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联裕展科技(深圳) 广东深圳 518100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并迅速蔓延以来,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虽然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其所产生的影响依旧没有消失,当今的市场环境依旧严峻。在对危机中求变的企业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可以看出虽然相关企业已经全面复工,但是市场需求减少、资金链紧张等问题依旧存在,导致企业经营与发展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为有效缓解当下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提升企业用工管理水平是有效措施之一,因此下文将从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的视角切入,对企业用工管理进行探究,旨在全面提升企业用工管理水平,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进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用工管理;深入研究;市场环境
疫情背景下,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以及生产管理处理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如何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受疫情冲击下的企业用工现状,是相关企业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对企业用工现状有了深刻理解以后,企业管理层将找到合法、妥善的用工管理措施以及方案,使得用工管理工作可以得到高质高效开展。相较于传统企业来说,智能制造研发企业在生产智能化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相关企业的用工管理方案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采取用工管理措施的过程中,企业会合理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用工模式变革,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在企业开展用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该项工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提升工作实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用工管理水平。当前企业用工管理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内容为公平理论以及效率工资理论,下文将分别进行详细阐述。①公平理论。通常情况下,在劳动者感到自己所获报酬大于付出成本时,其工作积极性将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该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基于个人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是以获取好处为目的的社会交换理论。等价互惠的公平工作环境会让劳动者在获取足够礼仪以后产生回馈心理,并提升对相应分配标准的认可度[1]。反之,企业内部的分配标准如果不够公平将导致劳动者的工作情绪与行为受到直接影响,产生严重的抵抗情绪,甚至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因此,在开展企业用工管理工作时,企业管理者应当贯彻落实公平理论。②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具体是指通过支付高于外部劳动力市场具有竞争性水平的工作,有效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可以促进企业劳动者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该理论诞生初期是为了减少消极怠工行为,所以说效率工资一方面是针对消极怠工行为的惩戒机制,减少消极怠工着的工资,另一方面效率工资也可以看作是对工作人员的投资,对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忠诚度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智能制造研发企业在开展用工管理工作时应当注重上述两项理论的合理应用。
2.1企业用工成本增加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疫情背景下超过50%的企业存在员工工资发放压力,绝大多数企业选择暂时缩减成本开支。在采取该项措施以后,企业会优先缩减业务规模,采取调岗调薪以及轮岗轮休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企业生存,尽管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减免房租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等助力复工复产的措施,但是对于智能制造研发企业这种来说,人工成本还是难以得到全面控制,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压力较大。
2.2企业雇佣理念转变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类企业的雇佣理念也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因为以往企业的单一用工模式不具备良好的应急以及抗风险能力,无法实现灵活用工,从而导致企业支付的员工工资也相对较高。2020年2月国家人社部曾鼓励企业灵活安排工作实现,鼓励符合规定的复工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在此基础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还积极开拓了新的劳动力分配模式,如盒马鲜生所创造的“共享员工”[2]。相关用工模式导致了企业的用工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对新型用工模式进行有效落实,例如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然而在新的雇佣理念的影响下,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也产生了一定的辩护,工作的导致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的用工管理难度进一步提升。
2.3用工管理问题冗杂
疫情背景下,企业用工管理问题更加复杂,用工管理工作量显著增加,如风险人员管理、日常用工安排、员工疫情防护以及员工薪资调整等。以上工作的有效开展都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协调,并且会在不同原因的影响下对不同类别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该种情况直接导致过去用工管理模式粗放、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出现,无法实现用工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2.4企业员工冗余
受疫情带来的影响,各行各业的活力都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生产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工作量严重不足。该问题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各类企业都存在着严重的员工冗余问题,员工工作量不饱和,企业为维持运转需要采取员工安置以及减员工作。相关举措将对企业员工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在对智能制造研发企业进行了解之后,可以发现部门员工出现工作态度一般、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3.疫情背景下提升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用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基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疫情背景下,企业发展严重受限,用工管理工作也难以得到高质高效开展。因此,各企业都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用工管理方案,有效满足企业的用工管理需求,从而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下文将结合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企业用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提升企业用工灵活性
灵活用工模式是后疫情时代、信息化时代得到快速发展的新型用工模式,虽然该模式很早之前就已经诞生,但是受到技术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局限性的影响,并没能得到有效发展。但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灵活用工模式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加持,可以充分满足后疫情时代各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因此,智能制造研发企业应当基于企业内部所掌握的高新技术搭建相应的灵活用工平台,实现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人力资源的应用水平,实现用工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3]。另外,在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的帮助下,有用人需求的企业都可以加入该平台,实现对高质量短期人才的获取,为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由于该种模式完全遵循劳动者自身意愿,所以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以及收入,还可以节省相关企业的开支。
3.2构建动态用工管理机制
疫情背景下,为全面提升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的用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层应当加强统筹兼顾意识,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生存发展以及与企业员工切实相关的问题,从而保证用工管理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由于疫情背景下,市场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要想提升用工管理实效,相关人员应当构建出动态用工管理机制,确保相关管理措施可以满足智能制造研发企业各时间段的用工管理需求[4]。在对动态用工管理机制进行构建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优先从年度预算方面入手,多维度对企业各部门的用工状况进行评价,明确智能制造研发企业各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并在此过程中结合部门生产实效予以奖励或者惩罚。在用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确保企业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积极性,管理人员应当将公平理论以及效率工资理论有效应用到管理工作中,通过将奖励性与基础性绩效工资有机结合,并向企业关键岗位进行薪资倾斜,使得企业关键岗位的用工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发展稳定性。为实现对公平理论的贯彻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制定“同工同酬”机制,保证不同编制、不同岗位性质工作人员薪酬的基本公平性,从而有效维护企业员工的心态,并未智能制造研发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用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监督考核工作的重视,保证企业员工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并通过考核工作明确企业生产发展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基于考核结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分配方式进行调整,使得企业用工管理工作实效可以得到充分凸显,并为后疫情时代的劳动力营造出相对公平的工作环境。
3.3发挥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的根本优势
为全面提升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的用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层还应当注重自身优势的有效发挥。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将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有效应用于用工管理当中,可以全面提升用工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为节省成本企业还可以加速智能化设备以及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使得智能制造研发企业的生产水平与管理水平都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5]。例如,企业可以应用智能设备代替人类,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以及准确性,所以智能制造研发企业应当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投入,不仅要满足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应当为其他企业的智能化建设发展提供有效助力。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来全面提升用工管理水平。例如,智能制造研发企业可以应用当下已经得到有效普及的计算机信息捕捉与识别技术来对企业生产内容、生产人员进行全方位管理。在对企业生产内容进行管理时,该技术可以基于具体工作流程对工作内容进行逐层分解,针对每项工作内容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边界,确保每项工作内容都可以拥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落实。而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时,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每名工作人员信息的有效识别与保存,在应用相关身份信息时可以实现随时调取与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内容的应用价值,也便于企业用工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疫情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用工管理难度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所以为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企业用工管理的重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企业用工管理措施,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以及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为企业可以顺利渡过难关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谭俊生,张朴璞.新形势下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用工管理风险防控[J].交通企业管理,2022,37(04):79-81.
[2]徐颖,齐景春,夏自励.新冠肺炎武汉保卫战高压态势下大型钢铁企业用工管理[J].冶金管理,2020(16):43-46.
[3]李樱璐.中小城市国有企业加强用工管理的思考[J].商业文化,2021(10):66-67.
[4]雷艳佳,周丹丹.新劳动法视角下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机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7):199-201.
[5]谭毅飞.基于计算机信息捕捉与识别技术的建筑劳务用工管理研究[J].绿色建筑,2022,14(03):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