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中心 750306
摘要:近几年,各城市紧紧抓住大数据发展的契机,把数据整合、共享、统计分析、监督检查等方面,利用“互联网+”信息,集成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的信息和流程,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单一”向“集成”、“多门”向“一窗”、从“粗放”到“精细化”,从“分别为政”到“协调互动”,全面发挥机构编制作为“源头”和平台功能。
关键词:平台;基础性;四化;作用;信息共享;机构编制
一、注重数据的统一性和精确性,推进综合管理信息整合,实现“全覆盖”的基本资料归档
全面、准确的数据是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建立共享平台之前,机构编制、人员岗位、职务、工资统发等数据都是由各个单位负责,管理的内容五花八门,因为信息资源不同,又没有完整、精确的数据源,导致了各部分信息的采集、比对、审核,从而导致了在人员编制审批、人事调动、薪酬发放、资金预核算、社会保险核算等中,操作耗时、工作效率低下。为此,政府成立了机构编制、人社管理、财政工资等系统,并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建立,制定了100多个数据收集规范,并对其进行了归档。把四个机关的八类机构编制信息、3类岗位职责信息、5类薪酬信息统一集成在一个公共信息库中,并由系统内自行审定,还修改了机关名称、机构编制类别、员工信息、职务职责等信息内容。建立后,各单位根据各自的业务实践,根据资料的存储标准,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截止到现在,已整合了千万条涉及机关和人员的全过程信息,为机关编制人员薪酬统发信息提供了最全面、最准确、最权威的信息资源,为实现科学、规范、精细化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着眼于协同、共享的信息化,推进一体化的管理流程重组,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一体化”一平台办理
为解决机关单位在编制、人事、工资福利等方面多门受理、手续繁杂、“多头跑、重复跑”等问题,构建了一个以协调、高效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库,将组织、机构、人社、财政等相关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四个部门的数据交换、部门互动、“流水线”管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申请入减编、调整人员编制、劳资异动、职数审批等事项的,只要登录这个网站,填写个人名称、身份证号、人数等基础信息,就可以进行办理,“一条龙”的在线申请,省去了往返奔波、反复递交信息、缩短时间的麻烦。例如,由于以往的人事调动,每个部门都需要与四大部门之间一一完成多个的连接,并多次登陆四大系统进行申请,而如今,通过一个综合的服务平台,就可以“一网通办”。原来,从发出员工录用通知书到给员工发工资,最少要15天,而如今,通过网络“即时办结”。在上半年,全盟3000余名公务员的入编、核岗、核资等工作已通过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为有效降低空编率,对编制资源的最大使用,及时引进急需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立足于实务统计,以大数据为基础,实现“多维度”的资源分配决策
数据共享系统运用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四大部分共二千多项的服务数据实现了分类管理和控制,不但能够进行检索、即时查看部门、人员编制、职数、人员配备等服务数据,还具有了超强的统计分析能力,可按照要求,自主产生公司各种信息、员工构成、人员配备情况等数据,通过对编制增减、人员变动等的时间纵坐标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多类型、多角度、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为实现科学决策,实现精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例如,上一次的机构改革涉及部门多,人员变动大,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调整,保证各部门的正常运转和协调,并充分发挥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对200多个涉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学历专业状况及5年内退休人员编制变动的统计分析与预测,为制订转隶计划提供依据,在改革方案颁布后的10天内,涉及改造的干部已经达到2000多人,实现了精准高效、人岗匹配。
针对目前中小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结合扎实的数据库,通过对全盟75余所中小学校、全盟3200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状况,按照各专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及变化趋势,编制资源的合理分配,合理安排各专业师资配置,有效地利用了编制资源,缓解供求矛盾。
四、着眼于标准化的监管、稽查,建立闭环的智能监测系统,“全链条”组织编制
过去,对机构编制、人事管理、薪酬发放进行了监督和检查,四个部门各自负责,缺少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对超编人员、超编人员配备、“吃空响”等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四个部门共同构筑起了事前预警、事中联合管控、事后综合治理的“全链条”封闭式监管系统。在全国统一信息交易平台中,对每一条流程均设定了具体的管理规定,互相约束、层层跟进,特别是对最关键的人用编、入编制、领职数等重要环节的警示机制,进行了事前警示,并堵住了人员违规管理的“漏洞”,从“源头”防范。而针对在事中、事后监督过程中出现的乡镇、机关等单位编制和人员违规问题,四个系统均在平台中分别对机关人员编制、人员招聘、薪酬使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冻结,并敦促对问题进行全面整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系统共有效处理了四百六十余个资料的问题,并加强了对机关人员编制的硬性约束。
五、怎样在管理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的基本功能
1.夯实基础,保证数据真实、全面、准确
一是建立制度,从源头上对制度的管理与运用进行规范。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编制、审批、进人程序、实行人事任免、手续办理等制度和措施,对机关编制工作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严格规定,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堵塞制度漏洞。实行实名数据定期维护,每月汇总,年度统计,从源头上规范实名制管理。
二是由专门人员进行实名制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坚持“变动即调整”的原则,按照机构编制调整、人员进出等通知要求,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中机构信息、人员信息、任职信息等项目进行动态更新,保证数据随时更新,持续推进机关编制工作人员实名制的规范化管理。
三是加强信息共享,确保资料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业务合作,定期进行信息核实、数据同步对接,通过对实名制、人事信息、工资统发三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对比,及时纠正误差,完善实名制系统工作人员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身份等基础信息,保证实名制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2.加强联动,构建机关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财政预算协调与制约机制
一是要加强前置审查,确保“无编制不招人,无计划不招人”。要充分发挥编制部门对全过程的监督,严格实行空编补员计划的报批,机关事业单位每年新增人员,必须提前向编制部门提出空编补员计划,编制单位在核准空编并报区编委批准后,方可进行招聘。组织、人社部门负责人员资格、资格审查,3个单位盖章后才能进行调入。
二是要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协调、互相协作、互相制约的工作体系。会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制订《人员流动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盟市内外调动人员的办理流程、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做到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所有公开招聘、选拔、转任、引进和政策安置人员,按照原编补员计划办理人员入编手续,人社、财务部门按编制规定办理人员工资、发放经费等有关程序,形成了一套相互衔接、相互协作、全程封闭的体系。
结论:为促进机关编制数据信息服务,加强系统建设,加强网络应用,提升服务方式,机关编制数据信息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数据比对共享工作已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栾英涛.以云平台建设为引领 促进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J].机构与行政,2017,0(5):43-46.
[2]李海涛,李强,白金旸.“互联网+机构编制”工作设想——以新乡市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6,0(9):12-14.
[3]潍城区编办全力推进“机构编制云平台”试点建设工作[J].机构与行政,2016,0(11):64-64.
[4]借"互联网+"东风打造机构编制管理新格局[J].机构与行政,2017,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