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江苏苏州 215001
【摘要】目的:针对于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和研究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早期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经商议,决定将这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硬币法,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各有患者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临床指标方面,包括: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用时、ICU治疗用时,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肺功能(FEV1、FEV1%、FEV1/FVC)方面,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
在临床中,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发患者出现换气功能和肺部通气障碍情况,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与生理功能异常的综合征[1]。针对于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想要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加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和自信心,需要高度重视护理干预工作[2]。此次研究的内容是为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实际内容如下:
我院决定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早期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按照硬币法,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含有呼吸衰竭患者40例。在对照组中,年龄最小值为52岁,年龄最大值为80岁;平均年龄值为(67.32±1.03)岁;女患者18例,男患者22例。在观察组中,年龄最小值为51岁,年龄最大值为81岁;平均年龄值为(67.36±1.05)岁;女患者19例,男患者21例。从以上方面得知,包括:年龄区间、平均年龄值、男患者人数、女患者人数,两组数据差异性不明显,均通过统计学,研究整理组间基本资料,即P值>0.05,具备比较研究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知识宣教、饮食管理、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法,详细内容如下:
1.2.1呼吸道管理
痰粘稠是绝大多数呼吸衰竭患者都存在的症状表现,难以排出痰液,为此,在患者进行咳痰期间,护理工作人员要展开正确的指导,并做好拍背和翻身等辅助工作,推动患者有效排痰。
1.2.2体位护理
护理工作人员要按照不同患者的体位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护理方案,例如:当患者存在清醒的意识时,护理人员可以抬高床位,让患者行半卧位,同时按摩患者的肌肉,一日两次,每日保持在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范围内,同时帮助患者活动上肢,加快身体的恢复。
1.2.3氧疗护理
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呼吸情况、心率以及血压进行严密监察,防止患者存在潴留CO2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方面,包括: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用时、ICU治疗用时。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EV1%、FEV1/FVC。
1.4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数值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程处理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 ±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在两组相关数据分析处理后,比如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在各项临床指标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 ±s)
组别 | 例数 | 机械通气用时 | 住院天数 | ICU治疗用时 |
观察组 | 40 | 15.98±2.15 | 26.45±3.13 | 19.75±1.34 |
对照组 | 40 | 22.55±3.78 | 38.48±4.66 | 27.54±3.43 |
X2 | 9.5551 | 13.5535 | 13.3791 |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
在护理后肺功能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 ( ±s)
组别 | 例数 | FEV1(L) | FEV1%(%) | FEV1/FVC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0 | 1.56±0.98 | 2.98±0.56 | 27.34±4.24 | 26.23±3.79 | 44.21±5.04 | 78.09±7.34 |
对照组 | 40 | 1.55±0.97 | 1.67±0.67 | 27.35±4.26 | 35.48±7.29 | 44.23±5.06 | 64.37±5.87 |
t | 0.0458 | 9.4881 | 0.0105 | 7.1202 | 0.0177 | 9.2325 | |
P | 0.9635 | 0.0000 | 0.9916 | 0.0000 | 0.9859 | 0.0000 |
呼吸衰竭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水肿、意识障碍、呼吸急促和困难等,主要是由于神经中枢、呼吸道、肺组织、肺血管病变等引起的,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3-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临床各项指标中,还是在护理后肺功能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与数值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的来说,针对于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比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更为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各项临床指标,还能够尽快恢复患者的肺功能,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程程. 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3):216-217.
[2]纪明川. 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12.
[3]曹静. 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 健康大视野,2020(9):12.
[4]高波. 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11.
[5]禹颖. 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