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李,维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第一初级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职责。而语文课程正承担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重任。

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其可读性和感染性,在点点滴滴中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核心素养,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教育理论学习的心得及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第一,立足核心素养发展

“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实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都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2.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

3.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常策略。教师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第二,发挥好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养服务,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今就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做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文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等等。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河山的面貌出现,爱国就是热爱祖国的河山。初中语文中有大量描绘祖国河山的文章,在作者的笔下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洞庭湖的春和景明、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郦道元笔下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吸引着一代代文人寻幽探胜……教学中带领学生批文入情,激发起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1.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

从黄帝算起,我国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实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核舟记》那令人叹服的微雕艺术,《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还有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情操的熏陶。

第三,有机渗透审美教育

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文章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迪,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不仅在思想上富有启迪,而且在文字、情感上是相当美的,有很美的情感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地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洁事物的向往,对人物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对丑恶事物的憎恶,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如《散步》它通过散步这一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唱响了孝老尊亲的传统美德。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是对学生审美阅读启蒙训练的好素材。教学时,应充分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情景美、人性美,理解中年人承前启后的责任与担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

总之,语文教师要自觉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功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人性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