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心脏瓣膜病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1例心脏瓣膜病术后护理

苏元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310000

内容:

一、引言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中以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最为常见。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心脏瓣膜就生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流单方向运动,在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人体的四个瓣膜分别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心脏瓣膜病就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和创伤等。可以引起单个瓣膜病变,也可以引起多个瓣膜病变。瓣膜病变的类型通常是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一旦出现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便会妨碍正常的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引起心脏功能损害,导致心力衰竭。

二、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2年余前出现胸闷不适,劳累后明显,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发热,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当时患者未予重视,近期患者胸闷症状较前加重,偶有夜间睡眠憋醒症状,床边静坐后可缓解,无四肢水肿,无少尿等表现。2月前患者因痛风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化验提示BNP升高,行心超检查: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大量反流。建议手术治疗。现患者仍有胸闷气急表现,活动后明显,无晕厥,无胸痛腹痛,无发热,为求进一步检查及手术治疗遂来我科,拟以“心脏瓣膜病”于8月5日收住入院。8月8日行CT检查提示:两肺慢支、肺气肿,左肺尖肺大泡;两肺散在纤维增殖钙化灶;主动脉及冠脉钙化;主动脉瓣钙化,左心室增大。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8月13日全麻下行“1.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 2.二尖瓣成形术3.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入心外重症病房监护,术后予预防感染,控制入出量负平衡,减轻心脏负荷,控制血压,利尿、化痰、护胃等。

8月15日因患者肌酐持续升高,小便持续减少,行CRRT治疗。8月23日患者肌力尚可,血流动力学稳定,行脱机训练,拔除气管插管,8月25日因咳嗽咳痰差,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9月4日患者呼吸锻炼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继续行强心、利尿、抗凝、营养、护胃方案治疗。9月19日查房示:口唇未见紫绀,颈静脉未见怒张,呼吸平稳,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律不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四肢皮温可。辅助检查:(2019-09-19 09:41)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4.3秒↑、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85.0%↓,患者血糖高,予降糖,病情稳定于9月19日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控制血压,利尿、化痰、护胃等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术后恢复可,无特殊不适主诉,于10月14日出院。

三、护理体会

1、循环系统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率、心律的改变,保持水电解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率、心律的改变,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血钾的正常水平,出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抗心律治疗,密切观察出入量、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血压。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根据血压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使出入量等各项指标都维持在理想范围;

2、呼吸系统的护理: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供氧,防止二氧化碳蓄积,减轻心脏负担,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根据血气分析值,调整呼吸参数,气管插管期间应注意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在重症监护期间二次插管,应尤其注重肺部护理,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予雾化吸入,(泰能)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Q8H静滴抗感染治疗,预防肺部感染;

3、泌尿系统的监护:尿量监测:记录每小时尿量,尿量变化根据ABP、CVP、心排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尿管护理:每日尿道口擦洗2次,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病情允许,及早拔除尿管;

4、体温的监测: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患者多有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因此应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22-24℃,湿度 50%-60%,定时观察末梢循环,待体温自行恢复后可撤除部分盖被,避免出现体温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术后常规监测体温,如出现发热,应给予物理降温等处理;

5、引流管的护理:术后保持心包纵膈引流管的通畅,定时挤压,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等,如引流液颜色鲜红,连续 3小时每小时大于100ml,并伴血压下降、CVP升高、四肢湿冷,呼吸急促等表现,应考虑有无活动性出血而导致心包填塞,应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进行输血、止血等治疗,做好二次开胸的准备。患者术后每日引流量均在100ml以内,胸片确认后,应及时尽早拔除引流管;

6、早期运动:术后早期床上活动,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护评估病情后早期床边坐起早期运动,对其进行宣教、指导,早期恢复自理能力,早日康复出院;

7、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清醒前,注意观察意识恢复程度及四肢活动能力、瞳孔大小、对光反应 、血管搏动等体征,清醒后注意有无肢体疼痛及活动后呼吸困难等,避免肿瘤碎屑随血流移动引起周围动脉栓塞或脑血管栓塞;术后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力衰竭;

8、多与患者沟通,充分利用探视时间多给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注意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并应同情,关心患者家属,主动与其沟通,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

9、出院后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饮食卫生,补充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多吃高蛋白高 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定期复查。如出现心悸、气促、昏厥和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院就诊。

四、病案小结

心脏瓣膜病多呈现慢性发展的过程,在瓣膜病变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困难(即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休息。心脏瓣膜病也可因急性缺血坏死、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而急性发生,表现出急性心衰的症状如急性肺水肿。部分患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咯血,轻者痰中伴有血丝,重者一次性咯出大量鲜血,在急性左心衰时可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此外,长时间的肺部淤血可导致患者频繁发生支气管炎,特别在冬季。某些患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会在活动后出现头晕、黑蒙甚至晕厥。也可出现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症状。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查体时可以发现心脏扩大,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特征性的心脏杂音,如二尖瓣狭窄的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胸骨左缘3~4肋间的舒张期哈气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时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心律失常的表现,在急性心衰时可出现肺部湿性啰音或哮鸣音。

在各种病因的心脏瓣膜病中,风湿性心脏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预防和及时治疗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预防风湿热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医护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能正确引导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消除患者依赖心理及了解患者心理,加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呼吸、循环、神经精神系统。护理人员应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 指导的重要作用,更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马跃群,黄立华,张海侠,金丽英(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1. 《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年8月1日第28卷第22期
  2.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10月第24卷第20期

护士签名

护士长评分 护士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