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梁鸿 ,王雁

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37400

【摘要】目的:探析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入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有病例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护理中开展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神经功能评分、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有利于提升肌力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日常活动能力,对早期预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

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指大脑内出现的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处于缺血状态,导致组织坏死,进而引起大脑功能障碍,若未及时干预,病情恶化,患者也会并发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大幅降低。调查发现[1],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良好开展,可预防脑梗死患者后遗症发生,有效恢复日常生活与运动能力,可使预后效果显著提升。因此,本文就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开展方法与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病例选择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共抽取80例,均经CT与MRI确诊为脑梗死,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下参与本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1.69±3.57)岁,病程13~67d,平均病程(29.45±2.73)d;观察组病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1.69±3.57)岁,病程13~67d,平均病程(29.45±2.73)d;病例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即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开展饮食指导、卫生护理、运动指导、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期间开展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具体落实方法:①按摩推拿: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按摩受压局部组织,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护理人员或家人每日夜间用热水擦拭身体,睡前进行肢体按摩。牵引、揉捏肌肉与关节等组织,较强的肌肉功能区应控制推拿力度,帮助肌肉放松,肌肉功能较低的部位,可加重按摩力道[2]。按摩时从远端到近处,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②卧床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取良肢位,每日进行翻身训练,每隔2h/次,翻身时,将双手上举,下肢弯曲用力,使身体转动翻身。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床上开展肢体功能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开展腕关节与肘关节的旋转练习,上下肢的弯曲、伸张练习,活动手指与脚趾,每个部位训练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③床旁训练:待患者肢体功能有所恢复后,可让患者开展床旁站立训练,握手上举训练,双手张开,交叉上举,每次运动10min,每分钟上举15次。④行走训练:待患者下肢具有一定支撑能力时,开展病房内行走训练,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站立,开展跨步练习,通过拐杖等辅助设备站立、缓慢行走,使患者试着在行走过程中掌握平衡感,训练强度逐渐增强,使患者的行走能力逐渐提升。⑤自理能力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吃饭、刷牙、穿衣等,以训练手部、腿部的运动功能,每日通过简单动作训练,可逐渐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3观察指标

以NHI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总分42分,分值越低越佳;以ADL日常生活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64分,分值越低越佳;以5级评分法对患者的肌力水平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肌力越强[3]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选用SPSS24.0软件处理,以( )描述,以t检验,P值<0.05,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差异明显(P<0.05)。

表1 康复护理效果评估对比(,分)

组别

n

HINSS评分

ADL评分

肌力评分

对照组

40

20.59±1.52

33.15±1.21

3.15±0.58

观察组

40

12.82±1.69

24.19±1.57

4.16±0.18

t

21.6198

28.5888

10.5185

P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后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肢体功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近年来,随着临床急诊抢救技术的提升,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但是术后肢体功能障碍仍是常见的后遗症,影响着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康复[4]。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为漫长,若未能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极易影响后续的恢复效果。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开展,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意识状态恢复良好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展的肢体功能训练,逐渐恢复四肢肌力水平,使患者的行走能力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升

[5]。康复护理期间开展早期肢体功能训练,不仅可以避免肌肉萎缩、偏身瘫痪等严重后遗症发生,同时也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提升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早日预后康复。

本组研究证实,相比于常规康复护理而言,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良好开展,可使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水平有效恢复,减轻神经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对患者早日预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良好开展,有利于脑梗死患者预后康复,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万晓燕.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9,32(z2).

[2]董芳.针对性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3035-3038.

[3]汪群娟.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及barthel指数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

[4]黄云霞.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03(023):12-13.

[5]王金服.常规护理联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029(011):141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