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气候舒适度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旅游气候舒适度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陈丹凤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  200030

摘要:我国旅游业的人数日益增加开展人类气候舒适度综合评价对科学准确指导人类旅游出行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旅游领域气候环境舒适度指标数值形成评价相关指标的研究发展形成历程,在充分回顾近该指标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经验基础上,介绍旅游气候舒适度发展过程,论述国内外旅游气候舒适度基本模型,并对其发展提出望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气候;气候舒适度

1 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人民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旅游人数增加。气候是影响人们体验感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旅游活动。

舒适气候有多种定义,通常指人们无需借助任何消寒、避暑等措施就能保证人体生理代谢过程正常性进行的舒适气候生理条件。有关全球气候舒适度的评价研究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20世纪20年代初,Houghton[2]以一名裸衣中年男子作为第一受试者,提出等舒适度曲线。6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进入以人体热平衡为基础的机理模型时代3

本文以各气候舒适度模型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回顾主要研究成果,重点阐述各模型时代背景、基本原理及其适用发展条件,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展望发展方向。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国际科学界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更早、更成熟。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Hibbs JR最早提出旅游气候的概念。早期学者的研究大部分依靠仪器直接观测,再对观测结果进行环境舒适度评价,主要依据是黑球温度,湿球温度,卡他度[4]

20世纪20年代,经验模型出现,以人的主观感受或生理反应作为评价依据。20世纪60年代,丹麦的Fanger[5]发表了热舒适方程。1971年,美国耶鲁大学Pierce研究所的Gagge[6]等在有效温度指标的基础上,引入皮肤湿润度的概念,提出了新有效温度ET*。此后综合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提出标准有效温度(Standard Effective Tempreture,SET)

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综合多节点人体热调节模型,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适用多种气候类型、能更好描述热环境变化过程。

2.2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的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李春花等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分析了拉萨市旅游舒适期的气候障碍[7];李东等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讨论乌鲁木齐的气候适宜性[8];孔钦钦使用UTCI模型,分析了中国重点旅游城市的气候适宜性[9]

随着全球地理观测信息科学与管理技术的成熟陈志军等以重庆市为例,结合GIS插值构建空间状态扩展模型,对重庆市旅游避暑气候适宜度进行统计分类[10];王汶王胜王林林[11]等借助利用GIS状态空间插值模型先后对河南、安徽等多省份的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统计分析。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气候对旅游经济活动的影响。范业正等以生理适宜性指标,结合气候因素,认为渤海湾和琼南沿海地区是当前我国休闲疗养的黄金旅游地带[12];马丽君等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温度指数着衣指数,划分出适宜旅游的等级和时段。

3结论与展望

旅游地区气候活动舒适度指数对某一旅游地区的旅游气候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今后有以下几个发展重点:

(1)发展具有普适性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

我国自然地域辽阔,气候变化类型复杂多样,不同气候地域的人群生理体质状况差异显著,需充分引进西方的先进机理科学模型。

(2)探索气候舒适度精细化评估技术

我国大型气象观测站点建设数量有限、空间布局不合理,气象空间插值结果佳,应融合DEM数据、集成GIS和遥感技术,开展气候舒适度精细化评估研究。

(3)研究我国特色宜人气候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以往的评价指数很难真实反映各地宜人气候的不同特点。我们仍需根据当前当下不同地区气候的情况,结合发达国家的综合性评价指数,精确评价宜人地区气候群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Hill LGriffith O WFlack MThe measurement of the rate of heat loss at body temperature by convectionradiation and evaporation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 of oyal Society1916207: 183-220

[2]Blazejczyk KEpstein YJendritzky Get alComparison of UTCI to selected thermal ind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12

56: 515-535

[3]Houghton F CYaglou C PDetermining equal comfort lin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ngineers192329: 165-176

[4]Wang YuanfeiShen YuThe temperature-humidity effect and human comfort in Shanghai summer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1998( 3) : 60-66

[5]Fanger P OThermal Comfor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M]Copenhagen: Danish Technical Press1970

[6]Gagge A PStolwijk J A JNishi YAn effective temperature scale based on a simple model of human physiological regulatory responseASHAE Transactions197177: 247-272

[7]李春花,刘峰贵,陈蓉,.拉萨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定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08):203-208.

[8]李东,杨兆萍,时卉,.乌鲁木齐 市旅游气候与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4(03):404-409.

[9]孔钦钦,葛全胜,席建超,.中国重点旅游城市气候舒适度及其变化趋势[J].地理研究,2015(12):2238-2246.

[10]陈志军,查书平,高阳华,.复杂地形下旅游气候适宜度空间分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科技通报,2010(01):20-25.

[11]王林林.基于DEM的山东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04):258-264.

[12]范业正, 郭来喜. 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13(4):3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