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凡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实验中学     湖北 恩施 445400

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且教师单纯地讲解课堂知识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中,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力,从而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同时需要学生的“学”。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喜爱及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友爱、互助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成长。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做呢?首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构建平等的教学关系。对教师这项职业而言,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大爱无疆”。在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但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师道尊严”使得教师变得过于重视自己的尊严而忽略学生的尊严,为此,教师就要从根本做起,充分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并在沟通中找出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让人为之敬仰的高尚品格。当教师充分具备了亲切、正直、宽容等品质的时候,学生才会更喜爱这个教师,才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实现改变和成长。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实现自我提升,通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以此让学生在魅力的感染下爱上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往往很重要。在趣味性教学情境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有效互动,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吸引到课堂上来,那这堂课无疑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初中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很多情境创设手段都可以被教师利用,如故事、诗词、歌谣、视频等。例如,在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历史久远,对政治知识理解也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单纯依赖教材会存在一定的教学局限性,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导入杜甫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创设一个诗歌情境,让学生感悟盛唐之后君王的腐朽统治和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在当下历史教学中,教学过程能否趣味横生、妙语连连常常会决定学生是否会对一个教师有兴趣。这说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高低和魅力的大小常常会对教学质量有关。而历史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人文趣事,教师如果能将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活泼、身临其境、扣人心弦,毫无疑问会让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握在手里。因此,教师应该着重扩展比较有趣的历史事件以刺激学生的兴趣,比如:讲解周王朝的时,可以讲讲周公名字叫姬旦,春秋还有个人叫黑臀,然后顺便延伸一下那时候鸡蛋不叫鸡蛋,叫鸡卵,延伸到汉朝为了避讳吕雉,把雉写成野鸡。比如:讲拿破仑的时候可以吐槽一下他的身高,讲一讲拿破仑为什么可以自己给自己加冕。这些小技巧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氛围,既培养了学生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兴趣,也让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达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好奇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逐渐渗透了信息技术的使用,就连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对教学思路进行全面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高效历史教学的实现。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科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在以历史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前提下,加入对多媒体、电子白板的使用,充分借助音乐、图片、视频、文字等来调动学生的五官,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唤起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将书中静态的历史画面动态化,同时能将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没有经历过“历史”的学生而言,作用是巨大的。如学习《西安事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合理而科学地选择适合本课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的视频,并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将相关教学问题投放于教学白板上,让学生进行探究、回答,问题包括张、杨二人为什么会发动西安事变等?像这样,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的历史教学活动,能切实有效地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四、开展自主探究,合理解释历史,形成历史价值观

历史解释素养要求学生站在科学的、人民的、历史的角度上解释历史,不能歪曲史事,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臆造历史。历史价值观素养则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史为鉴,结合现实,表达正确的言论,做出正确的行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对历史现象进行研讨和探究。例如,教师在教学《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在探究中了解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过程,掌握江南经济是如何逐步发展起来的等历史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体会到了历史的合理性,同时,在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综上所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每位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总之,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发展。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了将初中历史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初中历史教师要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历史素材,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这样便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些重要主题对历史活动和历史事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把历史课堂变成一个讨论会的现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如此一来,初中历史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会得到有效增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得到充分保障,自然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例如,在“抗日战争”相关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举办历史故事会,让身边的抗日英雄后代讲一讲老一辈的抗日故事,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地,让学生与历史来一次亲密接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可谓一举多得。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情怀与人文素养,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悟向学生进行传授,以历史教材为基础,并对历史素材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殊性,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

[2]杨赛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1(09).

[3]吴祚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