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 3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付鹏强1,盛婧2,吴石1,葛江华1,刘立飞2

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摘  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成效、能力获得的多样化多层次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能力有效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为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合理评价提供持续有效支撑。以车辆工程专业某课程为例具体阐述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实施过程。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教学质量;学生中心;持续改进;评价体系

收稿日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B/A文章编号:

一、引言

教学质量评价是掌握和监控高校教学质量、剖析学生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与必要环节[1]。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在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与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2]。课程教学环节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高校教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3]。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是面向产出与持续改进的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如何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效,合理评价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与该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所支撑毕业要求的匹配性[4],评价内容反馈于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以车辆工程专业某课程为例具体阐述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持续改进实施过程,为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合理评价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撑。

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案例分析

(一)课程教学质量合理性评价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依据与评价结果合理性评价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在符合课程评价合理性要求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教学质量开展的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才是有意义的。

哈尔滨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一级责任机构为基础,建立课程教学评价合理性审核工作小组,依据校、院、专业三级教学管理相关文件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合理性评价。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的关联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支撑情况、课程考核内容对课程目标的覆盖程度、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支撑情况等内容是课程教学评价合理性审核工作小组进行合理性评价与审核的要点,以满足面向产出与持续改进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合理性要求。

(二)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学校层面应组织专家科学设计大纲模板,做好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及评价指导性文件的顶层设计。良好的课程教学大纲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的支撑关系、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环节和评分标准等内容。

第一,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教学内容后达成的学习成效需明确,符合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课程目标能够简明扼要概括教学内容,阐明学生需掌握的程度;其次,课程目标应分条缕析,循序渐进,与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再次,建立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对应关系,满足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体现其在课程体系以及在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中的作用;最后,课程目标是可考核可衡量的,所制订的教学实施过程及考核环节能够准确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支撑关系,避免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叉支撑。

表1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2019版课程教学大纲中列出的课程教学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的支撑关系。依据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课程教学目标,一对一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可行性、可操作性好。

表1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观测点

课程教学目标

1.工程知识

1.4了解车辆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特点,理解本专业对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要求,具有综合应用知识、原理、方法解决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汽车电器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问题分析

2.3掌握车辆工程领域基础知识,具备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2使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的内容和发展;掌握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控制原理。掌握汽车电器系统电路图的组成、特点及读图方法。

4.研究

4.2运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理论,针对具体车辆工程技术问题,选择研究路线,提出研究方案。

教学目标3运用车辆工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的知识和理论,针对具体车辆工程中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方案。

5.使用现代工具

5.2能够在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中开发应用软件,使用先进设计工具、监测及检测仪器等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目标4能够在复杂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工程问题中开发应用软件,使用先进设计工具、监测及检测仪器等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

第二,合理设计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建立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学法、教师教法、效果评价等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落实工程认证理念,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评价。

表2 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

知识领域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概述

教学目标

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的分类、特点与应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1.汽车电器分哪些主要类型,各应用在哪些场合? (自主学习+反馈)

2.在选择汽车电器时都需要考虑哪些指标?(课堂讲授)

效果与评价

1.调查问卷:开课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背景进行摸底,找出他们认为最容易/最困难的问题。

2.课堂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确定知识掌握程度。

3.课后讨论: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与学生建立联系,互问互答。

学生学法

1.课前自主预习:查阅教学资料并归纳总结各种车用电器与控制技术的特点。

2.课堂学习: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知识重点。

3.课后线上学习:通过网络教学的在线课堂,巩固所学内容。

4.课后讨论:通过微信、QQ等方式和老师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疑难问题。

教师教法

1.自学作业:下达自主学习任务—“车用电器特点表”,督促、辅助学生完成归纳总结。

2.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视频结合工程影像等方式进行授课,将车用电器选用用专业术语(性能指标)进行描述。

3.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车用电器的核心是IC芯片,进而引申芯片相关知识的渗透,扩展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深刻认识与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正确性、重要性,结合“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等,思考事件背后的科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家国情怀,强国意识,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

4.课后交流:在线学习平台提出讨论话题,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第三,不同课程目标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的比例、权重不同,在课程教学大纲中需明确各项考核方式的考核评价标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与主观影响,最大程度保障课程评价的客观性。表3所示为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置的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等考核方式以及对应的考核评价细则。同理,可参考制订实验考核评价细则。

表3 形成性考核评价细则

表现

水平

成果

要素

100x90

90x80

80x70

70x60

x60

课堂

表现

笔记完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90%。

笔记完整,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80%。

笔记基本完整,上课状态一般,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60%。

笔记较少,上课状态一般。

缺课3次以上。

平时

作业

作业完整,思路清晰,准确率大于90%,字迹工整。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作业完整,准确率大于80%,字迹工整。较好地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不交作业1次以内,准确率大于70%。基本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不交作业2次以内,准确率大于60%。部分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不交作业3次以上。未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三)考核及结果分析评价

在表3各单项考核评价细则的基础上,如表4所示,大纲对每一个考核环节、考核/评价细则及其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进行了细分明确。在完成所有考核环节后,依据此表开展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表4 课程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考核环节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课程目标

1

2

3

4

课堂表现

10

依据考核细则评分,满分10分。

5

5

实验

20

依据实验考核细则单独评分,满分20分。

10

10

作业

10

依据考核细则评分,多次作业取平均值,满分10分。

5

5

期末考试

60

采用概念、简答、综述、分析、计算等多种考题类型。卷面成绩100分,占总评成绩60%。

10

20

20

10

合计:100分

20

30

30

20

各任课教师对所教授学生按自然班为样本开展评价与分析。各教学目标及学生个体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课程教学目标1和2达成情况较3和4弱,分析原因主要为期末考试成绩总体偏低。具体地,在期末考试中,分析题和计算题主要考核汽车使用性能的理论表述、分析和评价,各有7名同学得分未达到期望值,得分率为别为0.66和0.67,反映学生应用基础理论进行汽车各项使用性能分析的能力有所欠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足,在教学中应采取措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a)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b) 学生个体课程目标1达成情况

图1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四)基于评价结果的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各任课教师完成所教授课程班级的评价与分析,课程责任教师召集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讨论,课程组内部针对本轮教学过程达成一致评价意见,并对下一轮教学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课程教学质量一级责任机构审核通过后,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予以实施,形成本课程教学质量闭环持续改进。

第一,课程组依据工程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与最新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为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聚焦强支撑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优化弱支撑课程内容的自学方式,使其在内容和程度上与课程目标及所支撑的毕业要求观测点更契合。

第二,灵活运用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和沟通,通过形成性考核关注表现不良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三,通过学习小组,学生座谈等形式强化形成性评价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学习中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考核,提高学生碎片化时间中对知识的吸收率,弱化学生临考前突击学习的作用。

三、结语

融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结合实际课程阐述了课程教学质量合理性评价、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大纲设计、课程考核及结果分析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的课程持续改进措施等具体环节实施过程。

本文提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促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合理化,丰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理论基础,推进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课程及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盛婧.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

[2]王永泉, 胡改玲, 段玉岗, 等. 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 设计、实施与评价[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3).

[3]李志义.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后一公里"[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0(3).

[4]李德溥, 晏祖根, 陈江.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04).

作者简介:付鹏强(1983-),男,陕西省宝鸡市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200306,SJGY20190313,SJGY2019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