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古诗词教学的内涵、实现路径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格式塔:古诗词教学的内涵、实现路径及策略

周晶

徐州市沛县龙固镇中心小学   221600

内容摘要格式塔心理学是人们对于“整体性”问题的思考。小学古诗词内容是“言”和“意”的高度统一,是指向言意兼得生的整体教学。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诗词意象的建构,发现诗词内容的整合表征,通过“言”的表达,“象”的丰富,“意”的建构,实现言意共生。

关键词:格式塔;古诗词教学;学习方式

格式塔心理学来源于人类对“整体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对分析中国古诗词中的“意象”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指导意义。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从古诗词的“言”走向古诗词的“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言意共生中实现对诗词意象的完整建构。

一、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内涵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这些学习内容语言精练,包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将古诗词的“言”和“意”统一起来。

1.基于知识的知觉性

韦特默指出:“学习即知觉重组。”在小学古诗词学习中,学生获得诗词概念的形式有几种。一是接近,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建构起学习的联系。特别是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会选择已有的节奏认知、画面形成、意义建构的方法,进行知识的重组。二是相似。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对于不同“物象”的理解,一般是基于“相似”的原理,形成“意象”。如果“物象”表达的意义经常变化,则学生很难理解。如“鸦”在古诗词中一般与“消极意象”有关,代表着诗人的愁绪。如果用“鸦”表达战争的残酷,则学生很难准确感受物象表达的意思。三是连续。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认知知觉是“直线”与“曲线”的双线并进,在物象、事象、景象、人象中分别抵达“意象”。这个过程可能是单一通道,也可能是多项通道。

2.基于知识的记忆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内容精美,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一般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进行积累,内化为诗词感受。一是表现为水平化,在积累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减少对诗词积累中的“不规则”内容。如“最喜小儿亡赖”中,学生经常趋向“亡赖”与“无赖”中不规则的书写。二是表现为尖锐化。在进行古诗词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强调“意象”的特质而忽视了“物象”的细节。三是表现为常态化。在学生积累中,学生容易根据已有的记忆痕迹对古诗词加以修改,如“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趋于自我认知,常会积累为“只缘生在此山中”。

3.基于古诗词的完整性

古诗词的“言”和“意”是一体的,将“言”从“意”中剥离,则词不达意;将“意”从“词”中抽取,则不可名状。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要从古诗词的基本特征,从古诗词的完整性学习角度进行,让学生获得完整的古诗意象认知建构,在言意共生中走向古诗词的有效学习。

二、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古诗词教学的实现路径

在诗歌教学中,从言意共生的角度,关注诗歌教学的完整性,从“言”的角度,发现古诗词教学中言的精练与跳跃;从“象”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物象、事象、人象、景象;从“意”的角度,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在得言得意中走向意象的整体把握。

1.关注“言”的表达

古诗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教师在古诗词阅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关注诗歌当中最能表达意境,最能传递情感的词句。通过对这些词的品析、揣摩,获得对字词的理解。如《春晓》中,“处处闻啼鸟”的“处处”可以是哪些地方呢?教师从格式塔心理学认知角度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孟浩然早晨醒来,被一阵鸟声惊动,这些鸟声可能在哪呢?

生1:鸟声可能在孟浩然家的花园里。

生2:鸟声可能在孟浩然休息房间的屋顶上。

生3:鸟声可能在树枝上。

生4:鸟声还可能在天空中。

师:是呀,花园里,屋顶上,树枝里,天空中,都可能传来鸟声,这就是“处处”。通过学生的想象,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无限风光的“鸟鸣春绿”意境之中。这时候教师再适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春晓》古诗中所营造的词语之妙。

2.指向“象”的丰富

古诗词教学中,基于诗词“言”和“意”的完整,教师就需要从“造象”的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诗词当中的物象、景象、事象、人像当中“走几个来回”。如在学习《山居秋暝》的过程中,对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从就字解字的角度来学习,学生所获得的收获是有限的,造象是苍白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造象,将明月朗朗、溪水潺潺、松林密密等画面表现出来,再配上古琴声、流水声、虫鸣声,学生就能够在这些丰富的物象之中走向对诗词情感的感悟,促进了学生审美的愉悦。

3.实现“意”的建构

小学古诗词学习内容具有跳跃性。诗词中蕴藏的“意”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依托于作者的生活,作者的情感、作者的经历所进行的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学生只有将“言”和“意”联系起来,才能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

三、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由于诗词的语言与当下的学生生活语言有着较大的差距,古诗词的学习很难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造成了古诗与学生生活的割裂。运用格式塔心理学认知理论,能够帮助学生走向对古诗词的完整认知。

2.发展鉴赏能力

古诗词所蕴含的景物美、音乐美、哲理美、意象美。景象美,需要教师在言意转换中帮助学生习得。如“西塞山前白鹭飞”,从颜色角度,有西塞山的“绿”和鹭鸟的“白”形成呼应,有西塞山的“静”和鹭鸟的“动”形成呼应,更有鹭鸟的“自由闲适”与作者此刻心情的“自由闲适”形成呼应。

3.形成意象支架

在古诗词学习中,通过对言的解读,象的形成,从而达到了意的表达。通过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整体的意象支架。当学生看到“隐者”,就会想到松树、白云、山深、采药等物象,借助这些物象学生有了解了隐者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总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方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认知结构,获得言意共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健.言意共生:基于意象的1+X诗词教学重构.天津教育,2020(03):110-111.

[2]郝军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初探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初中语文古诗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0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