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教育精准帮扶的实践与反思

/ 5

区域推进教育精准帮扶的实践与反思

            ,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胡艳蓓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广东 深圳  518101

   摘  要: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教育扶贫的本质是扶志与扶智,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有利于提升扶贫的质量。多年来深圳市南山区以“扶智促扶贫,多措并举”为指导,以“共铸·共建·共融·共享”为核心理念,在实践中摸索出教育精准帮扶的有效路径:品牌共铸:创立“集团+”跨区域教育联盟;结对共建:“1+1”对口帮扶;研训共融:帮扶培训、教研指导;资源共享:援建学校,输出优质高端教育资源。

关键词:教育帮扶  品牌共铸  结对共建  研训共融  资源共享

一、问题的提出

几十年来贫困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了良好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以往我国的扶贫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必须从源头上消除贫困,只有“拔穷根”的政策才是根本。2013年7月,国务院转发《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发布了动员令,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教育扶贫可以从根本上“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精准扶贫,在于教育,教育扶贫,在于扶志、扶智[[1]]。教育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有利于提升扶贫的质量。

南山作为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先发展地区,GDP连续8年稳居广东区(县)第一、全国第三的发展成就。南山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基础教育也迅速崛起,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区”、首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近年来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也多次部署、反复强调,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各项硬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和“把帮扶工作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起来,把深圳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凸显出来,努力为全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更大贡献”。2018年,南山区审议并批准了《南山区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报告,并决定由区政府组织实施。南山区如何在“争创世界一流教育”的同时,携手帮扶地区的教育同仁共同发展,通过南山现代教育理念的洗礼来开展乡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回应的问题。面对以上问题,南山区教育精准帮扶工作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制定精准的帮扶计划,采取多元化的路径与举措来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其次,创新教师帮扶培训课程体系,为帮扶地区教师专业成长制定个性化方案;第三,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帮扶地区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顶层设计:凝练教育精准帮扶的核心理念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

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区域推进教育精准帮扶工作的关键在于面对问题,统筹规划教育帮扶计划,凝练教育精准帮扶的核心理念,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南山区推进教育精准帮扶的核心理念是:共铸·共建·共融·共享。

共铸:即品牌共铸,创立“集团+”跨区域教育联盟。南山区集团化学校和帮扶地区的学校成立联盟,把集团化学校的优质资源向帮扶地区的学校输出,共同铸造优质学校品牌。

共建:即结对共建,实施学校“1+1”结对帮扶。南山区学校与帮扶地区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结对学校之间开展密切的帮扶交流活动,有助于学校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帮扶。

共融:即研训共融,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有效融合。南山区一方面对帮扶地区的学校教师开展专项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深入帮扶地区的学校课堂开展教学指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共享:即资源共享,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为帮扶地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让帮扶地区师生共享南山区课改教育成果。

三、实践路径:探索教育精准帮扶南山模式

通过教育改变贫困群体的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到依靠外力的帮扶不可能持久,“通过教育来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3]]。南山区以“扶智促扶贫,多措并举”为指导,以“共铸·共建·共融·共享”为理念,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成熟机制,摸索出教育精准帮扶的有效路径。见图1。

图1 共铸·共建·共融·共享:教育精准帮扶的南山模式

(一)品牌共铸全省首创成立集团+跨区域教育联盟

全省首创成立南山、连平、百色跨区域教育联盟,先后两批,共有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和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分别与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中心校、百色市田阳县第一小学、河源市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及德保县城关镇南山小学结成跨区域联盟学校,实行联盟管理,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入南山职教集团成为会员单位。见图2。

图2  “集团+”跨区域教育联盟成员构成

南山区制定并印发《南山区跨区域教育联盟工作指导方案》,为南山与教育帮扶地跨区域教育联盟工作向纵深开展提供了工作指引和政策依据;同时还建立跨区域教育联盟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跨区域教育联盟,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的年度工作。

(二)结对共建精准开展全链条1+1对口帮扶

南山区实施学校“1+1”结对帮扶,先后两批次共47所学校与三地学校结对,其中16所学校与连平县学校结对,14所学校与德保县结对,17所学校与田阳县结对,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技术学校,结对学校之间开展密切的帮扶交流活动。结对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共300余批近4000人次;开设讲座及公开课等共计1200余场;接待跟岗锻炼教师270人次;结对学校之间开展密切的帮扶交流活动,接待帮扶学校教师跟岗锻炼,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上公开课、做专题讲座、开展教研活动等,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交流沟通,建立常态联系沟通机制。南山区成立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专人负责推进、检查、督导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各结对学校的帮扶工作实行季报制度,每季全区教育帮扶工作汇编成《南山区教育精准扶贫季报》,实时报送帮扶计划执行情况。

(三)研训共融:促进帮扶地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扶贫之可能不在于外在物质的给予,而在于内在精神的激发。教育扶贫重在对人内在动力的激发与能力的培养[[4]]为切实加强南山区与广东连平县、广西德保县、田阳县等三地教育文化合作交流,帮助三地提高教育发展能力和水平,以南山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实施三地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南山区跟岗培训,加强教师交流,促进教师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三地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帮扶培训课程化

2018年,组织德保县165名、田阳县185名校长及骨干教师在南山结对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交流活动;组织19名连平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南山10所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连平县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南山跟岗培训”,总培训课时数达12780课时,极大的促进了三地跟岗教师的全面成长。2019年,南山区又首度引入名师工作室和南山教师发展基地学校构建教师研训的新平台,来自河源连平,百色德保、田阳三地的61位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在南山为期一个月的跨区域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是成为爱学习、善思考、能合作、敢表达的“种子教师”。

(1)制定详细的培训课程方案

为确保三地教育帮扶培训的有效开展,教科院教师研训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课程方案,包括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实践锻炼和问题研究,见表1。

培训类别

具体内容

理论学习

主要学习教学设计、观课议课的新理念、新技术。在导师指导下精读一本专业书籍,阅读有关专业杂志和文章。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深入学习和研讨。

实地考察

主要通过考察学校周边社区环境,了解学校站位及定位,以深度理解学校办学思想及课程文化等。

实践锻炼

观摩、体验导师教育教学各环节: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组织班级活动等;承担主要环节的教育教学任务并进行自我反思;听取专家讲座、参与工作坊活动等。

问题研究

将跟岗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确定为学习研究的主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基于问题的“方案设计、实践探索、反思重建”的循环式行动研究,并形成物化成果。

表1南山区教育精准帮扶培训课程安排

(2)完善基地学校帮扶培训职责与任务

为了强化教师基地学校对教育帮扶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教科院教师研训部制定了具体的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帮扶培训职责与任务,见表2。

类别

职责与任务

工作方案

制定本基地跟岗项目工作方案。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指定本校学科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活动安排

负责安排跟岗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督促跟岗教师完成顶岗上课、听课观摩、参与教研、集体备课等学习活动。

教师支持

  向年级组或学科教师介绍跟岗学习教师及其跟岗学习的目的与安排,要求有关教师配合支持跟岗教师的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学习鉴定

负责考评跟岗教师的学习情况,并做出书面鉴定,在跟岗学习结束后一周内反馈给教育局。

工作量考核

将指导跟岗教师学习锻炼提高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一项重要工作,计入指导教师工作量。

工作总结

在跟岗培训任务结束后,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表2  南山区教师发展基地学校教育精准帮扶培训职责与任务

(3)明确指导教师职责与任务

为了帮助基地学校指导教师有效的开展教育帮扶培训,教科院教师研训部制定了指导教师职责与任务,见表3。

类别

职责与任务

了解需求

了解跟岗教师学习需求,指导其制定跟岗学习计划,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本校和区域培训、学习资源等,为跟岗教师全方位学习考察服务。

课题研究

指导跟岗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经历行动研究全过程。

跟岗安排

定期指导跟岗教师上课、说课、评课、课例开发等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纠正,确保跟岗取得实效。

工作考核

对跟岗教师进行考核并做出书面鉴定(须说明出勤情况),同时填写“教师跟岗培训情况考核登记表”。

资料整理

做好跟岗学习活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

工作总结

提交个人跟岗学习指导工作总结。

表3  基地学校指导教师职责与任务

(4)落实跟岗教师职责与任务

为了帮助三地教师尽快适应跟岗期间的学习,充分利用跟岗期间的时间,教科院教师研训部明确了跟岗教师职责与任务,见表4。

类别

职责与任务

个人规划

理清个人学习和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与学习重点。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学习任务

跟岗期间,每天听一节课,每周上一节课(含1节汇报课)、参加一次教研活动、组织或参加一次班会活动,撰写3篇教学反思。

行动研究

选择自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行动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阅读与写作

精读一本专业书籍,撰写2篇读书笔记。

学习日志

撰写《跟岗学习日志》(跟岗教师每日需完成一篇跟岗学习日志),详细记录各项培训活动安排、学习观摩的收获和体会。

学习纪律

跟岗过程中认真参与所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及时交流,认真思考。学习期间请假需向指导教师和基地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校。

表4  三地跟岗教师职责与任务

2.名师送教常态化

2019年以来统筹选派75名优秀教师赴三地进行为期1个月至13个月的支教活动,提升三地教育教学水平。扩大南山区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把南山141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向连平、德保、田阳三地教师培训部门公布,三地近500人报名加入名师工作室,参加网上教研活动,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9年以来统筹选派75名优秀教师赴三地进行为期1个月至13个月的支教活动,提升三地教育教学水平。扩大南山区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把南山141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向连平、德保、田阳三地教师培训部门公布,三地近500人报名加入名师工作室,参加网上教研活动,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3.教研指导精准化

教育扶贫应从形式上的“外控逻辑”向以改善学校教育过程和厚植家长社会支持氛围的“内生逻辑”转变[[5]],要切切事实地落到课堂里,深入学生心灵中”[[6]]。2019年南山区教科中心组织高考教研专家和高中名师分两组分赴广东连平和广西田阳德保送课送教,贴身指导三地高考备考。2020年组织了面向广西德保、田阳、广东连平三地的“2020届高三备考专题讲座”网上直播,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大学科高中教研员担任授课专家,精准指导三地高考备考工作。

4.教育云交流可视化

疫情期间结对校之间开展“云交流”60余次。2020年南山区教育局举办“‘我们的复学之路’云论坛:北京海淀-杭州滨江-深圳南山三地教育对话”活动,邀请帮扶地区教育局参加,以开阔帮扶地区教育同仁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教育思想认识。这些“云交流”、“云论坛”采取网上直播的形式,方便帮扶地区教育同仁随时随地回看与学习。

(四)资源共享:让帮扶地区共享优质高端教育资源

1.援建学校,助力帮扶地区办学

南山区援建的德保县城南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小学——德保县城关镇南山小学项目总投资2569万元,办学规模36个班,该校已于18年9月正式开学,使德保新增学位1620人,涉及村75个,惠及贫困人口3000多人。

2.三地学生结对交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各结对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特色教育资源,让三地学子共享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教育成果。中科实验学校借助合作办学优势,让中科先进院的博士走进三地课堂;南外集团、龙珠学校等学校将外教课程、棒垒球课程等引入三地;此外,南头中学、月亮湾小学、海滨实验小学等接收三地学生与南山学子同吃同住,结对交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输出优质高端特色教育资源,为三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南山区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主动向帮扶地区输出优质高端特色教育资源,让帮扶地区师生共享改革开放教育成果。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选派外籍教师赴山区为当地英语教师示范英语口语教学。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利用科研院所合作资源优势,让博士走入当地课堂,推动帮扶学校成为“科学+”教育联盟成员校,并开展姊妹班级学生互访活动。博伦职业技术学校指导协助帮扶校开设学校的龙头专业宝玉石加工与营销,吸引67名辍学生,并将在毕业后由博伦职校全部推荐就业。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探索与帮扶学校开展跨学科的统整课程;育才集团龙珠学校利用其棒垒球特色,向德保帮扶学校赠送棒球教学设备和比赛用具,示范棒垒球校本课教学,让当地师生第一次挥起了棒球棒。

4.创新帮扶形式,助力贫困学子家庭增收

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为结对学校捐赠书籍2000多册组建“爱心图书馆”,还开展认植果树的教育公益活动,全体师生向广西德保认植橘树319棵,共捐款159216元。

5.资助重点项目,优化三地教育资源配置

南山区教科院开放南山的视频会议系统和电子图书系统,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远程视频会议。2019年援建三地录播室项目已投入使用,共享南山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拨付三地共计195万元,各建一间录播室及3间电子移动图书馆。为三地学校建设小型图书馆,相关结对学校、支教教师捐赠帮扶学校图书共计7万余本,总价值150余万元,捐赠相关学习用品总价值20万余元。

四、效果与反思教育精准帮扶的再思考

(一)效果

1.结成了一个教育共同体

南山全省首创成立集团+跨区域教育联盟,三地学校纳入南山蛇口育才、南山实验、南山外国语、文理实验四大品牌教育集团联盟管理,覆盖四地50所学校(校区)。建立跨区域教育联盟联席会议,四地分管教育区(县)领导、教育局局长和跨区域联盟学校校长为成员。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话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共商区域教育发展大计,全面加强四地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南山抓准需求瞄靶心,根据三地学校提出的235条具体帮扶需求,精心安排45所优质学校与三地学校结对,四地结对学校共计90所,占南山区公办优质学校(按法人计)的71%,占连平学校的16.5%,占德保学校的26%,占田阳学校数的23%。通过校际互派校长、行政干部、教师,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互动,带来教育理念的碰撞,大幅提升了四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2.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南山充分利用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丰硕成果,派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深圳市年度教师、区榜样教师、精英教师、外籍教师、博士教师、教科研专家等,赴三地送教送课,开展教研活动,将南山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水平带到三地。创新扎实开展三地教师跟岗培训,三年来,为三地培养了80名骨干教师,指导三地教师省级论文比赛获奖26人,市级论文比赛获奖152人;充分发挥南山名师工作室作用,吸纳三地500余名教师加入南山各级名师工作室,促进三地教师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3.惠及了一大群粤桂学子

南山通过建立跨区域教育联盟和学校结对,让三地学子共享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教育成果,教育帮扶惠及了三地53%的学生。南山借助区位优势,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教育资源,在三地挂牌成立少年创新院分院,将南山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课程引入三地学校,助力三地创新教育对接创新最前沿;利用合作办学优势,让中科先进院的博士走进三地课堂,在贫困地区孩子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将外教课程、棒垒球特色课程等引入三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开阔了视野。博伦职校支持德保职校开设珠宝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并充分发挥南山校企合作和产业发展优势,首批招收的孩子将全部由博伦推荐就业,推动了教育帮扶地人才与我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了以南山教育帮扶促进帮扶地区经济脱贫的步伐。

4.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2020年德保高中高考一本上线94人,同比2019年增加了37人,一本上线人数排百色市13所同类县级高中第二名;二本以上948人,同比2019年增加了253人;大学专科上线率100%,创德保高中高考上线人数历史新高。田阳高中2019年一本上线55人,今年共有1527名考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71人,比2019年增加16人,增幅25%;二本上线832人,突破800人大关;连平中学高优上线人数71人(不包括艺体生),比2019年61人,增加10人同比增长率为20.7 %;本科以上入围478人,上线率51.5%,本科上线率创近四年新高,同比增长率6.8%

5.形成了一套成熟机制

南山高度重视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区域层面制定印发了《南山区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立了南山区教育教育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跨区域教育联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导评估。区教育局配套制定了《南山区教育局深入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南山区跨区域教育联盟工作指导方案》,并分别与连平、德保、田阳三地教育局签署了对口教育帮扶框架协议。南山参与教育联盟和结对学校也分别与三地学校签署了教育精准帮扶协议,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三地学校帮扶需求拟定了学校教育帮扶计划,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模式,在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南山教育品牌特色的教育帮扶项目。

(二)反思

教育扶贫不限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而要立足改善教师生存状态,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建立教师荣誉制度[[7]]经过年探索,南山区在改善帮扶地区基本办学条件、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效,业已形成教育精准帮扶的成熟机制,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1.如何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帮扶地区的教育质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展教育精准帮扶地区的范围,结对学校通过空中课堂、网络备课,开展同课异构、主题研讨、课题研究、网络研修等教学研讨活动,使帮扶地区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不断创新教育帮扶的形式结对校要进一步压实教育帮扶主体责任,加强互动主动性、时效性,不断创新教育帮扶的形式。

3.进一步利用社会各类资源优势,形成教育帮扶强大合力教育扶贫不是政府的独角戏,不单纯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协同发力[[8]]要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典型做法、工作经验和扶贫成效,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优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助力教育帮扶,形成教育精准帮扶工作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


[[1]]蔡其勇,赵庆来 . 精准扶贫的教育学解读[N]. 中国教育报,2017-08-31(5).

[[2]] 乐庆辉. 大秩序时代[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108.

[[3]] 王嘉毅,封清云,张金. 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 教育研究,2016(7) :12-21.

[[4]] 李伟,丁延庆. 既扶贫又扶智 教育扶贫效益巨大[N.人民日报,2016-07-24.

[[5]] 赵明仁,陆春萍. 从外控逻辑到内生逻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探究[J. 教育研究,2020,(10.

[[6]] 朱永新,罗晶.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世界银行消除学习贫困项目及对中国的启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35.

[[8]] 钟秉林 . 教育扶贫的关键是找问题[N]. 中国政协报,2016-0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