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职业高中院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基于工匠精神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构想: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联系,制订职业院校的课程目标;融入工匠精神的案例教学;在现代学徒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匠精神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职业高中;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匠精神
引言:工匠精神代表了严谨专注的工作态度,反映了从业者对工作的认真和热爱,也表达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尊敬。当代职业高中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应包括:一、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恪尽职守,热爱工作。第二,从业者严格遵守工艺规范,时刻牢记于心。第三,从业者要保持追求完美的谨慎态度,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第四,要经常在工作中进行自我反思,不要因循守旧,要有创意,要有技术地改进和革新。
一、职业高中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一)行业发展问题
我国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崛起并进入大众视野,大多数从业者在经历过短短几个月的培训后,就开始正式进入岗位工作。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加之从业者学历不高,对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仅仅能够满足人们简单的美发需求,如剪发、烫发等。对于整体性的形象设计基本没什么概念,更无法实际操作。2000年以来,我国职业高中院校开始正式开设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美发需求。形象设计的概念开始普及,相关理论研究开始大量涌现,随着专业化程度不断深入,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发展迎来高峰。截至2020年,该产业的产值已达5000亿。虽然行业规模不小,但由于行业自身局限性,目前国内很少有专门的美发上市公司,也缺乏深入人心的美发和形象设计品牌。此外,目前我国的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占高达70%,相关的技术、管理观念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职业高中毕业生拿两张证书(文凭+职业资格证)毕业,但实际上,即便是拿到了两个证书,在消费者那里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尊重,所以他们也没有什么骄傲和荣耀。职业高中生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技术水平有“时间差”,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对职业高中院校的技能型人才的培训。
(二)专业生源问题
近年来,职业高中院校的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招生情况不佳,大部分职业高中的生源都是农村地区的初中生,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此外,培训机构与中等职业院校共享生源等问题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职业高中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生源数量逐年下降。究其根本,在于专业课程设置与目前市场需求不匹配,部分课程比较成旧滞后,无法满足当下人们审美追求,此外职业高中院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学生无法把握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职业高中教育根本在于培养对口专业型人才,避免大而空泛,要求小而精致。与职业高中毕业生相比,企业更愿意接受短期培训机构的学员,而培训学校则是以技术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以合格的人员上岗即用。另外,在职业高中院校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由于专业课程时间的限制,专业技术教导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内容所要求的全部技能,难以对每位学生进行充分的实习。此外,有些学校的资金也很有限,无法完全适应实训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设备和师资消耗等方面,学校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比如美发室、烫染室、更衣室等。但是,学生所需的材料费用,却是由学生自己承担,部分学生购买或不购买,仅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三)专业师资问题
一些职业高中院校在开设热门专业时,忽略了自身的师资力量,有些老师是跨专业的,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仅接受过短期的专业训练,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也就成了纸上谈兵。结果发现,不同学校的工匠精神在课堂上的比重均较高,但其影响因素仍有待深入探讨,而在实践中,将“工匠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本专业目前发展的关键点和重难点。一方面,学校里缺少大工匠,而优秀的技工又大多来自于公司,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将企业的技术人员引入学校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要自己去观察和学习,这就需要很强的自主性。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从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着手。
二、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建议
(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高中院校应从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入手,加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由专业老师、企业专家和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促进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制订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标准,并定期举办专题讨论会,把课程目标和工业发展联系起来,并根据美发专业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本专业特色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及时调整发展方向,避免与市场需要背道而驰。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双师制”,划分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加强对学校和企业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融入“工匠精神”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对行业、企业和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为有关专业设置教学目标。在培训标准等方面,努力做到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无缝衔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要根据各自的岗位技能,突出工匠精神,培养具有职业特点的现代工匠。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高中院校缺乏有一线工作经验的职业教育师资,缺乏对行业发展的深入认识,造成职业教育目标与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建立具有代表性的高素质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专业师资队伍。由于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时尚和个性特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近些年,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技术竞赛,行业技能大赛的持续开展,日益增多,更应鼓励职业高中毕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师参与到比赛的各种训练中,提前熟悉技术要求,评分规则,操作要领等。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主动做好示范,积极参加比赛。从“双师型”到“教练型”,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三)强化信息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互联网+”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信息化也越来越普遍。如果企业培训师没有时间来学校现场教学,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开展教学任务,比如提前录制课程,或者在网上放一些录像,这样可以增加和企业培训师的接触和联系。另外,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入互联网技术来为学生搭建信息化课堂。如,在美发课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电脑模拟技术设计不同类型头发,短发、直发、曲发以及不同颜色等,让客户对设计方案感到满意,然后开始制作。并可通过网络与企业美发专家在线交流,获取潮流信息,美发专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准确的设计方案及运作意见,使学员领略大师的专业素质,真正了解其所表达的内涵,并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合理安排学生实习
职业高中院校往往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但是大多数学员对实践活动的满意度不高,实践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保障实习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延长实习期,建立实习跟踪和考核评价制度,以确保实习质量。发型与造型设计专业的实习工作应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认识实习,二是定期走访公司,了解公司的分工和职责;第三个学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实践项目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了现代学徒制。第六个学期,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实训课程,并可以到公司从事洗发、卷杠等岗位实习。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实践,逐步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造型设计的要求,需要建立过程评价机制,在教师评估中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估与学生的相互评估相结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评估指标,使学员能够更快地适应行业企业的评估机制,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在美发技术的评估中,老师从服务态度、仪态表情、顾客沟通等方面,突破了过去单纯强调技术评估的方法,而是从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客户沟通等多个角度来评价。通过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客户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打破职业与教育、工作与学习的界线,把“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到教育与教学中。
(五)利用创业大赛平台
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延伸。搭建一个平台,为公司提供服务。“创新方法,推进改革。”同学们在比赛中,不断地打磨自己的作品,不断地琢磨、反复琢磨,慢慢地接近匠人,体会到技艺的传承;同时,团队成员也在不断地磨合,互相学习,相互学习,相互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职业高中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必须将“工匠精神”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职业高中院校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制定课程目标,定期进行调查与交流,增设“工匠”案例课程,增强“双师型”师资力量配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科学安排实习实践和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运用流程评估制度,通过创新创业竞赛的平台,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全面实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多面手”。
参考文献:
[1]孙静.基于工匠精神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9):27-31.
[2]姜丹.融“工匠精神”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流行色,2020(01):177-178.
[3]刘培琳.基于“工匠精神”的健身与形象设计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12-13.
[4]胡玠,肖育.融“工匠精神”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实践[J].艺术科
技,2019,32(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