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30
摘要:文章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结合职业岗位标准、国家高职教学标准、X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方法,确定了现阶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符合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现行教育政策。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继电保护技术,人才培养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JGZY2021022
0 前言
作为《职教20条》中的一项重要创新,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职业院校探究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课证融通通道,对深入实施1+X证书制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1 1+X制度实质与内涵
“1”为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原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区别很大,它是毕业生技能水平的学习结果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为了对接科技发展新趋势、对接生产服务一线关键岗位、对接就业市场需求,弥补学历教育在针对性、先进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上的不足,是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补充、强化和拓展。
2 1+X证书制度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方法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涉及相关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职业岗位标准,开展1+X岗课证融通与专业人才模式优化工作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等原则。二是遵循成果导向原则,其主要思想是以学生预期能力获得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和正向实施教学,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学习成果”,注重学生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三是遵循专业与X证书契合原则[1]。如图1所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就业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导向,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国家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并轨,三者融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制订既具有针对性、适合经济发展需要,又具有一般性、适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实现的有力保障。
图1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优化方法
3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产业结构更迭而不段发展,参照职教20条和1+X证书制度相关文件精神,确定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结合企业调研结果、继电保护检修X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高职教育教学相关文件精神,确定1+X制度背景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思想政治坚定、全面发展、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相关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类发电厂、继电保护厂商、各级供电部门及电力建设企业,从事发电厂、变电所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安装、调试、运行、检修、调试和技术管理等工作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4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4.1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是否合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以行业企业为服务对象,以现阶段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成功的办学案例,努力构建“校企合作、岗课证融通”办学育人模式[2]。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办学实际,确定采用“1223”人才培养模式,既“1条主线、2个体系、2类证书、3个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参见图2所示。“1条主线”是指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2个体系”是指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2类证书”是指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X技能等级证书。“三个阶段”是指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通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在一、二学期完成,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具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职业基本能力培养,主要在第三学期完成,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第三阶段是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主要在第四、五、六学期完成,以本专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兼职教师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岗位胜任力。三个阶段递进地实现“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图2 “1223”人才培养模式
4.2基于1+X证书制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采取以学科知识逻辑为起点,分阶段递进方式对课程进行编排。需要说明的是,学科知识逻辑是指职业教育应当将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以结构化的形式教给学生,并在学生头脑中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以适应今后的专业发展。批判学科本位一直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但是学科知识逻辑不是学科本位逻辑[3]。分阶段递进式课程编排,内容由基础学科向专业课程递进、由单一能力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递进,既符合学科知识内在逻辑关系,又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
在课程功能上,参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及国家职业教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由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健康成长、人文修养、应用基础五大部分构成,主要服务于培养坚定的思想政治修养,全面且协调发展的综合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提供知识逻辑支撑,并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课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力。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学历教育为主线,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职业岗位标准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合到相应的课程中,适当选择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将其标准要求有机融入职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拓展课中。选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课程进行岗课证融通构成模块化课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理实融合等教学方法,修完本课程学生既具备考取继电保护检修技能等级证书能力。采用相同方法重构《电气设备》、《电气运行》课程,可考取变配电运维技能等级证书。
5 结语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验证、总结与改进优化。基于1+X制度背景,在掌握大量企业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综合继电保护检修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国家高职教育教学标准,提出“1223”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现行教育政策,具有应用推广价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完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赵碧波,彭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 2022(01):45-48.
[2]巴秀花,王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6(90):147.
[3]李志峰,孟庆廉.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构建高职 “I+X”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