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实施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7
/ 2

基于初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实施及研究

郑小兰

会昌县第四中学  342600

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素养也受到更多人关注。因此,初中生物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学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生物学科素养的提升。然而,生物学科素养并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重视。为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科素养;实施

引言

当前教育发展对高效课堂的概念并没有明确定义,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可对高效课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即要完成教师基本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师基本的教学要求。在新课改工作落实后,高效课堂的概念和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包括学生的知识、方法的学习,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以及各方面与生物学相关的能力的形成。教师要抓住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相挂钩,实现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目标,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效率。

1生物学科素养及其重要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及评估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与个人认知相匹配的科学素养,这种素养就是生物学科素养。生物学科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生命观念是学生通过对生命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后得出结论,来解释自然界的生物现象;科学思维是倡导科学精神,学生通过归纳、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措施讨论生命现象及规律;探究实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与发现生物学现象,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方案、交流与讨论等方式学习生物学知识;态度责任是指学生基于对生物学看法和感知,通过解释和判断的方法,实现关爱生命、奉献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结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培养核心素养应以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征、认知能力、观察能力等为基础,制订一套教学方案,最终满足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过程中不但能做到触类旁通,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为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生物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生命观。

2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重视程度不够。“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普及程度不高。此外,初中生物课程处于从属地位,学校及社会对其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核心素养理念的实施。其次,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生物学课程以课本知识为主,课堂气氛比较单调。在新课改助推下,核心素养培养被提上日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研究。再次,缺乏实践探究。生物是一门包含了大量实践内容的自然学科,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缺少探究的机会,因而缺乏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认识,不利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最后,评价模式单一。以往的中学教学,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判断,几乎都局限于升学率,导致师生一味追求成绩,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方式

3.1强化科学文化素养

强化科学文化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体现生物科学的人文气质。许多具备生物科学文化素养的科学家将生物学知识用于延长人类寿命,构建稳定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水平等领域。在中学课堂中,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进程可以帮助学生懂得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生命的演变过程。学习生物的起源时,学生阅读书中的资料关于一些生命起源说的观点,总结出了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结论。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达尔文的生平和进化思想的形成。通过事例,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总结叙述自然选择学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培养了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激发了对于生命本质和意义的思考,为探索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孕育了求知的种子。生物学的科学文化素养有助于理解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的人文精神。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填鸭式传授知识,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影响课堂氛围,最终影响课堂效果。为了在生物课堂中更好地促进科学文化素养的养成,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多方面人才。生物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造就学生的人文气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文化造诣和提高文化素质。其主要涵盖了人的基本品格、文化品质、自身个性和内外素养。生物文化素养能够丰富学生对于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知识。文化素养不仅教授学生与生物相关的知识,更多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物人文社科的内涵。经过语言或文字的表达,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生物人文气质。生物科学文化素养与各行各业密切关联,在农、林、牧、渔行业中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来说,生物科学文化素养也可以加深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3.2深入劳动技术素养

劳动技术素养是以亲身实践、自主操作和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通过人与人的互动,学生在程序性、技能性操作中获得的一种素养。但劳动技术素养不仅是培养操作技能,还注重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思考、对技术学习方法的感悟,以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国家的繁荣与富强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创造力。这些劳动者不仅需要相匹配的技术,更需要具备现代劳动意识和科学技术素养相匹配的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获得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生活。这对培育学生成为未来合格的劳动者,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劳动技术素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课本上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性知识,教师应该将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结合,将生活经验结合到劳动技术素养中。

3.3改革评价模式,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教师应抛开传统思维方式,在对学生生物知识、技能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发展与学科相关的兴趣,帮助他们分析进步幅度,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要避免考核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明确考核原则和目标,设计合理的考核内容,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功能。

结语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强化科学文化素养、规范思想道德行为素养、深入劳动技术素养和提升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方式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生物学科素养,不仅可以延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为学生今后的生活认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生物学科素养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是意义深远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不但要加强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也要巩固自身的生物科学素质。教师应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借鉴生物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为其步入相关领域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社会对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视程度。今后,生物学科素养在中学教育中会越来越重要,生物学科素养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

参考文献

[1]张振良.初中生物教学中项目驱动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现代盐化工,2022(2):147-148.

[2]曹雯雯,刘露,马志颖.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策略探析[J].教师教育论坛,2022(2):61-63.

[3]蔡艺红.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及意义研究[J].亚太教育,2022(4):62-64.

[4]周庆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