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康复训练简易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截瘫康复训练简易方法

杨阳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250300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病例,分别采取个体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方式,治疗3、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ASIA感觉、运动及FIM评分、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3、6个月后,4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ASIA感觉、运动及FIM评分、BI、Berg平衡量表BBS評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6个月后4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ASIA感觉、运动及FIM评分、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分别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采取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训练;ASIA;FIM;BBS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病例,受伤时间在30 d 内,符合SCI 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第6版对SCI 的诊断,均经X线、CT或MRI的影像学诊断确诊,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言语、认知功能正常,具有一定理解和沟通能力,可配合检查和治疗。脊髓损伤患者ASIA 残损分级为A~D级,入院前未接受过系统康复训练。排除意识障碍、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及排除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36.9±5.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所致32例,高空坠落5例,脊髓血管病2例,其他如病毒感染1例。损伤部位:T1~T10 19例,T11~L2 13例,L2水平以下4例,C8水平以上4例。ASIA 分级:完全22例,不完全18例。

1.2 方法

包括变换体位及良肢位训练、利用电动起立床的早期起立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呼吸及排痰训练、肌力维持及增强训练、翻身训练、牵伸训练、垫上移动训练、坐位训练、转移训练、轮椅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每周6 d,连续治疗6个月。其程序为入院后取良肢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被动关节活动——垫上训练——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坐到站立平衡训练——站立到行走训练——步行及上下阶梯训练。另外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膀胱训练和排便训练穿插在整个康复进程中,指导陪护帮助患者训练。作业训练主要围绕脊髓关联的上肢、手功能恢复性训练,侧重于日常功能训练。上述训练1~2 次/d,每次15~20 min,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康复效果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法及功能独立性(FIM)进行评定。ASIA分为运动和感觉两部分。根据脊髓损伤程度和运动感觉分为5级:A级:完全性瘫痪;B级:无运动功能,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C级:损伤平面以下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3级;D级:损伤平面以下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3级;E级:感觉运动功能正常。FIM评分(最高分128分,最低分18分)。应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标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该量表包含14个项目,满分56分,低于40分表明有跌倒的危险性,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康复训练后所有患者的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1结果显示,治疗3、6个月后,4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ASIA感觉、运动及FIM评分、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6个月后4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ASIA感觉、运动及FIM评分、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分别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礙。脊髓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常见并发症,为骨科临床常见疾病,治疗不当可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功能障碍,对患者生理、心理带来严重伤害。脊髓损伤是外伤或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脊髓的结构、功能损害,表现出大小便失禁、截瘫、四肢瘫痪等反射异常症状,同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原发性损害发生在急性脊髓损伤当时,由直接作用于脊髓的机械暴力,如剪切、撕裂及挫裂等,造成脊髓的即刻性细胞死亡。继发性损害发生在原发损伤之后数分钟,由于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致继发性细胞死亡。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截瘫,而截瘫常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重建,改善生存质量是脊髓损伤的治疗目的。脊髓损伤后尽早进行按摩,关节被动运动和康复训练,可达到舒筋和松解关节,防止肌萎缩、足下垂,增强肌力及刺激脊髓神经后支而刺激损伤段脊髓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止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丧失,预防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并发症。运动疗法由卧床、轮椅、站立和行走四个阶段组成,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旨在改善四肢、腰背肌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作业训练侧重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目的是巩固前期肢体训练效果,同时增加肢体灵活度;据文献可知将12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2周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60例,分别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BI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脊髓损伤后患者本体感觉丧失,失去各个关节位置的反馈功能,从而失去站立平衡的能力,在佩戴下肢功能支具后,通过康复训练利用对视觉平衡或前庭平衡功能的再训练,达到站立平衡功能的重建,使步行训练成为可能。据文献可知将60例脊髓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0 例,均在术后2周出院,门诊随访至研究结束;早期康复组(B 组)30例,均在术后1周内转康复科开始康复治疗。A 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较B组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 组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

结语:本组40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接受康复训练,结果显示,治疗3、6个月后,4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ASIA感觉、运动及FIM评分、BI、BBS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6个月后4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ASIA感觉、运动及FIM评分、BI、BBS评分分别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文献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说明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靳兴来,朱世强,张学群,等.液压驱动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膝关节结构设计及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05):26-31.

[2]谢峥,王明江,黄武龙,等.一种行走辅助型下肢外骨骼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27):1-2.

[3]彭婷,陈邦菊,护理干预在预防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 (6):802—803.

[4]谭护群,宋苏闽,欧杏枝,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个体化分阶段护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3):254-257.