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合理用药

沈健  

 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对接受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1.1-2022.4,共计纳入60例样本,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有21例(35.00%)累及免疫系统,4例(6.67%)累及血液系统,6例(10.00%)累及泌尿系统,5例(8.33%)累及神经系统,10例(16.67%)累及循环系统,14例(23.33%)累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26.67%)、年龄因素(16.67%)、给药方式不当(21.67%)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各个器官组织造成影响,且发生原因多样性。临床上应根据药物药理作用及患者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风险因素,提高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合理用药;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按照药理作用划分,其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抑菌、广谱抗菌等特点[1]。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头孢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随之出现耐药性降低、不良反应增多等情况,不仅影响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也会构成严重影响[2]。因此,明确头孢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施以相应干预措施提高用药合理性极为重要。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如何提高用药合理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接受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1.1-2022.4,共计纳入60例样本,其中男性共计纳入33例,女性共计纳入27例,年龄阈值在6-70岁,均值(38.06±3.34)岁。

1.2方法

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年龄、饮食、环境、用药方法、用药剂量、情绪等方面对患者服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预防风险因素及合理用药措施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层面包括:年龄、饮食刺激、用药方法不当、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用药过量等方面。

不良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皮肤瘙痒,发生潮红)、血液系统(白细胞指数下降)、泌尿系统(尿急尿频、血尿等)、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等),循环系统(心悸、心率过速等),消化系统(恶心、腹泻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计算用spss26.0分析,计数资料:n(%),由x²检验,计量资料:(),由t检验。有差异:P<0.05。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60例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不良反应涉及类型

例数

发生率

免疫系统

21

35.00%

血液系统

4

6.67%

泌尿系统

6

10.00%

神经系统

5

8.33%

循环系统

10

16.67%

消化系统

14

23.33%

2.2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年龄因素、药物使用方法不当的发生率较高,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n(%)

不良反应涉及类型

例数

发生率

年龄因素

10

16.67%

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

16

26.67%

给药方式不当

13

21.67%

饮食刺激

9

15.00%

药物使用过量

8

13.33%

用药物前、后 12 h 内饮酒

4

6.67%

3讨论

头孢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等特点,常见头孢类抗菌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头孢替唑钠、头孢替安、头孢唑肟等,该类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其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对细胞壁的合成行径产生阻滞作用,从而达到抑菌、灭菌的作用[3]。但头孢类抗菌药物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组织,对预后有严重影响。因此,明确头孢类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性施以干预措施,提高用药合理性及可行性十分重要。

3.1头孢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本次研究发现头孢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因素:在头孢类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人群中幼儿及中老年患者为主要病发群体,原因在于幼儿的机体发育不完全,抵抗力、耐药性较差。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耐药性较差,在长期用药后容易被药物毒副作用所影响出现不良反应。②用药方式不当:头孢类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滴注、口服、肌肉注射等,不同给药路径会对药效造成一定影响,如口服用药会在药物经过胃肠道后进入血液,静脉滴注是将药物直接输注至患者血液中,因此若给药方式不当容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③药物种类:虽然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似,但不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代谢方式不同,如头孢呋辛常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其经口服用后能够快速吸收,释放至患者循环系统中,但在长期服用后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④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经静脉给药时速度过快会引发恶心、头晕等不适感。

3.2预防头孢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措施

①病情评估:在给药前应对患者病情评估,并结合患者年龄、体制、耐药能力等方面予以其合适的头孢类抗菌药物。②掌握药物适应证:对各类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禁忌证、药效、使用方法、时间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在用药时应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合理选择给药方式、剂量、时间等。③加强用药监测:用药前向患者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包括禁止饮酒等。在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对患者面色、心率等进行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在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时应对滴注速度、时间进行控制,并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综上,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呈现多样性,主要包括用药方式、药物药理作用、患者年龄等因素。对此,临床上应根据风险因素实施相应预防措施,以此提高用药合理性,保障疗效。

参考文献:

[1]徐丙发, 秦侃, 孙静,等. 抗菌药物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17(17):169-172.

[2]陈燕芳,王义桥. 普外科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20, 17(12):917-920.

[3]李燕平.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原因及应对措施[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2, 22(4):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