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巧花

九〇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四川绵阳 6217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视频眼震电图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4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裸眼检查方法以及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方法,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疾病的检出率,以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视频眼震点图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检出率相比于裸眼检查方式明显较高(P<0.05);患者经视频眼震电图诊断后实施相应的治疗,其效果显著。结论:视频眼震电图应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高,且以此制定治疗方案,也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视频眼震电图;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价值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被称之为耳石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源于内耳的眩晕性疾病,这一疾病主要会对后半规管造成不良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椭圆囊变性耳石在半规管当中淋巴处脱落沉积,淋巴流体动力学发生相应的变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自限性特点,与本身体位发生变化有一定关联,常见于老年群体当中。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占据所有位置性眩晕疾病当中的20%左右[1]。患者头部运动到特定位置之后就会诱发短暂性眩晕,并且合并有眼震症状以及自主神经症状,临床上对于这一疾病的诊断通常是以患者的眼震特点为主要参考,同时结合定位定侧予以判断,因此准确判断患者的眼震方向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在患者裸眼情况下,比较弱的眼震以及扭转眼震并不容易被发现,眼震强度以及方向识别相对困难,随着眩晕医学不断发展,且不断深入研究,诊疗设备也在不断完善,视频眼震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分析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实施视频眼震电图诊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视频眼震电图检查以及裸眼检查方法,一般资料如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为18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48.46±3.04)岁;病程时间为1天到21天,平均病程(11.87±1.85)天。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不低于18周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严重脊柱病、精准并等;合并有中枢性眩晕、脑血管病变患者;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不能积极配合完成研究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视频眼震电图与裸眼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入院之后需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病史情况,对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检查以及耳科检查,裸眼检查方式为: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眼震症状,如有则要明确眼震方向、诱发调价以及眼震强度等,经裸眼检查之后需要对患者的眼震陈年高度进行分级,Ⅰ度表明眼震仅仅发生在快相侧注视下;Ⅱ度表明眼震的发生见于向快相侧以及向前正视情况下,Ⅲ度表明患者的眼震发生在向快相侧、正视、慢相侧注视情况下。裸眼检查眼震的最小幅度为0.5°。在视频眼震电图的检查当中,首先让患者坐在检查床上进行Dix-hallpike试验,医生站在患者身后扶住患者的头部往患侧方向旋转45°,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仰卧位,头部往后仰悬在床外侧,并往下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保持30秒左右,期间需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眩晕感,记录患者的眼震情况,包括眼震大小、方向以及持续时间等,至少观察1min直到眼震消失。其次需要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滚转试验,在患者头部下方垫上模板或枕头,让其与水平面呈现为30°夹角,头往一侧转动90°之后返回正中位,而后朝向另一侧转动90°之后返回正中位,问候朝向另一侧转动90°;在转动期间需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是否存在眩晕感,记录是否存在眼震症状,包括眼震程度、眼震持续时间等,每种至少需要观察2min,或等待眼震消失。

1.3研究指标

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疾病的检出率,并以视频眼震电图作为标准制定治疗方案,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疾病的检出率

40例患者经裸眼检查显示有30例患者确诊,诊断准确率为75%(30/40);患者经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显示有38例患者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5%(38/40),视频眼震电图对疾病的检出率比裸眼检查较高,互相对比差异显著(X²=6.2745;P=0.0122)。

2.2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40例患者根据视频眼震电图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显效患者有19例,占比47.5%(19/40);治疗有效患者有19例,占比47.5%(19/40);治疗无效有2例,占比5%(2/40),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5%(38/40)。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这一疾病比较常见于老年群体当中,近年来这一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率占据周围性眩晕疾病的17~20%[2]。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原因与活动减少、内耳缺血等有一定观看,年轻人发生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外伤引起,在患者平卧坐起、由坐位转换为卧位等动作引起,可通过体位变换对其进行鉴别诊断。早期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裸眼检查,但是对于强度比较弱、眼震次数比较少者,单纯裸眼检查难以对其进行辨别,可能会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与误差[3]

随着视频眼震电图在临床上不断普及,充分应用数字视频手段能及时将患者不同体位下的眼震情况通过分析眼震持续时间、振幅以及强度等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同时这一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便于普及与推广,从结果上看:视频眼震电图对疾病的检出率相比于裸眼检查明显较高,P<0.05。另外,视频眼震电图还能作为治疗方案的参考指导,通过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提升治疗效果[4]。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眩晕症状,但是并无眼震症状,原因可能在于耳石数量过少或体积较小、反复体位诱发导致疲劳现象、受到自限性影响,耳石被吸收或已经复位等,对于此类患者应该要结合病史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视频眼震电图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明. 内耳磁共振(MR)水成像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6):136-138.

[2]刘一苇,李亦凡,邱建新. 冷热试验在梅尼埃病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2021,25(09):1809-1811.

[3]游岩岩,谭军. 视频眼震电图指导下的改良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3):356-358.

[4]刘永志,何国华,廖俊杰,等. 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20,27(04):4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