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儿科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探析儿科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贾磊

古交西山医院,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030200

摘要:儿科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影响静脉穿刺成败有外界和内界的因素。外界因素有环境、患者、物品;内界的因素是护士的因素,主要有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如: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操作方法。要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关键在于护士要尽量改善和克服外界的不良影因素,充分发挥内部的积极因素。

关键词:儿科;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1.静脉选择

        1.1常选用的静脉有发际前正中的额静脉

        皮下深度为1mm~1.5mm,其下是筋膜和额骨,额骨上有一凹陷,静脉位于凹陷内。此血管直径较大,周围组织较密集,易固定,易于穿刺成功。但选用该静脉时,如向前穿刺,虽针头固定在血管内,仍有75%以上患儿在输液中局部发生水肿。此现象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该静脉直径较粗,但延伸到眉间部,则变成又细又多的小静脉围绕双眼向心回流,液体回流减慢,逐渐淤积,由血管壁渗到组织内,故易形成水肿。如采用向后穿刺,液体则汇入额浅静脉总支而不易发生水肿。眼眶上方额角处的颞浅静脉小分支;皮下深度为0.5mm~1.5mm,静脉周围较密集,脂肪层极薄,血管虽细,但浅显易固定,容易穿刺成功。且液体不易渗出。耳上和耳后发际内的颞浅静脉,位于真皮下的脂肪层上,皮下深度2mm左右,外观可见血管浅且直径较粗,但因其周围组织较疏松,血管下有mm~3mm的脂肪层及疏松的结缔组织,不易掌握深浅度,易给进针造成错觉。故穿刺时一定要绷紧局部皮肤,使血管固定并正确估计深浅度,方有可能成功。四肢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

        1.2特殊患儿静脉的选择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选择腋静脉输液,因腋静脉粗、直,易于穿刺,且置管时间长[1],由于腋静脉血流粗大,血流快,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可避免特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为了避免头部搬动,防止出血加重,应尽量避免头皮静脉穿刺,而首选四肢静脉[2]。长期输液的患儿,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选用腹壁静脉,此血管穿刺的优点是易于固定,不易渗漏。不影响患儿活动。

2.几种穿刺方法

        根据进针与皮肤角度不同,分直刺和斜刺法。直刺是指在欲穿刺的血管上,针头与皮肤呈10~15°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1.5cm以上,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刺入皮下,潜行0.8~1cm后再刺入静脉。直刺适用于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斜刺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及较大静脉等。

        近年来,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进行了摸索,通过看、摸、蹙灵活的穿刺方法,成功率达98%,笔者总结如下:

        (1)看:患儿平卧,固定头部,观看前额正中,两侧颞部,耳后顶骨结节处,选择明显并充盈的静脉。必要时剃去穿刺部位头发,用食指轻按血管处,指测是否搏动,以免误穿动脉。左手大拇指与食指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头,斜面向上,距穿刺点1cm处入皮下轻轻挑起皮肤,再缓缓移向静脉上,使针头与血管呈10度以内的角度,用均匀的力量推针头刺入静脉,如无回血,可将针头稍向下压,与血管平行方向推进0.5~1cm。见回血后,固定针头[3]。

        (2)摸:对于高热、脱水、循环不良、血流缓慢或治疗时间较长,血管已明显有不同程度破坏时,则用双手食指在较大静脉部位轻轻触摸,当感觉有钩状凹陷感时,即可确定为血管。

        尤其是在颞静脉部位,更易确定,因该静脉粗长而直,最易摸到。穿此时,用食指触摸,以排除搏动的动脉,看血管深浅确定进针的深度,用食指探索血管方向,平行缓慢刺入。如感觉无阻力而感空虚时,即使无回血也要停止进针。可用手指在血管向心方向加压或挤压输液夹下端的输液管,观察有无回血。若回血通畅或无回血但当放松输液夹后,局部无肿胀,点滴通畅,即可固定针头。

3.在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体会

一般多采用快速进针法,进针时绷紧皮肤,且动作要轻柔刺入皮肤后再进血管,见回血即可平行进针,若不见回血切勿快速退针,应边退边抽回血,以免穿刺静脉引起血肿,待有回血并估计针尖斜面压血管内时,可放平针体,慢慢向前进2mm左右,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血管,一般从远心端开始选用,由远到近。以备连续使用。为患儿施行急救,经静脉给药前应先抽回血,如无回血或回血不畅时,不能推药,若疑有渗出,局部虽无肿胀现象,但触及局部皮肤较正常,皮肤弹性稍有发凉时,也应立即停止输注,更换血管,以免发生组织坏死[4]。

        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静脉穿刺相比较,有其特殊规律。小儿皮下脂肪丰富、血管细,血管的深度因人而异,加上有些小儿不合作等,都会给操作带来困难。因此,了解小儿静脉的组织解剖和穿刺的关系及深浅度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前提,对于小儿,特别是对休克、发热、脱水等患儿尤为重要。

        由于患者年龄比较小,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哭闹现象,增加护理难度。因此在改进护理阶段,医护人员要适当和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主动和患儿玩耍。此外医护人员要提升肾责任心和耐心,和患儿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感。部分患儿存在抵触心理,需要选择患儿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提升患儿接受护理的依从性[5]。

结束语: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患者属于特殊群体,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护理具体要求进行应用,医护人员要提升自身护理能力和技能,在穿刺阶段保持稳定的情绪,消除紧张心理。要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穿刺血管,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患者血管评估工作,选择血管充盈和直行的静脉进行穿刺,穿刺前进行局部按摩或者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医护人员综合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掌握穿刺护理的要点和关键,同时要和家属进行互动和联系,年龄小的患者依从性差,家属要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帮助患儿接受治疗。

参 考 文 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

[2]陈翠花.静脉穿刺角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21. 31(6):365.

[3]韩英.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分析及提高成功率的对策.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20.10第1卷.

[4]汪在华,施兰娇.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探讨.《护理学杂志》 2018年15卷第2期.

[5]胡建华.负压进针法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年4月1日第25卷第4期上旬版.

(包邮)刘涛  18310098627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锦绣华城A区23号楼 (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