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 744100
摘要: 儿童听觉障碍分为先天性听觉障碍与获得性听力损伤,后者多是分娩者的诸多高危因素造成的,而儿童听觉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有资料报道,正常儿童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 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发生率约 0.1%。3 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儿童听力筛查对听力障碍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理由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从而改善这些儿童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弱势地位。
关键词:儿童听力学;检查;注意事项
引言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17岁以下单纯听力残疾儿童22.15万 。随着儿童听力筛查的普及,以及家庭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患儿在发现听力损失早期即选择到医院进行诊断性听力测试。儿童主、客观听力学检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主观听力检查是通过患儿对测试信号做出的反应对整个听觉通路的测试,属于心理-物理测试法。客观听力检测是对脑干或者皮层听觉电位的记录,属于电生理检测法。客观与主观测听阈值并不完全相等,两者之间的是互相补充和验证的关系。
1儿童主观听力检查注意事项
1.1 测试环境及测听设备的准确性
测试需要在背景噪声满足国家标准GB/T 16296.2-2016的隔声室内进行。室内的温度要适宜,不可过热或过冷。灯光不要出现亮区和暗区,否则行儿童主观测试时易产生假象。根据要求合理摆放灯箱、扬声器等。图1给出了两种儿童行为测听声场的布局方式,扬声器位置分别是90°和45°入射角。儿童测听室可放置装饰性物品,但摆放的位置不应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检查前需要先进行仪器设备校准,可以使用自测方法,辨听耳机的声音有无变化和是否连续,观察插入式耳机有无堵塞。佩戴耳机时,需要耳机给声孔对准外耳道。
1.2 询问病史及耳道检查
在小儿听力测试工作中,与父母的问诊及交谈对准确获得小儿听力结果至关重要。问诊要全面,但也要抓住重点,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有效信息。主要内容包括(1)患儿基本情况,如发现听力损失的时间、程度,母亲妊娠有无感染、疾病,分娩期间有无窒息、缺氧等。 (2)患儿出生后有无黄疸、溶血、低体重等易引起先天性聋的高危因素,以及出生后体格生长发育、智力、听力言语发育等情况。 (3)患儿有无中耳炎病史,有无腮腺炎、脑膜炎、脑外伤,是否使用耳毒性药物,有无家族遗传史。 (4)患儿以前的言语情况。 (5)助听器配戴史及语言康复史。在开始听力测试前,应检查患儿外耳道有无耵聍栓塞,如有耵聍栓塞,则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需提前处理。
1.3 患儿年龄等因素与主观检查
患儿的年龄、智力、交往能力、认知发展能力、言语发育、环境因素、家庭背景、工作人员技巧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的进程及结果的可靠性。不同年龄段儿童检查方法不同,0~6个月为行为观察测听(behavioral observationaudiometry,BOA),7个月~2.5岁为视觉强化测听(visual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2.5~6岁为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有些患儿年龄较大,但是因为在认知、环境、家庭教育较差的环境中成长,无法配合游戏测听,需要使用视觉强化测听方法。因此,需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且灵活地选择测听方法。
1.4 条件反射的建立
无论是视觉强化测听(VRA)还是游戏测听(PA),都要为患儿建立条件反射。通常选择听力较好耳建立条件反射,可以根据ABR或者40 Hz AERP的阈值,给予阈上20~30 dB刺激声。初始频率常规先从1 kHz开始,根据患儿听力情况也可选择2 kHz或4 kHz开始。一般为啭音,观察患儿反应,如果患儿听到声音有哭、笑或转头等任何反应,迅速亮灯箱给予视觉奖励,重复训练2~3次,直到患儿条件化完全建立。如果ABR和40 Hz AERP均未引出,不可使用气导耳机,需要使用骨导耳机,使骨振子振动颅骨进行条件化建立。后文病例中患儿气导听力差,使用骨导耳机建立条件化。测听人员需要把握建立条件反射的初始给声强度。给声过小,无法建立条件反射;给声过大,患儿易受到惊吓,无法继续测试。通过各项听力学结果综合判断患儿的听力,如通过声导抗结果及问诊预估听力;耳声发射的应用,各种常见耳聋疾病的听力学表征,根据孩子的外貌体征,判断常见的疾病或耳聋综合症,如21—三体、wandeber综合征、先心病等。
2优化措施分析
听力障碍无法诊断或诊断延迟都会严重影响儿童各方面发育及后续治疗。儿童听力筛查是对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最根本方法,可避免先天性听力损失造成的儿童言语与认知发育障碍及家庭负担。研究表明,进行儿童听力筛查者较未筛查者,在最终诊断和治疗方面要早24月。但从筛查发现,听力问题到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介入,这一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一些假阳性结果,给患儿家属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同时不利于听力筛查工作的正常展开。因此,需要针对影响儿童听力筛查质量的相关操作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听力筛查通过率。儿童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受测者的状态、耳道的因素、测试环境、检测仪器以及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等。我科通过分析原因,制定科室儿童听力筛查工作规范、筛查流程、告知规范,加强人员培养与教育,并指定具有听力筛查资质的护士承担此项工作,使儿童听力筛查工作规范化、专业化,筛查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儿童听力筛查工作人员对听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儿童家长及其他普通人群的健康教育效果。儿童健康教育和知情告知是听筛流程的重要环节,也是顺利开展、保证筛查意义有效体现以及避免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门诊住院宣教、发放宣传材料、制作宣教展板、播放宣教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儿童家长进行知信行的综合性干预,可有效提高家长对听力筛查的认知,从而有助于提高筛查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儿童听力筛查作为一项社会化、系统化优生工程,目的是对有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康复,使用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筛查工作需要测试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娴熟的操作技巧,并且需要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不断改进操作方法,通过实施上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筛查通过率,降低假阳性率,减少转诊率,减轻了家长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这些措施对改善儿童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遍开展儿童听力筛查是一项社会意义重大的优生优育工程。
结语
对儿童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存在一定限制,部分患儿可能不能配合或者结果不准确,因此需要配合其他听力相关检查共同判断是否存在传导性耳聋。由于镫骨肌反射为刺激引起的双侧反射性镫骨肌收缩,其完成需具备正常的传音结构,足够的声强及正常的反射弧。因此,镫骨肌反射可作为鼓室功能正常的指标。一般认为如能引出镫骨肌反射,可以排除传导性聋,但有些轻度传导性病变,如咽鼓管通气不良,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等,镫骨肌反射不一定消失,本组病例中鼓室导抗图异常,而镫骨肌反射可引出,本组病例占34.7%(33/95),并且有声反射组患儿与无声反射组患儿,听阈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鼓室导抗图异常而镫骨肌反射可引出患者的听力损失较少。
参考文献
[1]袁雪.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康复统筹工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5,20(5):537-538
[2]吴红波,周玉萍,吕魏峰.儿童听力筛查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0):1062-1064.
[3]黄丽辉.儿童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的实施[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5-6
[4]姜立荣.儿童测试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4,20(1):28-29
[5]黄妙霞,钟伟琼,姚瑞娴.儿童听力筛查中应用耳道护理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6,1(11):221-222.
[6]张燕梅,张巍,黄丽辉,等.儿童听力筛查模式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1):97-99.
[7]贾玉敏.影响儿童听力筛查质量的相关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23(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