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第二幼儿园618500
摘要:幼儿园在品格教育活动中,要适时的反思教学思维与教学形式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摒弃、改造与幼儿身心发展、智力进步以及品格表达、组织、实践发展上所存在的“隔阂”。本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将其融入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中,具有“非凡”的意义,能够促发幼儿对教育课程的学习憧憬度、兴趣度的提升,也能够推动幼儿品格“系统”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师要跟进素质教育与时代的更新、变换步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品格教育活动中,逐步完善幼儿园品格教育体系的“搭建”与建设,促使幼儿在有效的品格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性“地基”,促进幼儿多方面“技能”的有效“发育”。对此,本文将围绕本土文化在幼儿品格教育中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本土文化;幼儿;品格教育
一、引言
将本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品格教育中不断促发大脑运转,增加幼儿对文化的认知、理解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为奠定幼儿的文化“地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将本土文化结合到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中,也能够增加幼儿对品格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度,促进幼儿对德育知识、内容进行反复回忆,能够更加有力的助推幼儿的品格“系统”与品格“体系”的有效“搭建”,使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果实”,收获满足感,为幼儿的品格“建设”提供更多的“原动力”。
二、本土文化在幼儿品格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本土文化资源
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应该从这些本土资源入手[1]。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不同的历史沉淀下来的地方文化各具特色。在本地,有三国蜀汉文化胜地,有清代文豪李调元故里,还有在清朝中叶范仲淹后人修建的范家大院,而这些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是熟悉而亲切的,他们就存在于幼儿的周围环境,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经过一系列研究和挖掘后,我们首先以范家大院作为本地文化资源的切入点,前期进行了深度的开发与利用,将范家大院文化、范氏后代故事及其家风家训等多方面与幼儿的品格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结合我园实际,逐步在园内探索形成“友善”、“感恩”、“廉俭”等活动主题。而在每个活动主题中,会根据小中大班各个幼儿年龄阶段特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多种类型的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推进品格教育。
最常开展的有儿歌童谣教学、故事教学以及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本地范家大院文化资源,我们组织大中小班孩子到范家大院进行实地参观,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对范家大院以及范氏人物进行泥塑制作以及歌舞表演等,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幼儿艺术表现力,在动手动脑中进一步感知体验范家大院的优良传统文化,习得良好品质。
童谣也是幼儿在品格系统“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更是幼儿在日常教育中学习憧憬度、兴趣度和参与度较高的一项活动。童谣形式对于促发幼儿语言“体系”的全面发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幼儿了解本土文化历史、挖掘本土文化精髓,促发幼儿良好的文化意识、行为和习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将本土语言童谣有效的渗透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增加幼儿对本土文化知识的学习参与度和爱好度,让幼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本土文化的吸收、学习和掌握中,促发幼儿语言“技能”的高效“成长”。例如范仲淹的《家训百字铭》,若是直接教念原文,幼儿会出现听不懂不了解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幼儿学习的兴趣,还会阻碍品格教育活动的实施推进。于是我们尝试将《家训百字铭》进行了简化,改编成适合幼儿年龄段诵念的童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对童谣的故事背景进行深思和了解,从童谣的故事背景了解到更多的本地文化历史故事。让幼儿在童谣的学习与认知过程中,阐述自己对于童谣的见解,鼓励幼儿带入自己的情感进行童谣的演唱与表达。
通过这些形式,不仅能够增加幼儿园品格教育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促使幼儿积极的参加到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学习憧憬度、好感度和兴趣度,也能够让幼儿在童谣的学习、掌握和认知中,逐步形成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的表达“机制”,推动幼儿语言“架构”的有效“建设”,促进幼儿表达“技能”的逐步完善与升级,让幼儿能够从小在童谣的“熏陶”之下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增加幼儿文化底蕴,促发幼儿学习文化、掌握文化,从文化中吸取更多的品质“元素”,推动幼儿品格“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固的“地基”。
(二)结合本土语言环境资源
本土特色文化是当地文化资源的精髓[2]。本土语言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本土人民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将本土语言的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中,能够为幼儿语言“系统”的建立增添更多的知识板块,扩展更多的语言知识、文化,促发幼儿品格体系的有效建立。同时,本土语言作为我国语言文化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沟通“工具”,教师将本土语言融合到品格教育活动中,能够增加幼儿对文化多样化、文化丰富性的认知与了解,促使幼儿从小就感知到国家文化、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增加幼儿的文化自豪感、自信感,为幼儿的品格建立提供更多的“原动力”。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播放一些本土语言音频或者本土语言动画片,促使幼儿能够在模仿中逐步形成完善的语言表达“流程”,教师在结合本土语言进行品格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向幼儿普及本土语言的创始“故事”和历史,让幼儿领悟到语言的创新历程,激发幼儿创新意识的无限“迸发”,促使幼儿能够在本土语言的教学中,学会跟紧时代的发展步伐,完善自身的思维逻辑,不断向创新、科学发展的方向前进,推动幼儿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成长”。通过结合本土语言教学进行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促使幼儿在本土语言知识的吸收、学习和掌握中,逐步形成具有条理性、逻辑性的语言“思路”,促发幼儿创新思维的有效“扩展”,也能够增加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启发幼儿在本土语言音调、语速等多方面的模仿与掌握中,逐步摸索出语言的发展历程,增加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学习憧憬、兴趣,促发幼儿的创新创造意识、行为,让幼儿能够在品格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行为和品行,推动幼儿多方面品格素质的全面“成长”。
三、结语
本土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其融入幼儿园的品格教育中,能够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具有娱乐性、生活性和丰富的文化性,也更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将其与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本土文化,增加幼儿学习文化、实践文化、“扩充”文化知识的憧憬度和积极性,促使幼儿的文化涵养、文化底蕴的不断“攀升”和发展,让幼儿能够在本土文化的渗透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行为和习惯,促进幼儿良好文化理念、文化传承精神的“发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祥娣.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教育[J]. 华夏教师, 2020(11):2.
[2]王炎. 本土特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 求知导刊, 20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