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防城区华石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改以来,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趣、诗韵,语文教师需要创新古诗词教学路径,运用吟诵、图片展示、场景想象、游览古今等手段,对古诗词朗读、诗词讲解、诗词情感思想分析、诗词主题理解等方面的教学进行创新。为此,语文教师可以从诗词教学环节入手,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古诗词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备课程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学习材料。
一、以风景展示创新词句赏析,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内在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不乏描写自然风景,极具画面之美的作品。语文教师可以从画面之美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趣味,让学生通过观赏古诗词联想画面,感受古诗词中的画面美感,体会诗人、词人以景喻情、借景言志、借景抒情的意趣,从而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内在人生哲理。风景展示教学可以运用于“赏析名句”这一环节,赏析名句是古诗词朗读之后的环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致感知古诗词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每一句的内涵。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及其类型,将其中的景色提炼出来,在互联网上选择相应地点的真实图片、古诗词教学资源图片等,将其中的景色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眼前。这有利于使风景图与学生在吟诵环节在脑海中形成的景色相对应,细化学生的景色想象,加深学生对景色的感知,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诗人、词人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以王昌龄《出塞》的教学为例,此诗兴发于诗人对边关战争的感叹,以及对战争胜利的渴望。诗人通过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将“明月”“边塞”联系在一起,展示出一幅明月高升、照耀边疆关塞的月临关塞图,充分表现出边疆的寥廓、景物的萧条、气氛的孤寂苍凉,为这幅图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感。语文教师可以对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单一的词、句释义讲解转换为播放图示。语文教师结合各种历史影视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影视剧的边关征战残景图,氛围悲凉。在学生观看两幅图片时,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将这两幅图与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关联起来,你能够感受到什么呢?”由于月临关塞图是基于“秦时”“汉时”这两个条件之上的,学生很容易根据画面感受到其中的历史感与时空感。有学生表示:“这首诗感叹战争,而非一时、一个朝代的战争,是因为这幅月临关塞图横跨了秦、汉两个王朝,可以分为两幅图。”也有学生表示:“第一幅图需要加上出征的兵马,这是秦时的‘月临关塞’。而第二幅图需要去掉兵马,只留孤寂的风景,这是汉时的关塞图,是对自古以来各个朝代战争不断的感叹。”
二、加强诵读,学习字词,感受韵味
学习古诗词,首先是学习字词,提高学生的字词认读能力;其次,通过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古诗词课文课后习题中的第一题大多都是提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因此,低段应以诵读为主要学习形式。在诵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诗句中呈现的画面,初步感受古诗词通过对仗、押韵、节奏等表达方式展现出的特有韵味。(1)准确朗读,把握节奏朗读的第一要义是“准确”。低段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听范读、听录音和互相听读等方式,模仿对比,反复练习,不断矫正,达到用普通话读准字音的要求,力求连贯、流利地朗读。把握节奏是培养语感,感悟韵律和理解大意的前提。把握节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从低段就开始认真培养。(2)读思结合,展开想象教师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进而通过想象领会诗句深远的意蕴和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和满足,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实、丰富诵读过程的意义,为中段实现“边读边想象画面”作铺垫。
三、抓诗眼,感诗情
“诗是情感表达宣泄的载体,无情感亦无诗,即使是哲理诗、咏物诗与现今流行的口水诗,那里面也是流露出了某种情感的。”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字、词,便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字、词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才得出的,读者找到了诗眼就等于掌握了诗人的情感。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并适时地引入作者信息及创作背景资料、其他相关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示儿》是陆游的临终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在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悲”字展开研讨,并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悲”字如何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为什么而悲?为谁而悲?根据诗意,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诗人是因为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诗的思想内涵,笔者相继出示了战争中老百姓苦难生活的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悲”。接着,笔者展示了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感受陆游是为人民的苦难生活而悲,为自己不能为国效力和不能驰骋疆场而悲。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迁移学法,抓住第三、四句“无忘”这个关键词,让学生继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一悲一盼之间反映的是对祖国深沉的爱。最后,笔者结合陆游生平,拓展延伸相关诗句,引发情感共鸣,让学生于无声处接受爱国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语言积累。
结语
古诗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哲理与思想。古诗词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的方式和策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更好地体味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与内在情趣。古诗词朗读教学、词句赏析教学、情感体验环节、主题深化理解环节的创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与情怀美,体味古诗词意趣,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这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国学典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5.
[2]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丛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