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修复——太仓市岳鹿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实践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2
/ 2

城市生态修复——太仓市岳鹿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实践运用

郭全金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城市内涝等问题接踵而来,环境保护问题也一度成为国家、地方及相关行业热议的话题。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太仓市岳鹿路工程(郑和路至江南路标段)也恰巧在此热潮中动工建设,历时1年3个月竣工验收,并成为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性案例。

关键词:城市双修;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生态修复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太仓是美丽的田园城市,也是较有代表性的江南水乡。其在 “城市双修”计划实施和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号召,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2017年《太仓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在市域范围内将构建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并控制和保护水敏感区域,确定构建海绵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系统方案,同时确定2020年和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范围。
  近年来,太仓市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北河湿地公园、净水公园等建设改造中都融入了这一理念,《太仓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也更好地引领和推动了太仓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本次岳鹿路工程除了起到建设海绵城市示范作用的同时,它的成功无疑给城市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带去了利好。

1.0基地现状

G:\009-人在基业2018\岳鹿路\现状照片\IMG_6068.JPGG:\009-人在基业2018\岳鹿路\现状照片\IMG_20170322_110647.jpg岳鹿路是连接长江口岸和上海的城市门户主干道,本次工程全长1.1公里,周边基本是水稻田,零星的有市民种植的油菜花,整体田园肌理较好。局部有大面积已拆迁且场地相对平整的厂区和少量待拆迁居民房。除此之外,基地局部有长势较好的苗木等。

岳鹿路主道未做市政排水设计,局部道路与两侧地块存在高差,雨天存在积水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工程范围内有3条未联通的河道和1处废弃的水塘、多处沟渠,虽然河、塘整体水质脏、臭、富营养化严重,但这也给海绵城市的设计打造提供了基础条件。

2.0设计构思

工程设计本着低影响开发、生态性、经济性、生物多样性等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对现状长势较好的乔木进行保留,通过借景使其成为视觉焦点,既留住了乡愁,又美化了城市立面,同时通过中下层苗木的搭配强化绿化组团效果,道路界面亦注重开合有致的植栽空间营造。设计的宗旨在于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和合理的空间布置,营建富有江南水韵诗情的城市绿道,并为太仓市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建设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参照蓝本。

设计充分尊重现场及现有资源,通过对现状水系、竖向、植栽等要素的整体梳理,恰当的植入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尽量做到低影响开发,对现有资源破坏最小化。我们保留并利用现状水系和竖向——对河道和水塘分别进行贯通和拓宽,对岸线进行整体设计梳理和生态提升;对道路两侧现状沟渠疏通,局部采用曲线化处理手法,营造以曲为美的生态草沟、旱溪,并使其连通三条河道,激活区域水系。而生态草沟和旱溪一方面可以用来收集道路雨水解决道路积水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导流,补给河道水和地下水,同时在景观竖向上局部增加微地形设计,并结合、利用两侧现状农田灌溉沟渠进行雨水收集,以确保绿化带内排水畅通,达到城市双修的目的等。

为解决现状河道水体脏、臭、富营养化的现象,设计建议对河道清淤,在滨水植物的运用上基本以当地适生的挺水植物品种为主,如,香蒲、黄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梭鱼草等等,以确保河道水质在自然自净的同时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改善和提升,真正的做到改善区域微生态微气候,提升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品质,使居民切身感受到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利好,使鸟禽、鱼类等生物洄游,使生态可持续,使基地更具参与性,更有人气。

3.0实施成果

该工程历时1年3个月建成,已于2018年7月竣工验收,目前工程已历经3个雨季周期和强台风强降雨的检验,效果较为显著。虽然2018年的“梅雨”、台风“安比”和“云雀”到来时伴随着持续性的强降雨,但岳鹿路主路面全无一处积水现象。生态草沟和旱溪在雨天充当了道路的排水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导流,并补给河道水和地下水。同时水生植物也发挥了其强大的水净化作用,河道水质较工程建设前得到非常大的提升,甚至可以用天渊之别来形容。

除此之外,本次岳鹿路海绵城市建设还有一点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比建设前有了更多的人气。提升后的河道区域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来此垂钓;由原拆迁厂区改建而来的大草坪区域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放风筝、赏网红粉黛乱子草,也有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营帐娱乐等,尽享休闲时光。这不仅是设计师的价值所在,而且更是建设方、施工方业绩最直接也最有力的反应。

4.0结语

对于岳鹿路工程,建设方对设计自始至终都非常的尊重,对于我们提出的保留现状水系、植物、海绵城市理念的植入等想法均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团队按图施工等,针对本工程的设计,我们主要有侧重的做了以下工作:

4.0.1带着问题踏勘现场,多方判断,精准定位。通过对招标文件和任务书的解读,罗列建设方对于项目的定位和诉求;通过前期资料的搜集,进行整体区域定位和标段定位,通过现场踏勘,汇总现场资源优劣势,探讨解决方案,巧妙地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为太仓市打造了海绵城市道路景观示范段和富有水韵诗情的城市生态绿廊。

4.0.2尊重基地,做到低影响开发。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梳理、保留现场优势资源,对现状滨水空间长势较好且树形优美的苗木进行保留,通过借景等手法使其成为区域景观的聚焦点;对现状相对平整的厂区拆迁地打造为开阔的疏林草地弹性空间;充分利用现状存在的自然高差和灌溉沟渠,营造微地形、生态草沟和旱溪,使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补给河道水和地下水,真正达到生态修复和城市双修的目的。

4.0.3传承地域文脉,使江南水乡影像再现。岳鹿路工程现场有3条断头河道、1处水塘、拆迁遗留的石板桥等,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画面感。因此从方案初期我们即提出并坚持了保留河道和水塘的想法,通过对河道清淤、岸线梳理和挺水植物的运用等手段连通临近河道,提升水质,激活水生态环境,强化场地记忆,最终使江南水乡的影像再现,为周边居民留住乡愁。

类似岳鹿路的案例在全国有很多,其复杂程度不一,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宗旨均系生

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由此可见,生态修复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合理的运用,更需要精准的判断和设计定位,这对积极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0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2.《太仓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7》。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 (建规[2016]50号)》。

4.《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苏建城[2015]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