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医院 130022
【摘要】目的:分析祛风通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97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8例、49例,对照组使用双氯酚酸钠治疗,观察组使用祛风通痹汤+温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为(20.96±1.73)IU/L、VAS疼痛评分为(4.30±0.40)分,观察组分别为(17.71±1.40)IU/L、(3.24±0.2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79.17%(38/48),观察组为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37/48),观察组为91.84%(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通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湿寒性关节痛;祛风通痹汤;温针灸
风湿寒性关节痛,顾名思义由“风、湿、寒”侵袭人体引起,典型症状就是关节疼痛,传统中医认为属于“骨痹”“痹证”“痹病”范畴,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与腰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就容易发展为关节畸形。临床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本病,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但是全身给药的效果有限,而且副作用较大。中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着丰富的手段和经验,本研究采用祛风通痹汤、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比较西医治疗的效果,现把资料整理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9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97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主要病位在腰椎和膝关节,临床症状为疼痛、麻木、骨质增生、活动受限等,活动时、天冷时病情加重。经过临床检查、生化检验、放射学诊断,符合风湿病学学会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风湿寒性关节痛[1]。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本研究;②病历资料完整;③可以接受随访。排除标准:①存在骨质疾病;②合并其它严重疾病;③有针灸或本研究用药禁忌。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8例、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1~77岁,平均(63.58±5.94)年;病程6个月~7年,平均(4.37±3.96)年。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2~78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4.41±4.0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接近,P>0.05。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7776,规格0.1g/片)治疗,0.1g/次,晚餐后用温开水送服,1次/d。观察组给予祛风通痹汤+温针灸治疗:①自拟祛风通痹汤:组方为:甘草6g、白蛇花6g、海风藤9g、当归10g、狗脊12g、独活12g、羌活12g、骨碎补12g、黄芪15g、鸡血藤15g、威灵仙15g。随症加减:风盛则加防风10g;寒盛则加细辛10g、制川乌6g;湿盛则加薏苡仁30g。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早晚分服。②温针灸:取大椎、肾俞、腰阳关、风池、阿是、关元、梁丘、阳陵泉等穴,使用长1.5寸的毫针刺穴,得气后留针,在留针过程中将长2cm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用纸皮隔开,点燃艾团,燃尽后去除灰烬,留针30min后取针,1次/d。以上都以1周为1个疗程,间隔3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2个疗程后观察如下指标:①类风湿因子(RF):抽取晨血,检测RF。②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患者根据自我感受选择,评分0~10分,分值越高越疼痛。③关节活动优良率:按照“优+良”例数计算,判别标准为:关节活动正常,屈伸旋转不受限,视为优;关节活动受到轻微影响,屈伸旋转角度为正常的3/4以上,为良;关节活动受到一般影响,屈伸旋转角度为正常的2/4~3/4,为一般;关节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屈伸旋转角度为正常的1/2以下,为差[2]。④治疗总有效率:按照“显效+有效”例数计算,判别标准为:天气变冷时,膝关节与腰椎未见疼痛,无明显叩痛,为显效;疼痛情况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而且不会影响睡眠,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比较两组的指标,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类风湿因子、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RF、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RF、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类风湿因子、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 n | RF(IU/L) | VAS评分(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8 | 40.76±3.70 | 20.96±1.73 | 6.86±0.65 | 4.30±0.40 |
观察组 | 49 | 40.82±3.73 | 17.71±1.40 | 6.91±0.65 | 3.24±0.29 |
t | 0.304 | 4.369 | 0.581 | 7.458 | |
P | 0.698 | 0.038 | 0.420 | 0.016 |
2.3关节活动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关节活动优良率比较(n,%)
组别 | n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关节活动优良率% |
对照组 | 48 | 17 | 21 | 8 | 2 | 79.17%(38/48) |
观察组 | 49 | 24 | 22 | 2 | 1 | 93.88%(46/49) |
X2 | 4.521 | |||||
P | 0.033 |
2.4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对照组 | 48 | 18 | 19 | 11 | 77.08%(37/48) |
观察组 | 49 | 22 | 21 | 4 | 91.84%(45/49) |
X2 | 4.037 | ||||
P | 0.045 |
3讨论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一种比较难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在风、湿、寒的气候条件下病情容易加重。西医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其中双氯芬酸钠可拮抗脂氧酶和环氧化酶,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白三烯与缓激肽的生成量,起到镇痛、抗炎、解热的作用。不过,本病的治疗时间长,而双氯芬酸钠只是缓解临床症状,一旦停药就反复发作。其用药的剂量较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何况长时间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为阳气不固,而外邪侵入,使得气血受阻,经脉痹阻,治则补肾健脾、温经通络、祛风散湿除寒。而祛风通痹汤可祛风、散寒、排湿,温针灸可通络除痹、温养经络。从治疗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更低,关节活动性更好,疼痛程度更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万健等[3]的研究结果类似。其原因在于,祛风通痹汤以独活、羌活为君药,旨在散风湿、舒关节,进而发挥通痹功效;以当归、威灵仙为臣药,主在通络、活血、解肌、止痛;茯苓有健脾渗湿之效;甘草则可和中调营。而温针灸集针刺、艾灸所长,把热力传入穴位,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因此,祛风通痹汤与温针灸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解除风湿,缓解疼痛,使得关节得以自由活动。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说明疼痛程度较轻,睡眠质量较好,这是因为祛风通痹汤、温针灸可以深入根本,祛除疼痛因素,改善局部微循环,使得经气血畅通,痹症、炎症、痛觉自消,因此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祛风通痹汤+温针灸有利于深入本质,更好地降低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和疼痛评分,提高关节活动优良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崔鹤.祛风通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16(2):116-118.
[2]林恒凯.祛风通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3):98+100.
[3]万健,胡建强.祛风通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09):1477-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