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2 2.丽水中学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高校贫困生发展日益突出,导致各类矛盾问题激化。贫困生资助的公平性、公正性对促进社会公平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精准扶贫”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旨在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去解决在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要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加强贫困生资助监督措施,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建议。高校贫困生的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举措,本文愿为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完善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隐形贫困生;资助政策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高校贫困生
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财政部在《关于支持高等教育中日常贫困学生的通知》中对高等教育中贫困学生的定义进行了界定。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贫困学生是指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因经济拮据而无法或无力支付其教育费用。这里的“教育费用”通常是指教材费(学费、住宿费、教科书)和生活费(日用品、日常用具等)。特困生是指支付学费有困难的学生,而一般弱势学生是指支付学费有困难的学生。高等教育中的 “贫困者”是指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残疾、学生残疾、已被认定为贫困、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人。
(二)资助政策
中国的支持性现行政策一般是指由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代偿、勤工俭学、校内资助以及对普通高校困难家庭新生实行'绿色通道'等方式形成的国家学生支持性现行政策体系。本文觉得这是一系列产品的现行政策,以支持那些由于家庭或身体原因本身无法获得学校教育的贫困学生,并维持和改善贫困家庭的日常生活。
二、精准扶贫”模式下高校贫困生识别探索
(一)自荐和他荐结合的贫困生申请制度
认定贫困生前期,高校通常采用个人申请方式。但是,存在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自尊心较强,不愿意主动申请。因此笔者在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始采用自己申请和别人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贫困生初选名单。
在识别贫困生的前期,高校通常采用个人申请方式。然而,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不愿意申请这个程序。于是,大多数时候结合自己的申请和他人的推荐,贫困生名单才能基本确定。
(二)建档立卡,归档形成数据库
对自荐和别人推荐上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建档立卡,收集的数据包括:贫困生生源地信息、家庭情况信息、学生日常情况表现信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评价信息、班级宿舍同学评价信息等多个维度信息。建立多维度学生综合信息数据库,对每个学生的信息进行量化评
(三)组成多链条评选小组
应建立多层次的选拔工作小组,由校长或学院辅导员牵头,以校长、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团支书、生活委员为主要成员。工作组成员评估他们班上的有需要的学生,并确定他们是否可以被确定为有需要的人,以及认定为什么档次的贫困生。。审查和核实学生家庭给他们的调查问卷(咨询当地村委会),收集学生的日常支出信息(检查当前餐卡的支出数据,访问宿舍以了解情况),最后团队成员汇编所有的数据经过筛选和整理后提交给组长,之后由校长和学院辅导员根据情况做出决定。最终评估决定。
(四)采取主体责任人倒查措施,加强监督退出机制
建立了一个系统,即由校长和学院辅导员负责签署和提交评估表,对识别认定的贫困生签字存档。如果后来发现,如果认定的贫困生以后被发现材料造假或者其它问题,原导师将被追究责任,该导师在该年度的评估中不会被授予优秀等级。如果他们被发现不符合评估标准的学生出现,他们的权利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取消,在严重的情况下,已支付的补助金将被退回。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困境分析
(一)认定标准不统一
国家认定的贫困生标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者很难支付学杂费的学生。这其中的界定标准宽泛,缺乏具体的标准细则,就会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误评定的情况。加之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各不相同,各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也不一样,所以如何有标准的认定标准来界定家庭困难的学生,目前全国还无法找到一个通用的标准,全国之大各地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也不可能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样也就导致了各地的工资水平也不一样,各地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不一样,就不可能跟当地居民的生活平均水平完全一样。所以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在认定贫困生的难度很高,让资助工作困难重重。
(二)动态信息不精准
贫困具有阶段性,贫困信息也是具有动态性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贫困生家庭的经济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通过家庭成员各自努力,使家庭经济变好从而摆脱贫困,也有因病或碰到突发意外而导致家庭贫困,这些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就需要及时降低或者移除贫困生的资格,对于家庭因其他问题而贫困的要加入家庭经济贫困的信息库里。
(三)缺乏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在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制度监督。(1)对于存在的贫困生资助下发时间不明确的问题,国家层面特意出台相关的规定来要求民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和高校遵守,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很多资助工作部门就忽视了这个问题,比如学校并没有在一开学就开始贫困生的认定,导致认定流程后延,从而贫困生的认定开始到资助金的下发中间就有很长的空窗期。这些流程都是学校自行决定并没有相关的监督,应该在文件中就明确资助金的下发时间,提高下发时间的不变性。(2)在面对资助金下发后,有些学生进行高消费行为时,并没有相关的监督机制,也没有给同学们与学校之间的反馈平台,导致部分学生浪费资金,让资助结果背道而驰,这就使得监管形同虚设。(3)提高贫困学生的思想觉悟,有很多的高校没有重视学生诚实守信,感恩等方面的教育,就导致有些学生没有很强的感恩心,在诚实守信方面也很差,导致学生的诚信意识很淡薄,从而导致不还助学贷款,使得资助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缺乏监督问责机制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透明的现象,学生及工作人员对资助政策的不了解,就难以让监督机制有效开展。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全程是由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的,工作人员的主观性会伴随着执行过程,是人难免会犯错误或者自身的工作疏忽,导致产生工作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其中又缺乏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问责机制,就会给人找到钻制度的空子让资助政策有失公平性。高校与各级资助机构因为自身原因而在政策执行时改变,造成贫困生失去名额。
四、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优化对策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区域与家庭条件进行判断
一般的贫困生都是家庭里经济困难才导致贫困的,而高校在识别贫困生的主要依据也是看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地区和不发达的地区,参考贫困生的生源地。针对学生所在的生源地划定学生等级,在评定过程中考虑所在地,对照各地的最低生活标准看学生家庭的层次。对于来自发达地区的跟农村及不发达地区的进行比较,来进行认定,选出更符合标准的学生。
(二)建立学生信息动态机制
将学生信息建立动态信息机制,通过学校或者地方单位一年两度或者不定期的探访考察,把学生信息数据进行不断地更新,生源地单位或者学校将贫困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贫困证明资料和家庭成员信息等其他信息进行统计,建立起专属的贫困档案。一年两次对贫困生情况进行核查,每年学校及生源地单位组织不定期对部分抽查的学生进行实地访问,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转好的学生,学校及生源地单位应该将其贫困档案从系统中删除或修改贫困等级,并在学校和生源地官网进行公示。对于家庭经济情况加重的学生,应及时的加入系统或更改贫困等级,保证学生信息动态机制及时更新。
(三)建立校内公示—举报机制
将受助的贫困生进行公开公示是政策要求的环节,通过对结果进行公示可以减少幕后交易的可能性。(1)将最终的评选名单贴各个教学楼下及宿舍楼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可以通过官网及班级群公示资助名单、让同学们通过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查看获得资助的名单,这样可以让评选结果更加透明化。(2)可以让所有的同学进行监督,建立起学生-各个班长-辅导员-学院四级上报机制,通过逐级的监督,让资助名单更具有准确性。对于资助结果存在异议时,不能置之不理,要有相关的工作机制。(1)学校建立起举报机制,让对贫困名单有异议的学生有举报的途径。(2)建立起校内的监督小组,在出现有异议的声音,就启动监督小组,对有异议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审查,并在规定的时间给出答复。(3)开通举报的方式,开通纸质、电子邮箱、校长信箱等形式的举报方式供学生选择,提高大家的参与程度。(4)对与还有异议的问题时,更换调查人员,进行二次调查,把调查结果进行公示。若对校方的调查结果还不满意,可以学校官网设立国家层面的资助热线,确保学生可以向更高一级进行举报的途径。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8)规划项目“精准扶贫视阈下高校‘隐形贫困生’帮扶机制研究—基于J大学的个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JY51)和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思想政治工作)2018年度项目“高校‘隐形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构建个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ZX18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娜.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新探索丛书, 202006.212.
[2]徐丽红.社会权利视域下的中国现行高校帮困资助政策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 201605.195.
[3]纪维维.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研究[D].江南大学,2018.
[4]杨胜志.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精准资助贫困等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刘亚微.高校贫困生资助强度与就业质量的量化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