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中等职业教育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游弋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643000

[摘要]我国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面临失传灭绝的困境。职业院校不仅担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同时还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任务。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之一是其典型的地域性,作为地方职业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地域文化传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责任。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教育传承地方非物质遗产的必要性。

[关键词] 中职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中职学校与非遗相结合的必要性

1、中职学校传承非遗非常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非遗是凝聚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的瑰宝,是学生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对于传承推广非遗文化,促进中职学校课程发展,丰富素质教育内容,提升中职教育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青少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需要依靠这支生力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孩子们认识非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在此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渐生发自觉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另一方面,非遗进校园,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唤醒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

2、中职学校传承非遗有明显优势

作为地方性的中职学校,从地方学术和教育的功能性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前沿阵地。一方面,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任务,与此同时,他们还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任务。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之一是其典型的地域性,作为地方中职学校,理应牢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地域文化发展,文化育人、进而传承和开拓创新。与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之后,中职教育将更具亲和力,在教育和人才资源上拥有优势,可以为系统、规范、科学传承非遗提供良好的平台,并有利于相关的科研创新的发展。

3、非遗传承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体现出了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精神、审美意识、意志品质等教育价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文历史的根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培养一大批非遗传承的专业人才,有利于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中职学校的学历教育进行系统培养,开设相应专业进行重点打造,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改善教学条件、完善评价体系、推进国际化办学以及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拓展社会服务等措施,将该专业打造成为特色专业,进而辐射带动其它专业发展,对于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贡彩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地区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至清代有“狮灯场市”“灯竿节”等活动,到20世纪初,又渐渐形成了节日的提灯会、闹花灯、放天灯与舞龙灯等活动,逐渐发展成集西南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灯会。自贡元宵灯彩主要包括工艺灯、座灯、组灯等几种。多表现民间传统、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题材内容,具有大型、群体、联动的特点。

2008年6月7日,自贡灯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自贡彩灯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自贡彩灯作为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将非遗文化保护遗产与制造业跨界融合,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新途径。发展灯饰照明产业,自贡有其引以为傲的基础,三十多年来,自贡灯会“点亮”了36个国家,104座城市,占据彩灯行业国内85%和国外92%的市场份额,自贡已不再满足于“走出去”办灯展,而是选择以灯为“媒”,推动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化,“点亮”灯饰照明产业链。虽然我市彩灯产业迅猛发展,但还是有美中不足之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人才培养问题,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常年从业人口在两万左右。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自贡彩灯”的核心技能。现有彩灯企业的人才来源主要是招聘农民工进行“师带徒”培训,但由于彩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专业技术培养培训,造成彩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制灯企业的需求。

2、我校开设彩灯特色专业,传承非遗的意义

开设彩灯特色专业,首先能培养一批优秀彩灯技能人才。培养掌握自贡彩灯传统制作技艺的技术技能人才、彩灯制作工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培育和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匠心文化,打造一批彩灯非遗传承人和能工匠巧匠。 其次能够为学校打造一支优秀彩灯师资队伍。让教师通过非遗传承教育,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还能形成一套实施办法。通过彩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建设,形成校企合作打造特色专业的实施办法,辐射带动其它专业建设,推动学校各专业均衡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创造更多人生出彩机会。

    综上, 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中职校园,不能仅仅视为趋势或潮流,更应视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效举措。它既合符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保护和传承,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热爱祖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重任的目的,也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将深层次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鸿雁.论:多种教育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

区,2018,(08):296

2、江赞.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刍议[J]职教论坛,2014(17)

3、刘茜,杨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原则与方式——以崇州

道明竹编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5-40.

4、王慧文.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教育传承研究——以扬州雕版

印刷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2):52-52+84

  5、王余 张方来 《品评自贡灯会》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