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中的引入是对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扬模式。地方高校可通过提高本校教师的水平,邀请地方性民间舞蹈表演者,组织开展表演活动以及积极和其他高校展开协作联动等方式来推进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教学。
关键词:非遗民间舞蹈;地方高校;教学研究
引言:
在新世纪、新时期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艺术的社会关注度也随之得以提高,尤其是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作为非遗传统文化中独特而又精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传承与发展上走出了新路径,走进了地方高校,在地方高校中大放异彩。在此,浅谈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教学路径研究。
一、推动非遗民间舞蹈进校园
想要非遗民间舞蹈得以传承,首先就要让它为人所知。地方高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化的平台,地方高校中存在很多擅长舞蹈的学生,也存在着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或者潜在的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推动非遗民族民间舞蹈进入地方的高校校园,一方面可以让非遗民间舞蹈在高校这个更大的展示平台上,去发散自己的魅力,去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更多学生的关注与喜爱,使得非遗民间舞蹈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与传播力;另一方面,非遗民族民间舞蹈进入地方的高校校园可以让擅长舞蹈或者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得到一个良好学习的契机,让学生们有机会去深入了解、体验、学习与传承非遗民间舞蹈。如此,非遗民间舞蹈就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有了更多元、更年轻化的受众群体。将非遗民间舞蹈引入地方高校中是使非遗民间舞蹈得到长久传承与促进地方高校学生全面多方位个性化发展的一个良好策略方法。例如,东北大学邀请绥化王成广秧歌队来校进行表演教学。热情质朴、豪放快活的东北秧歌表演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喜爱与喝彩,在表演结束之后的现场教学活动中大量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在其乐融融、欢快热闹的氛围中东北秧歌走近了地方高校的学生,让他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东北秧歌这个非遗地方民间舞蹈的魅力,产生了对欣赏、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甚至有学生主动向秧歌队队长和老师提出是否可以安排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建议。非遗地方民间舞蹈进校园,让非遗地方民间舞蹈贴近了地方高校中的年轻群体,非遗地方民间舞蹈在更加有活力、有生气以及年轻化的环境氛围下,得到了创新性的传承与发展。
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不仅需要有人将其“引进来”,更需有人将它的技术与精神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们,将学生们“带入门”。因此,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对于非遗民族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中传承与教学上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可以采用对本校已有教师展开强化行培训、外派本校教师进行拓展深化学习、从外校聘请高质量教师、到地方寻找正宗地方性非遗传承人等方法来提高本校非遗民间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水平。例如,云南大学邀请云南映象团队中的农民队员来到校园,用他们最原始的舞蹈技巧和最纯朴的艺术观念来与学校教的师们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们没有得到太高深的理论与系统性的有效经验,但是教师们从土生土长的农民艺术家们身上得到了更加宝贵的“土”味,这对于教师深化舞蹈理解,提高自身舞蹈水平,进而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原汁原味的非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更加有帮助、有意义的。除此之外,学校还面向学生开展“山林的味道——云南映象体验学习”的互动式课堂课程。在真正的来自山林的教师带领下,学生们真切体会到了非遗民间舞蹈的原始魅力,也让非遗民族民间舞蹈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重视与学习传承。
三、构建高校联合体
定期开展的、一次性的“大师说”虽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但是间歇性的学习培训不能让教师很好地将所学到的运用到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大师课”虽然也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非遗民族民间舞蹈,对非遗民间舞蹈的学习更加高效,但是,舞蹈的教育教学与传承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与体悟的过程,因此需要一个长周期的教育学习环境与资源。构建高校非遗民间舞蹈教育教学联合体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灵活有效的方案[1]。举例来说,大连理工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进行了合作,构建了大工北舞非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联合体。在此联合中,主要由北京舞蹈学院向大连理工大学派出常驻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舞蹈教师在大连理工大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与日常训练。更高水平的教师教学、更加长期的高校合作能够保障学生对于非遗民间舞蹈的有长周期的连续性学习,使得学生的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更加扎实,舞蹈综合素养更加深厚,舞蹈品味与审美水平更高,对于非遗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于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
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教学不应只是传承学生的单方面“输入”,更要有良性的“输出”反馈。组织开展教学汇报演出、期末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演出活动都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对非遗民族民间舞蹈的一种扩大宣传与推广。在进行演出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去主动练习,进行训练和排练,同时也会对舞蹈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而强化学生对非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参演学生进行舞蹈展示,在自身提高的同时也给观看的观众带来了美的视觉体验。观众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非遗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之处,可能会产生对非遗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进而主动去学习非遗民间舞蹈。这也是扩大非遗民间舞蹈的影响范围,促进其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
[2]。例如,河海大学的新年晚会就加入了凤阳花鼓的表演。由舞蹈团成员和学院的舞蹈爱好者组成的花鼓队一起唱唱跳跳,将凤阳花鼓的精神传达到新年晚会的每一个观众身上。除了热烈的气氛、动感的舞蹈,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解了凤阳花鼓,这对于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是大有裨益的。
五、结束语
非遗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进入地方高校的课堂是其现代性传承和发展新的、合适的方向。在地方高校这个年轻化、活泼化的平台上非遗民间舞蹈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地方高校应该通过努力提升教师水平,邀请地方性民间舞蹈表演者,组织开展表演活动,积极和其他高校展开协作联动等方式将非遗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朱晓忆."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教学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21,(2):109-110.
[2]王晔菁.将"非遗"舞蹈引入本地高校课堂的探索研究[J].才智,2020,(1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