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白区实验中学525448
摘要:现如今,我国教师事业发展迅速,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言文内涵深刻,与白话文相差甚大,有些晦涩难懂,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文言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从文化传承角度还是从学生发展角度,学生学好文言文都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期大幅度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引言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习好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其中文言文作为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一种载体,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任务。但现状是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亟待我们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教育既可以培养高中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文学美感,这对于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1.1观念陈旧,课堂枯燥
文言文是一种古代语言体裁,与现代语言区别较大,有许多难以理解的生僻字和知识点。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文言文课堂变得更加枯燥无趣。除此之外,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部分教师虽然已意识到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较为呆板,在大量文字、习题的堆积下,教学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较低,教师的课件制作也有待改进,久而久之,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1.2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较差
文言文历史悠久,同时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很少运用,所以许多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意义不大,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秉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究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而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直接讲解知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只有教师布置了相关的学习任务或者是考试相关的要求,才会比较勉强地去认真学习课本上的文言文知识,背诵文言文文章。在碰到一些难懂的语法句式时容易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去学习,在课堂上几乎不会主动去思考与探究文言文背后的文化知识或文化现象,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2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策略
2.1利用汉字学知识讲解字词的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所选择的文言文篇章都不会很难,但是要真正弄懂其中的意义,离不开了解其字词意思,而要想弄通弄懂文言文字词,不得不弄清古字的特点和规律。古今字、假借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复杂的用字情况,是当今学生学习古文的一大困难。接下来笔者便借助古今字来进行解释。古今字隐藏着两个含义,拆分开来理解一个是古字,另一个是今字。实际上这是同一个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写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而言,较早产生的那个字称之为“古字”,产生在后的则称为“今字”。
譬如,《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大意是“不冬狩也不夜猎,为什么(能够)看见你的庭院里悬挂着猪獾啊”。《说文解字·系部》:“縣,系也。”由此知“縣”的本义就是“悬挂”。后来“县”字不再表示悬挂这个本义,因此又加“系”旁造出“縣”字,用来表示“悬挂”之本义。再如《秦晋崤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其中“辟”字在课文中给出的注释为“辟,躲避,后来写作‘避’”。《说文解字·辛部》:“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辠也”“避,回也。从辵辟聲”。由此可以得知,“避”是后人为古字“辟”的假借义(回避、躲避)所造的今字。应让学生认识到,在上古代文献里,还没有“避”字,“避”这个意义是由古字“辟”字表示的;后来的文献里才有“避”字。
由上述例子可见,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古今字,如果用今义来解释古文的话,那文章的意思便会出现错误,是行不通的。如果让学生懂得古今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了解汉字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字形上推断及辨析汉字的意义,对于其阅读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2.2古今融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习文言文以及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文言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将文言文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发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而主动去学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当今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理念,这与《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不谋而合。教师在讲解《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时可以将文中此类内容与环境保护理念结合起来,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究与理解文章,主动去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2.3授之以渔,领悟精髓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其自身的结构和逻辑。但是,学生对很多文言文语法知识点不熟悉,这导致学生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不高。为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如常见的归纳赏析法和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等,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言文语法要义。同时,教师也要关注文言文的细节之处,带领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使学生读懂文章,领悟文章的精髓,从而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品读理解能力。
2.4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气氛或情境,以使学生能更快、更精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在文言文教学中,情景的创造主要是以具体、直观的意象为基础。这个意象,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可以触摸,可以有很多感觉。
除了运用现代的录像、录音等教学方法,教师还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语言创造出诗意的环境,使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内涵和感情。比如《归园田居》,实际上是一幅乡村生活的朴素写照。首先,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诗歌中的每个句子展开,形成一幅生动的人生画面。再反复朗读,使其脑海中的形象不断地变得清晰、充实。诗意的环境使他们跨越时间和空间,接触到了诗人高尚的灵魂,远离尘世,接近他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合适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并促进其对文言文的欣赏。“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启发思想、发展想象力、发展智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传统语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老师给我一片天空,我就能自由翱翔。”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使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文言文教学就会重新焕发生机,把“怕学”变成“乐学”。
结语
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过于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识记、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新的理念,主动去学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言文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情境等方式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明确教学目标,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金侠.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张晓.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探析[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
[3]陶昭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