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健康管理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评价

刘园园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血管科收治的40名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后,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脂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变化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患者通过护理后,焦虑、抑郁的评分明显降低,相比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相比护理前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健康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危险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改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管理;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应用效果

所谓健康管理,就是针对患者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实施监测、评估、分析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以及相关指导,并且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健康管理的目标在于针对患者个体或群体开展健康维护,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脑血管科收治的40名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通过研究可知: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酸。纳入标准:所有体检人员自愿参与本文实验,纳入实验的人员均存在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以及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肺疾病、意识障碍的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40例患者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25±7.14)岁,平均BMI指标为(25.71±2.33)kg/m2。

1.2方法  派遣专业、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构成健康管理小组,制定健康管理流程以及调查表,首先针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为研究对象提供可靠、优质的护理干预。通过与研究对象交流,了解人员的日常生活习惯,对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疾病的认知率,设计针对血压、血脂、BMI、尿酸以及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对策。第一,开展健康宣教。由健康管理师与研究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了解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然后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的积极效果,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疾病知识的掌握[1]。第二,提高护理依从性。由于研究对象的日常工作繁忙、对疾病认知较差、护理依从性较差等问题,健康管理师可以通过微信、短信以及面对面沟通的方式督促研究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研究对象学会自我测量血压和腰围。第三,随诊和随访。要保持与研究对象的联系,测量对象的血压、血脂、血糖以及临床症状等内容,安抚和鼓励研究对象,定期做好监督管理。

1.3评估指标  测量患者护理前后的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尿酸。BMI指标在24~28kg/m2之间为超重,28kg/m2以上为肥胖;SBP高于140mmHg、DBP高于90mmHg为血压升高;TC高于5.18mmol/L、TG高于1.7mmol/L、LDL-C高于3.37mmol/L、HDL-C在1.4mmol/L以下为血脂异常[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结果,数据研究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血脂、血压、血糖指标变化  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后,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脂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变化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血脂、血压、血糖指标变化

相关指标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SBP(mmHg)

141.25±21.25

124.41±12.03

15.252

〈0.05

DBP(mmHg)

89.52±12.82

78.52±8.33

9.525

〈0.05

TC(mmol/L)

5.26±1.05

4.51±0.82

8.335

〈0.05

TG(mmol/L)

3.32±2.14

2.51±2.05

8.131

〈0.05

HDL-C(mmol/L)

1.32±0.35

1.21±0.22

1.052

〉0.05

LDL-C(mmol/L)

2.98±0.72

2.61±0.58

6.842

〈0.05

FPG(mmol/L)

6.36±3.05

5.14±2.62

7.258

〈0.05

BMI(kg/m2

26.52±2.36

24.52±2.33

8.514

〈0.05

UA(μmmol/L)

408.25±82.15

374.52±78.12

7.185

〈0.05

2.2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水平  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患者通过护理后,焦虑、抑郁的评分明显降低,相比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2  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水平

组别

例数

SAS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

护理前

40

56.52±8.23

55.14±7.84

护理后

40

32.16±1.05

33.36±1.14

t

8.525

8.131

P

〈0.05

〈0.05

2.3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相比护理前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社会职能

身体质量

睡眠质量

生理功能

护理前

40

45.25±5.36

45.71±5.33

44.83±5.62

43.25±5.93

护理后

40

68.42±6.36

68.52±6.14

66.36±4.25

65.72±4.82

t

8.124

8.336

7.825

8.76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开展积极的健康管理能够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临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健康情况进行干预,以此来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3]

在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健康管理,有利于减少员工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保证了员工的身体健康,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福利,从而促进企事业更好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提高,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职工的健康情况,因此会通过开展健康体检的方式对存在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开展健康管理,减少员工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综上所述, 为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健康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危险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改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寇海林,鹿轶嘉. 健康管理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6):70-72.

[2] 李国栋,颜少华,张秋霞,等. 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改善的效果评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2(6):797-804.

[3] 石莹,王瑶,张丽,等. 针对我国中青年人群进行ICVD评估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健康管理的重点[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3):26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