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影像美学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0
/ 2

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影像美学特征

冉姝玉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太阳照常升起》以分段组合式的全知视角叙述手法,带来了对艺术形式的革新。在恣意点染的各种意境里,电影通过对"疯、恋、枪、梦"四大主题部分的描写,构成了一个酒醉般诗意化的氛围,使之具有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与一种精致的含蓄与隐喻,最后形成意象化的黑色幽默,达到了叙事的狂欢。本文通过分析该片的形式风格、视知觉心理及象征价值三个部分探析其影像美学特征。

关键词:形式风格;影像;视知觉心理;隐喻

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荒诞梦境的空间解构

《太阳照常升起》中较多地借用了西方后现代影片的结构方法,利用蒙太奇以及倒叙和时间错乱等的荒诞叙述手段,大胆地演绎了一代人碎片式的荒诞、禁欲、躁动和疯狂的生活状况与内心世界。这种断裂型的形式风格可以增强整个叙事的朦胧感,进而使电影具备某种历史的真实感,从而形成一种荒诞梦境的审美特质。

关于梦境,在弗洛伊德的阐述中,梦有二层含义:一处是外显的梦,再有一处是内隐的梦。《太阳照常升起》这个电影中所展示的便是这种外显性的梦,而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便是透过这一类外显性的梦去看到其内在隐藏的梦。正如艾芙特皮洛所言,"强调是全部认知意识范畴,在这里,思想的活动可能是知性范畴,也可能是情感范畴,它们是无法割裂的认知意识之流"。姜文以梦境般的自我颠覆方式展现了自己心中的世界与生存状况,他在构筑梦境中突出的是个性化的意象、符号的并置。这些"有意味的形式",标识了《太阳照常升起》魔幻现实主义文本风格,以及对作者本体论和抽象艺术的再次构建。尤其在片中,对无理性人物台词动作的真实性、对梦境的重要含义、不和谐的社会形象、对个人美感的执着追求等都在影像画面中获得了极致的表现。比如在第一段叙事中,鞋子突然神秘消失,后来又忽然发现了,却没有交待鞋子又去了哪里;疯妈一下子上了大树、一下又从大树中回到树下面;把算盘给砸烂;时而发现时而未知行踪的李叔;又如在第二段叙事中,梁老师在所有事情都以完美结尾后忽然自杀,使观者的思绪"措手未及",起因何在却也没有明确交待。很明显,姜文在本片中运用了跳跃式思维的表现手法,堆砌了大量的能指信息,企图让随处可见的荒诞行为,甚至狂颠的人物,都陷入了一个躁动不安的状态,召唤观者对其展开一种弗洛伊德式的心理解构,引导观者感受这个具有强烈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电影所带来的不确定、无中心、及多元化含义。

二、人物装饰的知觉心理时代风貌的符号拼贴

罗兰巴特曾指出:戏剧服装就像一种写作,其基本元素就是符号。从意象本体论分析,《周易系辞》里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古代以为"意"是内心的抽象表达的情意,"象"是外在的具体化的物象"。在这个电影中,人物穿着和佩戴的服饰"象"就已为影片的"意"打下了鲜明的基调。首先在第一个段落中,从影片的开始就展现出了一个女人的双脚,以及梦里出现的鲫鱼鞋。在中国民俗传统上,鱼是多福的代表,中国古时也有对鱼生命敬畏的观念。鞋也是性的替代符号,鱼与鞋子的组合,是生命的标志。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电影的第一个部分是鱼鞋最开始在疯妈的梦里,最后出现在开满了鲜花的火车轨道上,这地方就和电影结尾疯妈所生下的儿子出现的地方一样。可以看出,鱼鞋象征着疯妈的一个愿望。同样的,这里面的鞋本身也从侧边表现出了长期给人的性压抑。而导演就是利用了这么一种隐喻,表现出疯妈对爱的追求。

片中出镜率较高的器物装饰还有枪,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基本延续了姜文一贯对于枪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那就是枪代表一种男权符号。譬如在梁老师家意外发现的那支残枪,就代表了梁老师本身的一种不完整性,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对于文艺工作者的一种压抑,造成了人心灵上的一种残缺,只能被岁月的尘埃掩盖。第二次枪意象的出现是在老唐带着孩子们上山打猎,枪法精准,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俨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大英雄。导演同时运用仰视的视听语言强化老唐的形象,这段场景最能体现枪的作用,带着一股浓烈的男性气味。片中还有一个人物装饰为口罩。口罩的作用就是遮住口部,使口部不能发声。在影片中,唐叔在北京找朋友询问事情,双方交谈时,他并没有脱下口罩,此时口罩代表着那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心言论的现象。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其本身就代表了全国的一种核心,说明了在当时极大的一种压抑社会下,人民言论十分谨慎的现象。

三、影像象征社会场景的文化特质和历史意义

电影理论家帕索利尼曾说"电影靠象征而生存"。意象化社会场景借助特殊的视觉元素和更直接的视觉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从而形成了一种在影片叙事以外的新意义世界,这也是姜文作品惯常运用的艺术手段。例如片中重复出现的小屋—用白石头垒成的圆型鹅卵石房子,就是一个隐喻意味极强的场景。这个小屋形式独特,由疯妈亲自搭建,是属于疯妈的个人世界。在这里,有她曾经赖以生存过的器皿、爱人的遗物,还有对儿子幸福的期待。场景出现的物件是一种封闭式的、破碎了的物质,暗指过去的“旧文化”,但事实上却经不起推敲,显现出了那个时代中平民化力量的不可控性。其次,火车这种外化的社会场景在姜文执导的影片中均以不同的形象出现过。它代表了中国现代社会的高速前进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刻不停。在该片中,疯妈在孩子初次上树后向着远方大叫:"阿辽沙,别恐惧,火车在山上停下了,天一亮他就笑了。"这句台词其实意指十八年前,代表孩子的诞生。又如唐老师在大漠中举办的婚宴,有一个着了火的小帐棚被刮风起,一路吹到了一辆正追风逐电来的火车上,火光映红了天极,配着‘轰隆隆’行驶的火车,营造出了一种热烈激昂的意境,随后婴儿们出现在了轨道上的鲜花丛中,标志了黎明的开始。

四、结语

本片充分选用了大量意象化色彩元素,把生活中碎片化的细节加以联系,朦胧多义,给观众营造了一种烙印在眼底上的主观映象,而这种映象中大多是散乱的,或者破碎的,或许是一种色彩,也或许是一种象征,但都有着极强的隐喻色彩,表达了视觉文本之外意义的另一种影像美学特征。所以,这个电影的叙述与表现整体处在一个疯癫和荒谬的表达方式上,反映出了这个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参考文献

[1]邢祥虎.表演的所指:华语电影中身体影像的隐喻化表达[J].齐鲁艺苑,2020(02):93-100.

[2]邢祥虎.从图像到电影: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艺术理论缝合[J].当代电影,2018(07):30-34.

[3]邵斯宇.阿恩海姆审美直觉心理学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刘新业,孙辉.电影艺术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像化表达[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72-377.

[5]韩洁.姜文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J].电影文学,2016(10):94-96.

[6]史晓宇.中华文化的含蓄之美[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3):90-93.

[7]李硕.《太阳照常升起》语境特征分析[D].重庆大学,2012.

[8]田川流.艺术美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