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黄河河务局东阿黄河河务局
摘要:生态河道是指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水利基本需求的同时又能营造适宜的生物群落良好生长环境的河道。生态河道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中一个的重要环节,应当加强水利基础性工程的建设,完善防洪、灌溉、排洪等农田水利设施系统,从治理中小河道开始着手,完善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大力开展沿河污水治理和河道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河道的治理和保护,既能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又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生态河道;生态护岸;土工材料;生态混凝土
引言
河道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系统性工程,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认识到保护河道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保持河道自然属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河道的正常生态功能。在治理中严格遵守河道演变规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科学统筹规划,完善河道生态保护法律法规,落实严格执法机制,广泛加强社会层面监督,厘清河道差异,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开发保护规划,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河道资源,充分发挥“河长制”在河道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河道生态治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诉求越来越高,应全面加快河道水环境治理,加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积极开展河道沿岸绿化造林,通过采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达到不断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目的。
1河道治理原则
1.1河道治理任务及标准
除遵守相关主要设计规范要求外,设计需要明确河道治理的任务及标准。(1)河道整治任务:根据整治河段的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景观等功能,确定河道整治的主要任务。(2)河道治理标准:依据相关规定,结合河道洪涝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依据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统筹考虑该河道治理对下游的防洪影响,确保与该流域防洪标准相协调,分范围确定防洪、治涝标准。洪水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一般城镇可按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设计,乡镇和农田防护一般按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对于排涝标准,一般城镇城区为10年一遇24h暴雨24h排干;农田防护区为5~10年一遇3d暴雨3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
1.2统一筹划原则
在正式开展河道治理工程项目之前,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团队的技术人员需要对河道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状况进行考察,学习河道治理规划守则,将河流流域的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地区同河道支流部分的治理工作进行统一筹划。筹划的重点是将河流水域周围的化工企业的工业用水和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分开,同时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做好自然灾害以及重大问题的防治处理工作准备。规划中对河道上下游及左右岸应兼顾,综合考虑防洪、防水、灌溉、发电等要求,根据河道变化趋势,因势利导,掌握时机及时整治。河道治理规划应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即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以及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安排,要因地制宜,要因势利导。不仅在工程材料的选择上要就地取材,而且要在路线规划上要顺势而为,从而确保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同时达成河道治理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提升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效率,优化施工结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应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
2主要的生态护岸工程措施
2.1单纯植物护岸
单纯植物护岸是指在河道生态建设中全都采用植物进行护岸保护的技术。该项技术主要适用于河道岸坡相对较缓、稳定较好、土层较厚和种植层与地下层相连的护岸防护。从河道堤岸坡脚至坡顶可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和中生植物等一系列护坡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生态防护,同时也可兼顾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植物措施可以固土护坡、保持水土、防止水流对堤岸的冲刷,也可以缓冲过滤、净化水质,改善河道水环境;实现生态修复、改善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恢复奠定基础,还可以美化景观、调节气候、为人水和谐创造条件等。河道生态植物措施应充分考虑河道特性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优先、本土植物为主、抗逆性、物种多样性、经济合理性等基本原则。对于流速较低的平原区河道顺直河段、临水面及背水面均可采用单纯植物护岸,河段断面平均流速宜小于2m/s。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如下:(1)不同类型的植物选择。①山丘河道。针对山丘河道的特点,应选用抗冲刷的植物品种。选用根系发达、主根不太粗壮的植物。②平原河道。平原河道应选用耐水淹同时水质净化能力强的植物。(2)不同功能的植物选择。①行洪河道。设计常水位以下可以选择的植物,应该以不能阻碍河道行洪、不影响泄水水流速度且耐冲性强的中小型植物为主。②灌溉及供水河道。植物种类选择应避免选用可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植物,还应重视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③生态景观河道。应选用一些水生观赏植物。
2.2加快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引导农户有序退耕还林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扛起河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大力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加大河道巡查监管力度,统筹推进退耕还林和河湖划界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督促整改。依据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生态红线划定、国有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明晰河湖管理职责,尽快公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一切破坏河道生态安全的活动,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建设方案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相关部门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和环境保护界限,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调动群众参与河道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将耕种的两岸土地退田还林,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
2.3优化防洪结构
在开展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程即为堤体填筑工程,这一环节中第一步便是需要对土方进行开采。工程项目的管理负责人需要根据招标书上的具体要求,确定可以进行土料填筑的场所位置。在不同填筑的位置所使用的填料都需要满足物理力学的各项指标。对土料场地的材料质量和储存量等需要进行反复清点核实。例如,我国深圳市第一大河茅洲河的河道治理工程项目中,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防洪结构的优化调整方面。通过土方开采和土方填筑等技术,增强了防洪结构的稳定性。技术部门利用现场取样的方式,对土料的天然容量、压缩系数以及含水量等物理性质进行测试,进而为施工团队的土方开采手段提供了信息和数据的支持。
结束语
单纯植物护岸、土工材料护岸、石笼防护护岸、混凝土与浆砌石(干砌石)护岸方法在近几年的河道治理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得到政府及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随着我国河道治理的快速发展,文章所述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且经济效益显著,在设计施工中,还应对河道生态治理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施工中积累经验,让未来进行河道治理时有更多科学的方法可以选择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宏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供水保障措施探讨——以华亭市农村供水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1,1(22):108-110.
[2]黄艳婷.麻涌镇水环境现状调查及治理措施分析[J].陕西水利,2021(12):87-89.
[3]刘学智.基于实例剖析小流域河道水面线的推求计算方法[J].陕西水利,2021(12):42-44.
[4]尉巍.BEW旁路高效湿地在龙岗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21(12):83-84+89.
[5]黄登伟.某河道水生态工程中拟建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分析[J].陕西水利,2021(12):133-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