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好尘御职业培训学校 261400
摘要:就业指导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指导在高校毕业生工作中也日益凸现它的重要性。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扮演着什么角色?目前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应对?本文从高校就业指导的角色定位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就业工作模式、职业指导课程等4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建立多元化工作模式、推进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等5个方面提出了操作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职业咨询;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角色
1.信息提供者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高校就业指导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就业政策、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等已经成为信息网络平台得基本功能[1]。有些高校还依托就业网络提供职业指导与测评、开展择业价值观等调查研究、进行心理咨询等内容。
2.观念引导者
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高校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岗位去锻炼成才,另一方面通过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培养其面对挫折、耐受挫折、克服挫折的心理素质。
3.能力促进者
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等因素,高校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职业能力成长和发展。
4.资源整合者
高校不仅每年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就业培训,联合用人单位组织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招聘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而且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丰富学校育人资源。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程化、全员化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多数高校就业工作模式还比较单一,“学校——院系”或者“学校——学生”的模式占据主要地位,学校就业工作机构和学校其他部门之间,校系就业队伍之间,院系内部就业系统同教务系统、学生工作系统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的机制,且沟通多停留在就业的事务性工作层面,对于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研讨和解决,高质量的全员关心就业、支持就业的良好局面有待进一步形成。从职业指导的范围来看,多集中在毕业班年级,缺乏从低年级开始,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注重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从形式上来看,职业指导多侧重于课程讲授、网络测评讲座等形式进行,载体相对单一,缺乏与党团组织、各种学生组织深度结合,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二)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和系统的课程体系有待加强
目前在多数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仍然主要由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担任,他们在为毕业生提供社会职业需求信息,沟通学校与人才市场联系方面起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职业辅导方面的需求急剧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支持、工作平台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三)就业市场的社会资源整合不足
第一,高校对用人单位的资源整合不够。表现在建立与用人单位尤其是国家的重点行业和单位的联系、了解其招聘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不充分,守株待兔较多,主动出击较少,用人单位的资源还不能充分有效地提供给学生所用;引导学生就业的途径不够多,以就业引导为目的的就业实践相对缺少,在就业实践中发挥用人单位积极性不够。第二,学校与政府有关部门、人才市场、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的合作不够,社会的有效资源不能够在就业市场内充分流通并发挥作用。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应对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工作模式,促进就业工作研讨和交流
做好就业工作,是就业服务机构、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方面主体互动的过程。因此,高校应建立校内通力协作、校外密切合作的新型就业工作模式。在这种新型模式中,学生和用人单位是主体,高校为中介和服务机构,教育和人事主管部门为组织者和协调者。促进开展就业工作的研讨和交流,分享高校、教育部门、专家等不同来源的经验和思想,学习先进工作的经验与工作模式,研究问题及其应对方案。
(二)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专业化指导队伍,推进就业工作专业化
学校应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并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高校应整合校内外多种社会资源促进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进程,从校内资源来看,吸收校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工,参与就业指导的研究、教学、个性咨询、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创新职业辅导的方式方法,推进专业化进程。加快对各院系就业指导队伍的培训,提高院系就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使之能够适应专业化的需求,开展面向广大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念教育,并争取能够提供专业化的个别辅导和咨询。从校外资源来看,高校需要加强与政府、兄弟高校及相关专业的职业培训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开拓、整合多元化的辅导资源,推动职业辅导与培训。
(三)探索校系两级就业工作体制,实现就业工作的全程化与全员化
牢固树立就业工作是系统工程的概念。努力调动教学、管理、培养与就业各个系统的相互协作,发挥学校校友会、宣传部门等积极性,调动管理者、教师两个积极性,努力把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落到实处[2]。建立和完善校系两级就业工作体制和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相互配合,推进学校与院系的深层次合作。调动基层院系的积极性,实现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学校首先要合理授权,使院系具有一定的工作自主权与决策权,充分调动和发挥院系在就业工作中的积极性,提高院系的参与程度;有效地发挥学校上下全体人员特别是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性压力结构,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组织的更大进步与发展。要鼓励院系参与管理决策,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提高各院系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关心学校与本院系的工作。
结语
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各民办高校应积极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完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创新就业宣传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进而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学翠. 新时代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及路径研究[J]. 科教文汇,2021(3):10-11.
[2] 严昊鹏. 探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角色作用[J]. 山西青年,2019(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