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临床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临床护理的效果

梁玉花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护理当中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中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遵医行为与GSE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遵医行为与GSE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引入认知行为干预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加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运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临床护理;效果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患者当中,提供给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方法,能够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正确对病情展开认知,提高总体治疗有效性。为了对这一观点进行验证,此次研究重点研究认知行为干预的方法在冠心病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中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当中包含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0-78岁,平均患者年龄(55.50±2.20)岁;对照组当中包含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9-76岁,平均患者年龄(55.51±2.2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认知行为干预:

1.2.1认知干预及情绪干预

护理人员要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诊断,严密和患者保持沟通,掌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引发疾病出现的各种因素,为患者提供关心,及时安慰患者,缩短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提高患者依从度。在与患者沟通当中,护理人员运用言语引导方法,让患者逐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正确行为和其所带来的危害,帮助患者找到过去治疗当中出现的错误习惯,深入分析其给疾病治疗带来的影响,帮助患者保持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当中,要适当运用辩论的方法,让患者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认知,促使患者在问题思考当中保持理性方式。

1.2.2放松训练

护理工作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内心状态,为患者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放松训练方案,具体内容由肌肉放松、缩唇呼吸等构成。在整个放松训练当中,提示患者家属及时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完成训练,加强患者训练效果。

1.2.3强化健康宣教

护理工作人员运用适当的语言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临床知识,让患者产生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然后,护理人员通过给患者播放视频、分发健康小册子的方法,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性,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1.2.4纠正患者不良行为

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当中,要帮助患者严控身体各项指标,合理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及时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行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当中,运用鼓励的方法帮助患者戒除烟酒。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参与到适宜的运动项目当中,具体运动时间要符合患者自身的情况,保证患者在运动后不出现疲劳感,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运动。另外,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坚持低脂、低热量、低盐的原则。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遵医行为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中差异所具备的统计学意义运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情况(x±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20)

54.14±2.30

21.15±1.03

55.30±2.26

20.66±1.15

对照组(n=20)

54.03±2.11

34.65±2.10

55.28±2.30

33.10±1.35

P

>0.05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遵医行为与GSES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与GSES评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与GSE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遵医行为与GSES评分(x±s,分)

组别

遵医行为评分

GSE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20)

34.55±4.36

54.92±2.18

22.44±3.60

37.78±1.40

对照组(n=20)

34.62±4.38

46.40±2.36

22.55±3.56

30.41±2.5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上为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当中,通常以介入和药物治疗的方法为主,一般地患者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所以,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疾病情况,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时帮助患者改正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减轻不良情绪,加强患者治疗的主动积极性,保障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每一个患者由于认知和理解存在差异,所以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正确的引导,避免患者内心存在不良的情绪,出现不良的行为。认知行为干预是以改善患者情绪、行为为目标的护理方法,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临床上冠心病护理过程中,运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方法,效果理想,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彤.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41-242.

[2]刘淑环,何宜汀.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01):241-242.

[3]朱华芳.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58+160.

[4]张迪,武彩绵,王兰,岳媛.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12):1999-2001.

[5]王海霞.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6):58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