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市 110168
摘要:城市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正不断推动城市功能、社会、环境、生态、交通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随着21 世纪的到来,城市建设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世界范围内解决城市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本文从中西方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辨析角度出发,阐述了中西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生态城市设计对于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城市设计 生态学 城市化
0.引言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1.我国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
1972年,中国加入“人与生物圈计划”并当选为理事国,1978 年成立中国国家委员会,由此开启了中国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学者与国际同行的学术接触。
1980 年代初,中国生态学、地理学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学者对国际城市生态问题研究迅速跟进,开始了城市生态问题的学术介绍和理论探讨。
1980中期以后,城市生态问题越来越为中国学者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1994年以前,生态城市研究仅为个别学者关注,1995年以后开始参与研究的学者逐步增多。
而在2002年,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在深圳举行,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规划设计迅速成为中国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热点。中国的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从1980年代初开始的部分学者前沿性的引入与探索,到目前蔚然潮起的生态城市建设局面,三十多年间经历了城市生态问题的分析研究、生态城市概念解析,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乃至近年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实践。
2.我国生态城市设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北镇市为例
2.1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目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发展定位过于超前的问题。由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各相关城市有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形成时大多参考国外案例。例如,“欧盟可持续城市发展框架”建设案例中旧城区改造、人居环境优化、节约资源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等,无疑对促进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也要注意到中国的发展与这些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这些差距包括城市化率普遍有着30%左右的差距,城市发展程度有着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阶段差距等等。因此,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着比目前国外成功案例要复杂得多的局面,各地生态城市建设必须要有合理的发展定位。
2.2 针对中国生态城市发展建设问题的思考
针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的思考,发现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些学者先后开展了关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冷思考”。并且中国的生态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和谐的长久发展过程。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的本质应是实现城市精明增长,不是生态乌托邦、无限制地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和范围。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应该是一个“点—面”兼顾的空间体系。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市不是孤立体,是存在影响区的,是与周边区域有着广泛而深刻联系的。
第三,城市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具有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正视中国现阶段的总体发展特征,绝大多数城镇将长时期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生态城镇建设必须要顾及到这一国情。
第四,生态城市建设涉及到经济、社会与生态,政出多门与地区竞争容易造成发展乱象。各地应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有效的区域性主体功能区规划。
2.3具体案例研究——北镇市广宁古城生态城市设计策略
北镇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工业城市,他的城市生态设计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完全的形态设计转向开始注意到城市生态,可以说是生态意识逐渐提高的结果,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城市设计提出的必然要求。
但城市的生态规划停留在局部层面、生态规划处于较低的规划层级、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脱节。且城市设计的价值问题表现为经济价值的两种极端:一种是太看中经济价值,或者片面的理解经济价值就是赚多少;一种是太不把经济当回事,认为只要做得好看,能大幅提升城市形象,花多少都可以。就导致了城市定位尴尬,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想走旅游文化路线但是设计本身偏离现实需求,过于概念化、形式化。而对吋髦形式、概念的追求常常使设计人员忽视、否定现状,在面临北镇的自然水系或山体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下,在形式主义的催促下被忽视。在有限的土地上超负荷追求经济价值。
这就需要北镇在日后的发展进行多方面的转变,从城市环境营造到城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转变,在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研究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和空间布局,其着力点已不仅仅是视觉效果,还着重强调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北镇市发展是全面的、连续的发展过程,涉及多种多样的问题——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生态的等交织在一起,生态城市设计应该是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的,其思维方式是复合整体思维,是围绕北镇市空间环境所展开的,集合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复合型整体思维方式,是追求基于这些因素的城市整体环境的最优化。从三维城市空间到城巿社会、经济、环境、管理多方面的对象转变,从空间设计到关系设计的模式转变,从刚性设计控制到弹性设计引导的实施策略转变,单一学科的封闭式学术研究到多学科整合的开放式学术研究的学科维度转变。
3.结语
生态城市的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议题,有着深远的时空跨度,是在不断发展的,处在动态变化中的。中国社会现阶段的情况使得生态城市的发展迫在眉睫,同时受到学界、政界与行业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生态城市的发展无疑是引领城市长远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领域。保障生态城市发展在土地利用、资金来源、利益平衡等方面的有序开展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董宪军. 生态城市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1-6.
[2] 张影轩. 生态城市的概念、原理与规划方法[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30-45.
[3] 黄光宇,陈勇.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2.;
[4] 骆天庆.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汪德华. 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6] 柏春.城市气候设计——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实现的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 徐小东,王建国. 绿色城市设计——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策略[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8]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