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一、酒精中毒的病因
酒精中毒一般是由于过量饮酒所致,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饮入过量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中毒性疾病,其他含酒精日用品等也可因误服或大量经皮肤、黏膜吸收而引起急性酒精中毒;而长期酗酒则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产生酒精依赖、神经损害。但需要注意,人体对酒精的耐受剂量存在个体差异,中毒量、致死量相差悬殊,中毒症状和程度也不同。
一次性饮酒过量或长期大量饮酒是酒精中毒的主要病因,成人饮用酒精中毒剂量取决于遗传、吸收、代谢、排泄率、摄入量及饮酒者习惯,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多有10年以上的长期饮酒史。另外,对酒精过敏是一种急性过敏反应,也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酒精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报告,全世界每年因使用酒精导致约330万例死亡,占所有死亡数的5.9%。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流行数据统计,但在1989年10月中国城市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不包括因饮酒导致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而且逐年增加。根据发表的文献推测酒精中毒约占急性中毒的22.8%,每年死于醉酒驾驶的人数在4000人以上,因饮酒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欧美国家达到35%,我国较欧美略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酒精中毒的易发人群
1、男性为主;2、借酒消愁或心情不愉快、身体素质差和缺少锻炼的人;3、重体力劳动者高;4、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的人;5、少数民族患者多,按作用强度排列,显示依次为大量饮酒、男性、年龄较大、体力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少或失业者,如果饮酒量时间及场合,不顾及文化背景,而随意追求饮酒的往往已陷入酒依赖的患者,此时饮酒行为由多样变得单调,每天或几天总是用相同方式饮酒,决定控制但总是控制不住这种渴望进一步发展,使饮酒成为一切活动中心。
四、酒精中毒的作用机制
1、急性作用
1.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乙醇具有脂溶性,的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影响细胞功能。随着剂量的增加,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从大脑皮层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和网络结构延伸到大脑。由于乙醇作用于大脑突触后膜苯二氮卓—Y—氨基丁酸受体抑制氨基丁酸(GABA)抑制大脑。血液中乙醇浓度增加,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络结构,引起昏睡和昏迷。极高浓度的乙醇抑制延迟中枢,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1.2.代谢异常 乙醇在肝脏中代谢大量NADH,还原细胞内的氧化比(NADH/NAD)增加,甚至高达正常的2~3倍。酒精中毒取决于NADH/NAD代谢异常可发生在正常代谢上,如乳酸增加、酮体积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可发生在糖异生血糖。
2、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综合征
2.1.耐受性(tolerance)饮酒后产生轻松、兴奋的欣快感。继续饮酒后,产生耐受性,效力降低,需要增加饮酒量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
2.2.依赖性(dependence) 渴望喝酒是一种心理依赖,以获得饮酒后的特殊乐趣。身体依赖是指反复饮酒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定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因此酒精需要在体内持续存在,以避免被称为戒断综合征的特殊症状。
2. 3.戒断综合征 长期饮酒后形成身体依赖。一旦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就会出现与酒精中毒相反的症状。戒酒可能会抑制酒精GABA同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3、长期酗酒的作用:引起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酒中乙醇可供应热量,但不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必需营养物质,长期饮酒会导致明显的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及周围神经病。有些人有维生素B1遗传需求的增加也可能是疾病的诱因。叶酸缺乏会导致巨细胞贫血。当长期饥饿和糖供应不足时,脂肪分解占主导地位,肝脏中相当一部分乙酰CoA合成酮体。
五、酒精中毒的症状
轻度症状
患者仅有情绪、语言兴奋状态的神经系统表现,如语无伦次、轻度运动不协调、嗜睡等。但神经反射正常存在,简单对答基本正确。
中度症状
患者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意识不清,神经反射减弱的严重共济失调状态,可具有经言语或心理疏导不能缓解的狂躁或攻击行为,此外还可具有错觉、幻觉或惊厥发作等。
重度症状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出现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心搏加快、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患者血压代偿性升高或下降,出现重要脏器,如心、肝、肾、肺等急性功能不全的表现。
六、酒精中毒的并发症
首先,饮酒后误吸较为常见,因此,酒精中毒患者一定要让其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窒息、猝死等意外。
其次,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主要是脑出血、脑梗塞;低血糖反应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一旦合并低血糖会被误认为是酒精中毒、昏迷未及时纠正,如果不及时确诊,则会因长时间低血糖是病情加重乃至死亡。
另外,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
钾,对于多次呕吐的病人,要查血钾,防止低价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尽早补钾,可以转危为安。其次心血管疾病主要是要预防心梗,同时呢,要注意有无夹层、高血压、消化道出血、以及急性胰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