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留盆镇后韩小学 河南省驻马店市463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课程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上“教”与“学”的核心,一切教育行为都围绕着学生设计和展开,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体现的更为明显,小学生已经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生命个体,其在认知方式、能力、速率上存在差异,因而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个体间差异的研究,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开展差异化教学。本文详细分析了新时代在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前提下开展小学教学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认知差异;教学策略
引言:
作为一名拥有独立人格,思想的小学生,其所处环境,成长经历,学科知识基础储备,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都有独属于其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认知上,岂会体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而这也正是新课标中着重强调的教育重点。因而面对新课改后开展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育改革要求,对教师而言,其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学生个体间存在的认知差异,探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观念冲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对小学生认知差异的理解
所谓认知差异,其实质就是小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同一知识点在认知及感受上产生的差异,是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及深层潜力的一种外现,而课堂反应则是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认知差异的外在表现方式。因而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应“看出”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在“看”的过程中,心理研究工作异常重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生活的现实需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无论是思维,还是行为都相对开放、活跃,个体意识极为明显,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学生在认识方面的差异,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方法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策略
所谓认知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错误、尝试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而鉴于目标个体在性格、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目标个体其有着独特的认知特征,而这种认知特征在思想、性格、行为尚未定型的小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学习其本身就是一种认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逻辑分析和抽象理解产生的,因此不同个体在分析知识源头的过程中会因分析思绪的不同获得不同的认知结果,而久而久之不同认知结果的堆积就会形成认知上的差异。因此,面对学生个体在思维认知上的差异,教师首先要保证对班级内学生实际学情的理解和把控,要真正做到全面充分的理解任何一个目标个体,而这样才能响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提升知识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认知,使学生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例如:以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为例,在过去教师只会采取死记硬背+语言讲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不仅难以理解,更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可以通过采用竞赛教学这种教学办法,使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学到相对应的知识。而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此时,教师即应当根据乘法问题进行情景设计,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全方位的了解乘法问题,就比如:书本上所罗列的乘法算式,牢记计算乘法前先要列出加法算式,并利用自合作探究的范式,在观察中发现规律,从而列出相对应的乘法算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不断改错,这一过程正是认知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认知提升的同时,其对乘法的内容及意义会有更深的理解。
所谓遵循认知差异的教学设计,其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教学活动、内容、方法的分层,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以分层化的思想划分各个学习小组,同时还要根据小组中成员的能力分层创设分层化、分阶段的教学计划,并将分层化的教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发布给各个学习小组,而此教学计划则需要保证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再到课后复习的整体性。使各个小组能够根据计划完成自主预习,在课堂上做好充分准备,而在教学计划的创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例如:以小学六年级的数学知识点《分数乘法》的时间教学为例,此刻是的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分数乘法其基本含义,掌握其运算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熟练使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利用小组分层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学习小组的划分工作,接着根据教学目标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如:针对于学困生,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用分数加法这种简单的引入来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更有目的性,如:3个五分之一除可以用加法表达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通过阅读教材来了解本课时的教学主题;对于中等学生,可以要求其在了解本课时教学主题的基础上,能够利用预习所得解决一些简单化的问题,如:一张饼平均分成了10份,有三个同学分别各吃了2分,他们总共吃了多少?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其需要在课前预习环节布置拔高类的目标,其除上述内容外,还要通过预习熟练所有类型习题的计算办法,但对其实际运用能力不能做出国高标准的要求。而这样不同的小组预习方案,充分体现了差异化的教育原则,使每一位同学在预习中都会有所收获,从而获得学习信心的增强,为下一步实践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因而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利用好问题教学,通过设计分层化的课堂教学问题,使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积极回答问题,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在知识积累上和学习能力上获得渐进性的提升。
例如:同样以《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焦旭为例,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遵循多样化、差异性的原则进行问题的设计,不仅限于分数乘法的知识,同样可以加入分数和整数的混合加减法,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意识与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如:
(1)一块西瓜的重量是十分之一千克,那么五块西瓜的重量是多少?
(2)一小袋大米重2千克,第一天吃了十分之一千克,后续三天每天吃了十分之二千克,这代大米还剩下多少?
评价是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手段,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其只是单纯的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这并不能科学的发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因而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价,打破单一化的评价设计思想,综合考虑学生在能力、认知、态度上的差异,科学的评价学生,响应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体现个性化教学,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认知差异是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因而作为教师,必须正视对学生认知上差异的研究,根据新时代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探究开展差异性教学的实施路径,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鸿.遵循认知差异,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9( 1) : 177.
[2]温传美.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差异性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 39) : 223.
[3]杨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 [J].黑龙江教育:2017( Z1)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