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54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服务需求增长,大健康产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生物医药产业是大健康产业最基础的产业,事关亿万人民的健康,事关民生福祉。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的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进展;展望
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进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手段,研发、生产和销售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和康复产品的行业,涉及生物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其中,生物技术产业主要指生物技术药产业,是综合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学、化学、医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形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一般是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原料研制形成的大分子药物,产品包括疫苗、抗体、血液制品、重组蛋白、细胞治疗等。医药产业主要包括化学药产业、中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其中,化学药是以化合物作为物质基础,利用化学、生物等技术,从矿物或动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改造成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按产品形式一般分为原料药和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相比,化学药适用范围广,主要以片剂或胶囊为主,量小且结构简单、性质稳定、无明显特异性,可用性强。中药主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医疗器械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因此,生物医药重点涵盖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等。
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展望
2.1不断完善资金等支持方式
有关部门也需结合多个渠道加大生物医药的资金流入,促使资金具备稳定性。首先需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支持,确保上游研发经费的使用需求,保证满足重大设施、重大项目、研究人员需求。中游需要风险资本参与,生物医药创新投资偏好后期成熟项目,需要推动创新投资走向更早期乃至天使阶段,从而保证创新初期的企业有机会加入研究行列,后续结合实际情况还需进行风险补偿,形成投资具备有效性的闭环。而对于产业转化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除多层次资本市场介入和增强信贷力度的资本维度外,更应该设定政策进行鼓励。此外应当加强新型创新平台、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满足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空间、人才交流、科研合作的需求。尽可能鼓励支持相关生物医药企业和知识产权进行挂牌融资,促使境内外各类融资渠道的有效使用,最终优化融资力度。交易所可通过开发证券融资的方式,满足知识产权证券化转型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机构、产业、资本共管的初创项目投资基金母基金的方式,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汇聚资本规模、减少资本短视性趋利行为,以对冲生物医药行业其中“三高一长”难题。最后,构建符合ICH原则临床研究中心,能推动深圳建设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差异性地建立国际化优势。此过程也应该鼓励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建设临床研究新范式,助力中国药品注册接轨国际化并面向全球市场,最终加强“政产学研金服用”多位一体合作的协同势能。
2.2促进产业链分工协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尤其在创新发展理念下,应更加注重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衔接和分工协作的密切耦合,而非单打独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过许多关于产业链的重要论述,这表明产业链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生物医药产业也应充分发挥优势,开展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提高发展的积极性,并最终促进其创新发展。第一,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研究专业化分工。生物医药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不仅能降低研发的资金需求和风险,同时还能缩短单个参与主体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门槛和产业参与壁垒,促进更多有研发条件、研发活力的企业或研发机构参与到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中,这可以提高单个参与者研发专业化水平和研发成果的总量与成功率。因此在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生物医药产业可以通过加大其专业化分工,降低进入门槛,实现研究院所进行基础研究、中小型研发企业广泛参与前期研究和实验、大型企业承担临床和制造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分工与协作。第二,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中介服务的作用,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各环节无缝对接。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分工的同时,为保证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完整和畅通,必须完善生物医药中介服务。通过促进生物医药的参与主体便利地获得资金、专利申请和培训等服务,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生物医药产业合理设计产业链的高度分工、中小企业的积极参与和中介服务等健全机制,能极大地分散新药研发风险、降低环节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增强生物医药新药研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动力。
2.3加强我国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科技治理
(1)把生物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生物技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是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必争之地。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健全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形成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建设生物技术强国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2)前瞻谋划与布局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生物医药科学技术需要前瞻谋划和长远布局,围绕重大科研任务和需求,建立平战结合的科技快速响应和集中攻关机制。建议依托国家科技计划,聚焦生物领域重大基础问题、前沿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生物技术原创理论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及自由探索研究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平台与基地等国家科技计划对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层设计、部署安排和组织实施。(3)建立生物技术创新发展双循环机制。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长期以来依赖技术引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建议面向底层与颠覆性战略生物技术,聚焦解决核心技术短板与关键技术“卡脖子”困境,加强理论源头与前沿技术研究,提升科研试剂、核心设备、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来更好地保障产业良性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生物安全。
2.4高薪引进研发人才
第一,建立企业联盟,提供人才发展平台。可以打造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等组成的高效率团体,建立企业联盟,或是通过建立资源共享体系等方式,为技术人才提供更好的研发平台。例如建立研发服务集聚区,开展实验设备共享,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日常交流,有利于吸引人才,使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各主体团结起来,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第二,注重人才保留。生物医药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的时间较长,需要人才进行长时间的技术投入和支持。政府应该做好人才的后续保留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人才引进后的后续配套支持。比如通过已建设的产业孵化器和开发区,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使人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通过实验设备共享,促进企业间和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日常交流等方法,解决人才引进快,流失也快的问题。
3结束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生物医药学应该走向创新发展方向,通过创新解决瓶颈问题,还需结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促使顶层设计的优化,引领企业龙头发展,为同行业其他企业指引发展方向,有效带动技术,明确自身发展战略,保障生物医药企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
[1]张思文,龚晓楠,赵笛.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9(32):58-59.
[2]王飞.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升级规律及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9(08):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