者需求量较大,主要通过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人才需求保障。目前,我国开办机械制造专业的职业院校较多,其中机械制造工艺学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工艺制造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高效低能地生产机械产品。该课程是一门研究加工过程中工艺问题的应用性技术学科,在职业院校属于典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适用于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的授课模式,课程设计时首先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理论、实践技能的传授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有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政策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颁布,同时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的文件,强力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更加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决议》对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指出:职业教育的立德树人工作要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必须强化职业院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让学生传承精益求精、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职业素养,为职业教育铸魂育人。
二、当前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目前,我国共有中高职院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
开办机械制造专业的职业院校非常多,但毕业生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制造业的需求,突出表现是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实践知识学习职业素养差,岗位适应期长,吃苦耐劳精神不足,离职率较高。笔者对所在学校及其他同类学校调研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教师课程教学目标单一,没能突出立德树人,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由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专业性强,授课的特点是内容涉及面广、枯燥,每次课的新概念、新知识信息量大,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方面有较大难度,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显得尤为突出。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授课计划时简单、单一,教学目标就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课本内容,授课中只讲单纯专业知识,理论、实践采取全过程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处于极为被动状态,学习态度消极,缺失对专业的热爱,对专业充满迷茫。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能正确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具有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的特点,没能把我国制造大国、制造强国的光辉成就融入课程中,没能用鲜活的工匠案例和工匠精神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高昂热情和自豪感,导致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的效果自然达不到要求。
2.忽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素养教育和养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有经验的教师在授课计划设计时科学的按照课程章节内容制定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实时融入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多元化培养。但多数教师在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环节,教条地照本宣科读一下实训管理要求及操作规程,没有引入案例进行具体化、形象化设计,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一次实训课,未能把教学场景仿真化和实训项目任务化,没有通过严格考勤、纪律、管理等,使实训教学与生产实景脱离,弱化了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责任意识培养和职业素养等重要内容,导致学生纪律松散、责任心不强、不敢担当和职业素养差等,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精神,学生毕业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工作岗位,必然会出现短期难以融入企业生产岗位环境,对工作岗位各项严格规章制度不适应,最终出现很多学生刚入职就离职的现象。
三、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多方位融入思政理念
笔者有着机械制造企业工作和从事职业教育的经历,对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重要性及从业者职业素养的要求等认知较多,因此在多年的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其他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理论-实践-思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思政要素植入理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课程内容融入我国古代精湛的制造技术、杰出人物和当今大国工程、大国工匠等,把专业知识课抽象、枯燥形象化,加深学生对单元知识实践应用的了解,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厚植爱国之情的同时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科学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作为授课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如何突破原课程框架,重构集知识点、技能点、思政点三点合一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方式,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与立德树人相融通。按照课程章节内容自然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单元依次展开,如在讲解绪论时以我国5000多年前青铜器制造史入手,向学生展示我国悠久的古代文明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爱专业、爱学习立志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在“加工精度保证”、“定位精准确定”等章节中可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国重器”、“大国工匠”、“跨越中国制造”、“智制中国”等专题内容,激励学生热爱专业,崇尚工匠精神,勇于创新的时代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远大理想。
2.挖掘思政元素
在授课计划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要精准紧贴专业知识,对思政元素内容选择一定要精益求精,应用的好对课程主题起到积极作用,达到提升课程育人能力的目的,如果不经过认真查阅资料、精心设计,只是简单的引用,则显得牵强、随意,有弄巧成拙之嫌。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思政元素,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案例,尽可能挖掘身边的真人、真事,这让学生有真实、熟悉、亲切的感觉,把他们原以为高远的人和事跃然于眼前,能最大程度教育和感染学生。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两个人物为案例,以供参考,案例一:触摸800千伏特高压世界第一人--张亭军的事迹为例,张亭军是我校2001届电力专业毕业生,2009年被选入参与国家电网800千伏特高压测试项目,当时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安全参数和操作流程,凭其精湛的技术、无畏精神、敢于挑战的勇气,成功的“亲密接触”800千伏特高压,张亭军的事迹被我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案例二:2021年度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元春事迹为例,董元春是我校高职扩招2019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读学生,某国有煤矿矿井维修电工队队长,在矿井极为艰苦、高危等恶劣工作环境下,不畏艰辛,勇于创新,带领全体队员克服种种困难一次次完成该矿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搬迁等各项工作,为煤矿智能化开采作了技术准备。这是我校两项真实的事例,笔者作为思政元素设计在本课程中,在授课时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感觉到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榜样就在身边,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职业道德培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近年来,流行一句话“职业院校毕业生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原意是指职业院校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是企业一线的熟练技术工人,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学生在校接受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课程培养是标准化的,而制造业类型差异是巨大的,从设备类型、生产工艺、工艺装备到信息化技术应用均不同,虽然我国各职业院校采取了“现代学徒制”、“产教深度融合”等教学模式改革,但受限于师资、设备、企业参与度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岗位技术层面的“无缝对接”。笔者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最为重要,也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育,就业后能自然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与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同频共振。教师首先以国家“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战略为思政引入点,结合相应的案例强化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培育,充分利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开展实训现场的教学工作岗位仿真化设计,实训项目设计为工作任务,并且确定工作目标,制定考核办法,引入生产工作岗位严格的制度管理、安全规程来加强纪律、操作要求等,在实训全过程中强化学生责任意识,鼓励勇于探索、团结协作,激励学生热爱工作岗位、努力提升专业技,培养学生崇尚工匠精神,实现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双培育。机械制造各专业课程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开展双育人教学,职业院校毕业生一定能在思想、职业认知上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
4.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从工程实际中高度概括出来的,课程的讲授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促进专业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时,要在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真正使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一要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相关资料,及时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机械制造领域状况,建立动态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料库;二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设施,经教师精心设计制作教案,通过网络、视频、图像、PPT等直观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情境模拟、对比分析等教学;三变换教学场景,设施现场教学,合理利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教学或专业认识实习环节,将学生带到实际生产现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专业知识具体应用及取得成果,可提升学生专业荣誉感,激发爱国情怀。案例一:笔者所在学校附近建有两座世界排名前十的公路大桥,其中北盘江大桥是世界第一高度的公路桥,横跨云贵两省,矗立在云雾缭绕中,有如神话中仙境一般,在专业认识实习的时段组织学生到实地参观了北盘江大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制造强国的力量,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案例二:笔者所在的城市有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引入了多家国内外知名光伏材料生产企业,已建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光伏之都”,也是在认识实习时组织本专业学生到光伏企业参观机械加工车间,在满是世界一流顶尖机械加工设备车间里,同学们对专业充满自豪,对未来工作岗位充满期待。
四、结语
国家对职业院校教育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使教师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切实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思政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把思政改革贯穿教学教育,使学生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掌握课程知识和提升综合素养。专业教育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科技发展的,思政改革要求将专业知识与国家发展趋势相结合,将专业知识结构的范围、程度、高度不断升华,以适应企业和国家人才发展的需求,为此,高校与教师都应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来适应思政改革的脚步,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殷淑芳,尹开勤,方官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策略探究[J].明日,2021(21):0034-0034.
[2]沈志煌,许志龙,刘菊东,等.《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索[J]. 广东化工,2020.
[3]吕勇,刘清涛,石岱峰.真实应用驱动下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2.
作者简介:郭在云(1966—),山东泰安人,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机械制造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