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陈埭镇横坂小学
摘要: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只有信念坚定而又很好地管理自我,才能积极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解决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年级;自我认识;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中外学者大都把良好的自我意识作为衡量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通过使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积极地评价自我,学会“管理好自我”,并提高自我效能这些措施,解决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意义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总的认识与态度,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实现等形式,体现为自尊、自信、义务感、友谊感、责任感等内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形成和趋向定型的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呈现出复杂性、多面性的特点,引导不当会形成心理障碍,进而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正确认识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方式和重要性
高年级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环境判断自己,自我认识能力较弱。老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集体活动、积极交流,让他们互相成为镜子,加强对自我的认识。高年级学生常常出现的自卑心理、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大多数都源于自我认识不够。学生在不断成长,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可让学生认为自我认识只是自己对自己的批评,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用的人。
学生对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要有改进计划,要不断追求,自我超越。面对别人的批评,不要觉得那是人格的诋毁,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诚实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此外,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不仅是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认识与发展
(一)自我认识,打开学生独立思索的闸门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已越来越不满足于教师家长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别人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地探索事物的根源。对学生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教师要给以充分的理解,积极地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思想的闸门,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
首先,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去认识世界。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尽自己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耐心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应当看到,教师的传授,只是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间接手段,要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直接观察去体验。因此,教师不要把教育工作局限在课堂说教上,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阔视野,独立地去考察事物,增长见识。
其次,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独立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开始进入了青春期,身心的发育使其逐渐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成人感,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并试图独立地解开一些疑团,对那种“我怎么说你怎么听”、“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硬性灌输式教育越来越反感。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的这种变化,适当地改变教育方式,就很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感情上的隔阂。因此要注意尊重他们的意愿,鼓励他们去探讨问题,寻找答案,帮助他们走向自立,走向成熟。
再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定势来限制学生的思路,要鼓励他们去突破,去创新。
(二)自我塑造,创造学生独立发展的环境
一个人的成才途径最终还要靠自己去选择,不能由他人来包办代替。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承认学生个体上的差异,尊重他们的志向和爱好,并积极地加以培养和扶持。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也应注意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学生随着认识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发展起来。儿童从最初模仿成人的道德行为,到依照道德规范自觉调整、约束自己的言行,最后发展到能为崇高的理想进行道德自我修养,这些都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自我教育的表现。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能给自己提出道德修养的目标,并经常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不断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把握自己和完善自己。
(三)自我服务,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因此要对学生着重进行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的品质。顽强拼搏、不怕困难是独立生活的一种能力,如果缺少这种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就难以形成。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我经常通过古今中外的一些杰出的人物故事来进行教育,用学生熟悉或熟知的人和事或精神来感染他们、激励他们。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呢?我主要是通过劳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继而培养独立能力。劳动不只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洗衣服、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班级管理等等,学生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练就各种照顾自己帮助别人的能力,才能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四)自我完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独立生活的一种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如,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会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如学会与人协商、与人合作、请求帮助等一些交往技能,及时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放手让他们去做、去体验、去尝试。例如,我要开一次关于“反对邪教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全校领导老师要观摩,我只负责布置任务,整个过程全部由班级学生自主完成,接到任务后学生开始分工合作,有布置教室的,有收集资料的,有编排节目的,有设计环节的等,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班会效果非常好,看似一个难题,被学生有条不紊地解决,老师既减轻了压力,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能做到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认真地管理自己,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就会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实现不断地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陆祖安.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初探[J].读写算,2020(29).
[2]李彩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J].学周刊,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