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201699
当代社会心理疾患日益突出,急诊服药过量就诊率高。在急救处置中,绝大多数服药过量的病患是自服药物过量导致,少部分为意外事故、误服误用、不遵从医嘱服用。有的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下降,容易发生多服误服现象。有的缺乏合理的用药知识造成滥用药物等不合理用药,等等。而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不在少数。也有不少病患在生活应激事件下服用百来片药物,甚至多种药物多量服用,病情急骤凶险。所以安全用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此,本文便针对性分析了药物过量服用该如何处理,现报道如下。
1.什么是服药过量
1.1 药物的概念
在进行服药过量讨论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药物的概念。一般来说,我们对于药物的定义是能够治疗疾病的物品,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均属于药物的范畴。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药物的含义已不仅于此。在理论上,凡能够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均属于药物的范畴。
1.2 药物过量
在对药物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我们便需要明确药物过量是一个什么概念。一般来说,任何药物的使用均要遵循一定的剂量,当患者在进行某种药物的使用前,也需要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遵医嘱进行药物的使用。这是因为医嘱或说明书上均有对该种药物使用剂量的描述,若患者在进行药物使用时,未遵循药物说明书上的说明或医嘱超量服用药物,这便称之为药物过量。
2.服药过量的危害
2.1 服药过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便显示了各类药物均可能导致人体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广大医学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定时、定量进行药物使用便成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途径与措施。而各种原因导致的服药过量,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2.2 服药过量的危害
服药过量影响病患本身的身体,各脏器功能损害,甚至生命危险。也加大了病患的痛苦,洗胃治疗有一定的难受痛苦性,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属于有创操作。因医疗费用的支出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在情感上不但让家人担心着急,也带给了家庭痛苦和创伤。
3.服药过量的处理方法
3.1 催吐疗法
通过科普宣传可以让大众知晓药物过量的应急处理措施,可以在遇到此类情形先口服催吐法以争取时间上的优先处理。来到医院后大多会采用洗胃的方式进行解救(除去服用强腐蚀性毒物中毒,及除去自身疾病受限而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在现场救护无胃管情况下,“口服催吐法”具有简便易行、易被接受、快速有效的优点。以及胃内药物清除的治疗时间在4-6小时内为最有效,应尽早采用“口服催吐法”,以减少过量药物的吸收。很多病患隔天或几天后才来院,更显出科普宣传的重要性。而对于拒绝洗胃或拒绝前来就医的患者,加快催吐也是一种极为关键的方法。
在发现自身或他人过量服用药物后,第一时间进行催吐是保障过量服药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药物在进入人体胃部后往往需要一定的吸收时间,通过催吐可快速将未被吸收的药物排出过量服药者体外,从而能够降低过量服药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来说,最常见及普遍的催吐方法是清水口服后进行刺激咽喉催吐,上述动作反复进行,清水使用量总共在一万毫升左右、分次进行。如患者不配合情况下可进行机器洗胃。洗胃后注意洗出物及洗出水的变化。
3.2 其他进一步救治治疗措施
输液扩充血容量及小剂量利尿剂的使用、导泻等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体内过量药物的排出。及根据药物过量的具体药物酌情选择相应解毒剂,应用吸附剂和预防药物吸收。
因为药物的经口摄入后会吸收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需酌情根据临床检测、临床表现及具体分析是否需后续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治疗以排除已吸收入循环达到中毒浓度的药物或纠正严重的代谢障碍。期间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要脏器功能维护,胃黏膜保护等对症处理。
3.3 心理干预
因为自服药物过量在所有的药物过量病例中占据绝大多数,更前置性的干预需要我们重视预防及良好应对心理危机。
统计资料表明,药物过量是一复杂性问题,其中包含很多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据报道,自服药物过量患者一年内重复服药过量的比例占36%。自服药物过量患者需积极心理咨询、心理支持。
在临床诊疗中遇到各种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自服药物过量事件的发生,这种患者有的本身患有抑郁、焦虑障碍、双相障碍等疾病可能正在治疗中或未治疗甚至不自知状态,应辅以心理支持疗法及让其意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需负以责任,爱生活爱未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可以多听听音乐,正念冥想,外出呼吸新鲜空气,多参与社会活动,及健身保健,看看美食制作,观看电影等娱乐可以帮助改善心理状态及心身疾病,缓解压力和焦虑症状,避免心理冲动引起药物过量服用事件的发生
。
综上所述,针对药物过量的处理,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尽早使用催吐疗法,及时就医以进一步综合支持治疗,积极心理保健预防,尽早康复,维护我们宝贵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