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下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互联网+”技术下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赖,平   ,夏,超(通讯作者)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402260

【摘要】 目的 探索 “互联网+”技术下,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方法 选取江津区中医院20215月至2021年12月出院的年龄在20岁~70岁的脑卒中患者79例,按照首次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对照组(39和观察组(40)。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出院医嘱,包括药物指导、肢体康复功能锻炼、饮食指导以及情志调理等;观察组由多学科人员组成脑卒中居家康复团队制定个性化居家康复计划+康复团队每周视频指导+心理治疗师每月腾讯会议交流疏导+责任护士每天康复锻炼打卡等,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家庭访视时,运用Barthel、SAS、FMA量表进行评估,并在家庭访视时,采用基于德尔菲法的居家康复满意度测评表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相关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互联网+”技术下,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康复方案,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脑卒中;居家康复方案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GBD 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 1700/10万,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306/10万《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 年我国卒中粗死亡率农村居民为160/10万,城市居民为129/ 10万[1]我国幸存的600-700万脑卒中患者中,大约3/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2],残留偏瘫、失语、痴呆和其它症状需要被人照顾,1/3的患者完全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其生命的延续需要依靠社会和家庭的帮助[3]

出院后患者是否得到持续的专业照护,直接决定了患者的康复程度及结局,对于降低再入院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广泛运用,本项目着重研究“互联网+”技术下,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总结出一套可实施、效果好、可复制、低成本的居家康复方案,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减轻家庭负担,节约社会资源。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津区中医院20215月至2021年12月出院的年龄在20岁~70岁的脑卒中患者80对照组1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求退出本研究 , 按照首次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组,单号纳入观察组,双号纳入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769岁,平 均66.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 年龄4270岁,平均65.3岁。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1.2  纳入标准(1)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病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5];(2)患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经治疗后需要居家康复治疗;(3)年龄在20岁以上70岁以下;(4)经患者或家属同意,签署《研究实验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有精神系统疾病或是认知功能障碍者;(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患者及家属无法使用微信等互联网工具。

2方法

2.1对照组  予以患者常规出院医嘱,主要包括药物指导、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含康复小视频资料)、饮食指导以及情志调理等,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家庭访视时,运用Barthel、SAS、FMA量表进行评估,并在家庭访视时,采用基于德尔菲法的居家康复满意度测评表进行评价。

2.2观察组 (1)由医疗、护理、康复、营养及心理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建脑卒中居家康复团队,协同处理患者康复过程中相关问题;(2)患者入院由责任护士牵头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并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康复锻炼打卡群管理;(3)由康复治疗师牵头,居家康复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居家康复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饮食起居要求,相关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等的内容、频率、时间及注意事项等;(4)教会患者及家属居家康复锻炼的方式,告知注意事项,并将规范化的康复小视频(穴位按摩、经络拍打、步态训练、肌力训练及吞咽功能训练等)上传至公众微信号康复学习更加形象、直观;(5)责任护士每天运用微信进行康复打卡及答疑,督导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6)康复治疗师每周与患者视频1次, 进行康复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康复计划;(7)心理治疗师每月通过腾讯会议,对居家康复患者常见问题进行疏导交流;(8)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家庭访视时,运用Barthel、SAS、FMA量表进行评估,并在家庭访视时,采用基于德尔菲法的居家康复满意度测评表进行评价。

2.3 观察指标 

(1)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MBI量表分别在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 3个月 6 个月家庭访视时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如厕、活动等10项,依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6]

(2)心理状态  采用SAS量表,分别在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 3个月 6 个月家庭访视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20个项目得分相加得到SAS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60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大于69分为重度焦虑。评分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7-8]

(3)运动功能:采用FMA量表,分别在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 3个月 6 个月家庭访视时,评估运动功能,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9]

(4) 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德尔菲法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在2组患者出院后 3个月 6 个月家庭访视时,从居家康复管理、康复计划的执行、康复锻炼指导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评估患者对居家康复的满意度。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

(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分别在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后,采用MBI量表,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2组患者出院时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后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后采用MBI量表进行评估(x+s,分)

组别      n      出院时         出院3个月后       出院6个月后

对照组    39     46.48+12.13     55.65+9.58         62.56+9.37

观察组    40     43.20+10.20     63.40+8.67         73.57+8.78

3.2  分别在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后,采用SAS量表,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2组患者出院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后采用SAS量表进行评估(x+s,分)

组别      n       出院时       出院3个月后       出院6个月后

对照组    39     57.48+9.13     48.6+9.23          41.56+9.47

观察组    40     57.32+8.68     37.20+6.67         30.27+5.56

3.3  分别在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后,采用FMA量表,对其运动功能进行评估。2组患者出院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后FMA进行评估(x+s,分)

组别      n      出院时        出院3个月后       出院6个月后

对照组    39     54.08+11.80    62.70+9.92          68.50+10.32

观察组    40     52.64+15.70    72.82+10.51         73.67+8.67

3.4  分别在2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后,采用德尔菲法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其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后满意度比较( 百分比)

内  容         居家康复管理    康复计划的执行     康复锻炼指导  

对照组(n=39)

出院后3个月     71.29            76.33             75.35

出院后6个月     68.43            78.81             82.05   

观察组(n=40)

出院后3个月     90.06           91.32              92.62

出院后6个月     95.14           93.20              91.28

4.讨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周期长,居家康复是其重要形式,居家康复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程度及生命质量。同时,为患者节约住院康复费用及医疗

资源。探索一种简、便、廉的居家康复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借助“互联网+”的普及优势,构建一个多学科合作团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居家康复管理。结果显示,该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情绪以及运动功能都有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对该模式下的居家康复效果满意。(1)由临床医师、康复医生、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及责任护士组建的康复团队,全程参与其居家康复,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有家人的陪伴,有病友的鼓励、有专业团队的指导和干预,营造了浓厚的锻炼氛围,避免了患者独自锻炼的惰性和随意性,能明显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提高居家康复的行为水平及效果,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2)居家康复过程中,心理治疗师每月通过腾讯会议,对居家康复患者常见问题、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必要时患者可预约心理治疗,使患者以更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居家康复,提升效果。(3)患者居家康复过程中,康复团队全程参与,更好的提高康复效果,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患者对居家康复方案满意。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受本地区经济发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患者居家康复过程中社区及家庭医生参明显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社区资源,提高社区在患者居家康复过程中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下,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康复方案(个性化居家康复计划+康复团队每周视频指导+心理治疗师每月腾讯会议交流疏导+责任护士每天康复锻炼打卡等),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患者以更好的状态回归社会。“互联网+”技术下,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可操作,易于推广,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彭斌,张鸿祺,王伊龙,刘鸣,单春雷,曹雷,王凌霄,谢薇,王培健,马林.《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2.

[2]宋曼莉,林莹出院随访护理干预在我国脑卒中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4.

[3]崔琼,袁欢,邓晓敏,刘敏.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式 康复护理的疗效评[J].西部医学2018306.

[4]赵庆,施雁.脑卒中延续性照护效果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1),108-112

[5]石淑霞,徐伟伟,刘晓,黄俊,郭彦,付丽,金骅,互联网+背景下社区主导的居家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2,(1738.

[6]张雪芹.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5:166-167

[7]候健文,李意,胡丹丹等. 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关系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2):85-87.

[8]苑杰,马晓明,王文燕,李秋艳,曹文彬,项颖,盛世英[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9,27:10-11.

[9]赖雪媛,郭燕萍,钟瑞茵等. 神经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7):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